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心理学已经成了社会的显学了,很多人都希望学点心理学知识「傍身」,让自己过得更快乐一些。有一群人对学心理学特别热衷,那就是家里的太太们,还有一群人最不喜欢心理学,就是那些太太的先生们。经常发生这样的事:太太学了心理学以后,他们就成了被批判对象和被实验的小白鼠。很多人觉得自己生活不怎么幸福,就去学了夫妻相处之道的知识,学完了以后,她就喜欢分析自己和丈夫的原生家庭,告诉丈夫该怎么做。丈夫不愿听,她就指责丈夫不求上进,说我告诉你的东西,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丈夫也很生气,觉得她被洗脑了。结果两人的关系没变好,反而更差了。
前段时间在读者见面会上,有位女士问了我类似的问题:
「你自己是心理咨询师,你会把心理咨询的技巧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吗?我也想学心理咨询,用心理咨询的知识来经营我自己的家庭,让自己的家庭更幸福,你觉得咋样?」
我先回答了后一个问题。我跟她说:
「你要非常小心。就像人应该有边界一样,知识其实也应该是有边界的。如果你学的是心理咨询的知识,你最好还是把它留在咨询室里。也许你的本意是想更好地沟通。可是当你学了心理学知识以后,你很容易觉得自己拥有了一个特权:你比家人更懂你们应该如何相处。同时,你还多了一个位置:
你从家庭生活的参与者,变成了一个研究者和旁观者。
可是,你的家人并不一定愿意承认你的这个特权,也不一定喜欢你的这个新位置。这本身就会影响你们的关系。有时候,他们说他们不喜欢心理学,其实他们真正想说的,
是他们不喜欢这种关系的变化。
」
当我回答完这个问题,她旁边有个男人在使劲鼓掌,我猜就是她先生。
至于她的第一个问题:「你会把心理咨询的技巧用到生活中吗?」我也回答了。当时说我不会。但是对这个答案,我自己的爱人显然不会同意。要不然她也不会经常跟我说:
「你这是真心还是套路?」
「学心理学的人真可怕!」
有一天,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玩,我爱人开玩笑踢了我一脚。我女儿不到3岁,见妈妈踢我,上来就往我脸上抓了一把。这一把抓在脸上,疼在心里。我爱人在旁边哈哈大笑,可是作为爸爸,我真是五味杂陈。我跟我爱人正色说:
「这样不好!怎么能让女儿帮忙!万一我们真有矛盾了,女儿就被卷到了我们的关系里!」
我爱人的笑慢慢停了,也许她也觉得我讲的有些道理,就问女儿:
「妈妈打爸爸是跟爸爸开玩笑呢。你打爸爸又是为什么呢?」
女儿说:「我就是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