专栏名称: 一亩三分地Warald
美国和加拿大留学申请、学习、就业、找工作、生活、移民等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J小D  ·  都去下载这仨app,太好用了! ·  昨天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  解码《纲要》① | ... ·  昨天  
现代快报  ·  江苏疾控最新提示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江苏疾控最新提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亩三分地Warald

身在美国,还要鸡娃?新手华人爸妈的反卷迷思...

一亩三分地Warald  · 公众号  · 教育 育儿  · 2025-02-14 01:5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在北美地区关于育儿和教育方式的问题。作者分享了自己和妻子的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以及对‘鸡娃’教育方式的看法。文章提到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同态度,有人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而非过度追求升学成绩,也有人认为私校资源环境优于公立学校。同时,也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验和看法,强调了正确的价值观和童年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家长不应过度追求鸡娃,而应注重自身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家庭背景和教育观念的分享

作者与妻子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对孩子教育的看法,他们反对过度‘鸡娃’,希望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主,适度监管和引导。

关键观点2: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文章提到家长对教育的不同态度,包括重视孩子能力培养、追求升学成绩、私校资源环境等。同时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和童年对孩子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评论区的观点分享

评论区的用户分享了关于教育的看法和经验,包括相信平凡努力的价值、研究游戏规则、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如何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正文

在一亩三分地论坛,有用户发帖分享自己的育儿迷思⬇️

我和老婆都是刚毕业的phd(非码农),我在业界老婆在读博后,前几年有的孩子(2岁半)。
在网上经常看到华人父母们晒娃冲藤的帖子,好像中国家长的孩子都很卷。也经常刷到一些比我们rich很多的码农“哭穷”,因为学区房,私校,兴趣班掏空了收入的大头。
我老婆从小家里人不管她的学习,没报过任何补习班,没请过家教。但她非常“听话”,就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完全跟着老师的要求走,成绩一直很好。
而我则是“海淀鸡娃父母”鸡出来的孩子。虽然成绩还行,可能也算“鸡娃”成功。但我的童年一直都很不快乐。
所以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俩的家庭教育完全不同,但一个是“从没被卷过,不理解为什么卷”,一个是“从小就被卷,不想再让下一代卷了”,两个人都属于反卷派的。
当然我知道,美国的卷不同于国内。美国更注重全面发展而非应试。可能美国的精英教育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但我们也希望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为母的去卷,而不是以冲藤,升学为目的去卷。因为后者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会耗费父母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当然,我并不是支持快乐教育,或者完全放养。而是希望通过适度的监管和引导,保证孩子不走歪路不学坏,成绩在班里排名中上。并且引导ta找到自己的兴趣,为之学习钻研,将来有一技之长,找个好工作。
这些要求,听起来很简单。但实施起来或许也不简单。
我经常在xhs看很多人看不起美国的公立大学。比如看到说罗格斯,UW之类的学校都不是好学校,生源很差。觉得孩子如果去不了藤校,去了本州的公立是很失败的。
如果说0%的卷娃,会让孩子考不上大学或者只能去社区大学,50%的卷可以让孩子去个不错的公立,100%的卷可以让孩子去个好的私立。
200%的卷才能让孩子冲击藤校的话。我们觉得50%-80%的卷可能就够了。对父母和孩子都好。
所以我想问问各位前辈们,对于大多数家庭年薪20-30万左右的华人家庭。这个在美国算中上,但在地里算贫困的年薪,有必要给孩子卷私校,走所谓的精英教育吗?
不想让孩子卷的想法会不会过于幼稚?

有用户评论⬇️

我观察下来,家里能给孩子灌输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相信平凡的努力的价值、懂得去研究游戏规则、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有诚信等人文素养。培养这些根本不需要几个钱。
所以我觉得给他/她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童年,比一切物质追求都重要。我同意楼主你的观点,不需要那么功利,不要想让后代去挣自己没挣到的那些钱。
看到这些高赞评论疯狂鼓吹鸡娃的,虽然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确实不赞成。

也有人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验⬇️

我属于空巢家长了,孟母三迁的经验也有,娃从小一路私校,高中也有幸进了top排名的私高,大学去了某top学校。
过来人的经验就是在不牺牲你们夫妻双方life quality 的前提下,能负担送娃去私校就送,资源和环境是公立无法提供的;
作为家长,不要把私校和藤校挂钩,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顶私绝大多数娃最终进不了t10的。有人就要问那不是浪费银子么?
想开一些,银子不花在这里就会花在那里,如果花钱能让娃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度过k12,这就不是浪费。

还有人认为,鸡娃不如鸡自己⬇️

我们能赚到500K不是因为自己卷,纯粹是因为我们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而我们后代能不能继续吃到,这纯粹是一个运气问题。
而从均值回归理论来看,最后大概率我们的后代也就是赚个平均工资而已。
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趁自己还算在红利期的末尾,能赚一点是一点,给孩子们多留点,就是最大的功德了。

你怎么看待在北美依然“鸡娃”的教育方式?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今日推荐

👍 搅乱科技界?马斯克出价1000亿美元,收购这家知名公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