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已通过AACSB、EQUIS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以“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为使命。打造中国商界黄埔军校,我们愿与您携手并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每天阅片500+,你的眼睛正在“拉警报”! ·  14 小时前  
丁香园  ·  6 岁男孩喉咙长「菜花」,做了 17 ... ·  昨天  
drpei  ·  孩子发烧到底应该少穿还是多穿? ·  2 天前  
蒲公英Ouryao  ·  2024年合成生物学行业盘点:突破、挑战与展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专注家族企业管理研究二十年,破解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难题——第八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二等奖成果介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公众号  ·  · 2021-01-20 20:45

正文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目前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高级别的政府奖项,被视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在最近公布的第八届优秀成果奖中, 我院获5项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青年成果奖1项

管理学著作论文奖二等奖

获奖成果“传承还是另创领地?——家族企业二代继承的权威合法性建构”(管理世界, 2015, (6): 110-124).


完成人:李新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韩剑(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毕业生,通讯作者),李炜文(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李新春教授

韩剑博士

李炜文教授

专注家族企业 管理研究二十年

李新春教授带领团队长期从事家族企业研究,涉及家族企业治理、传承、创新和国际化等主题,对家族企业的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做出了贡献。 近二十年来,研究内容由探究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特征,到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和创新创业,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断深化,并结合中国家族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致力于本土研究的创新,学术成果丰硕,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新春教授于1999年创立了“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在2000-2020年期间,李新春教授团队共主持了多项专注于家族企业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和面上项目,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发表了数十篇论文。


家族企业研究相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具体如下: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项目“家族企业国际化与创新:基于制度-文化的比较研究”(批准号:71810107002,2019.01-2023.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家族企业二代涉入与国际创业”(项目批准号:71672196,2017.01-2020.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控制权结构、家族创业与企业价值”(项目批准号:71172167,2012.1.1—2015.12.31)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族涉入、创业导向与家族企业创业成长”(项目批准号:70872118,2009.01-2011.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私营企业家族取向与治理行为研究”(批准号:70472026,2005.01-2007.12)

部分家族企业 研究成果 如下:

[1] 李新春、贺小刚、邹立凯,2020:家族企业研究:理论进展与未来展望,《管理世界》第11期:207-228

[2] 祝振铎、李新春、叶文平,2018:“扶上马、送一程”: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的战略变革与父爱主义,《管理世界》第11期:65-79.

[3] 李新春、张鹏翔、叶文平,2016:家族企业跨代资源整合与组合创业,《管理科学学报》第19卷第11期:1-17.

[4] 何轩、宋丽红、朱沆、李新春,2014:家族为何意欲放手?——制度环境感知、政治地位与中国家族企业主的传承意愿,《管理世界》第2期:90-101.

[5] 贺小刚、李新春、连燕玲,2011:家族成员的权力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对家族上市公司的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第5期:86-94.

[6] 李新春、何轩、陈文婷,2008:战略创业与家族企业创业精神的传承——基于百年老字号李锦记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10期:127-140.

[7] 王宣喻、李新春、陈凌,2006:资本合作与信任拓展:一个跨越家族的创业故事,《管理世界》第8期:113-125.

[8] 苏琦、李新春,2004:内部治理、外部环境与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管理世界》第10期:97-106.

[9] 李新春,2003: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企业治理,《管理世界》第4期:87-95.

[10] 李新春,2002:信任、忠诚与家族主义困境,《管理世界》第6期:87-93,113.

破解家族企业“代际传承”难题

根据2011年的《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随着第一代创业者逐渐年近花甲,全国性的家族企业“接班”时代已经到来。能否顺利传承是关系到成千上万家族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会从整体上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然而,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经验表明,二代继承之路常常是荆棘密布的。一方面,虽然年轻的一辈往往比父辈有更高的学历和国际视野,但自身的权威合法性不足,面临着“少主难以服众”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一代创业者已经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创下的业绩和荣誉成为二代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比较期望参照点。因此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过程中,如何顺利实现“子承父业”,使家族企业实现平稳过渡或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为了家族企业当前的重要“瓶颈”。 李新春团队近些年来关注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问题,将“组合创业”“父爱主义”“跨代资源整合”等概念与理论用于分析家族企业的研究,对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获奖文章中,李新春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家族企业跨代组合创业的概念,拓展了家族企业跨代创业的相关理论。

家族企业跨代组合创业理论

基本观点

组合创业通常指创业者同时创立、拥有、管理和控制几家公司。 组合创业理论为家族企业二代继承研究提供了指引:二代作为家族企业新进入者,在面对合法性不足的情况下,一个可能的创业战略不是在父辈创业的传统领域继续经营(守业),而更可能是在家族企业的冲突或支持下寻求新的出路。 所谓冲突主要来自于与一代创业者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方面存在的认知差异和行为分歧,而二代要寻求超越父辈的领域创业同样需要家族在资源和情感上的支持。但无论如何,这种超越一代创业者的传统疆界而进入新领域的组合创业可能成为二代继任者解决新进入家族企业合法性不足的重要创业战略。同时,还因为在新的领域,二代继任者可以避开与一代创业者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上的冲突。


从二代权威合法性建构的角度切入,研究中国家族企业二代继承过程中出现的组合创业现象,发现二代在继承过程中面临着家族继任者个人权威和能力权威建构的难题,在二代树立自身权威的过程中,家族成员的权威、企业元老的权威以及父辈个人成就和取得的企业业绩都给二代带来了压力。在父辈传统权威的压力下,二代可选择多样化的继任方式,其中一个极端是承继家族传统事业,便利地获取家族资源和支持;另一端则是远离企业原有业务,摆脱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束缚,通过在自己的“新领地”中打拼,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而获得个人权威和能力权威的合法性。而在这一过程中,制度环境的性质则决定了组织社会期望形成的锚定框架,改变组织成员和二代自身形成期望值的参考点,从而,间接地影响二代继承者的组合创业倾向。关于组合创业结果的检验也表明,“另创领地”策略的确有助于家族企业二代的权威建构,是传承中具有积极价值的战略选择。

家族企业跨代组合创业理论

主要贡献和学术价值

1.家族企业跨代组合创业理论对家族企业继任研究的贡献

传承还是另创领地?目前关于家族企业继任研究主要集中在“跨代传承”和“跨代创业”两个主流方向。前者认为,领导权的跨代传递是家族企业的自然选择,因此大量文献集中于讨论后代的接班意愿,以及传承安排中“传给谁”、 “传什么”和“怎么传”的问题;后者则将家族作为一种制度和组织形式,讨论创业家族如何为创业提供资源、能力和创业动力,以及家族与非家族企业在创业导向、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从家族继承者个人面临的挑战和创业动机出发,讨论在继任过程中的组合创业现象。将跨代传承和跨代创业视角进行整合,提出组合创业是传承过程中二代面临不利环境时,树立个人权威和能力权威的策略选择。 家族代际的更替伴随着权威的更替和重建,传承本身就是创业过程的一部分,而跨代创业正是完成传承,实现家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