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经济学者薛兆丰
携《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等作品做客东方甄选,与主播冯冯共同讨论经济学视角下,生活中的那些事儿💗
恋爱时,那个女孩为什么那么难追?经济学家炒股水平怎么样呢?一份工作是不是要长期做下去,要以什么来作为判断标准?从博弈思维到边际效应,从学习恋爱到工作买房,经济学知识包罗万象、遍及生活方方面。《经济学讲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串起生活中的经济学小故事。
希望这次访谈,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一些感悟,将经济学的小知识学以致用,以“博弈思维”选择正确的道路,运用“边际效益”实现利益最大化。愿你有所收获,愿你逐步成长✨
以下是访谈全程视频,欢迎大家收看~
🔹完整视频播放
什么是博弈思维?
冯冯:
这几天真的是把我自己又给重新刷洗刷了一遍。在经济学当中,我们生活中原以为是那样,但实际上你一看经济学,嗯,怎么是这个样子?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很多反常识的东西。
薛老师,您有哪些之前没有特别在意的东西,但您学了经济学之后,发现不一样。自己被洗刷过,或者说是惊醒过吗?
薛兆丰:
那有太多太多。我觉得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博弈思维。比方说去商店里看东西,很贵,你的反应是什么?“标价怎么这么贵?这个老板太坑了,是不是黑他?老板肯定是要赚很多钱”。
你学过博弈以后就知道,这不是他想,是因为喜欢的人多,想要的人多,他才逐渐把价格提上去了。所以,你看见的东西贵,不是因为老板怎么样,而是因为像你这样的人很多。
谁在跟你竞争?不是那个老板,而是跟你一样的人。我们看到了事情背后的东西。
冯冯:
供需关系变了。
薛兆丰:
什么叫博弈呢?就是你在考虑做决策的时候,永远要把别人的决策考虑在内,这就是博弈的思维。比方说,你听说做什么行业很容易挣钱,门槛又很低。那你怎么想?
冯冯:
如果是我都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可能有更多的人都知道了。
薛兆丰:
没错,你都知道了,别人也都知道。不需要门槛,那别人也不需要门槛。那这个竞争就很激烈。
所以有的时候,难走的路,可能人少点,但是那些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其实你知道,别人也知道。
冯冯:
所以我经常说,你要做难做的工作。难走的路,别人选的就少,反而就没那么卷。
薛兆丰:
这个就是经济学,这就是博弈的思维,博弈思维永远要想别人是怎么想的。
冯冯:
我觉得人的思维是有惰性的,我们天然的就会去选择那个最简单的方式,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薛兆丰:
谈恋爱的时候,女孩很难追。很难追是因为像你这样的人,在她看来挺多的,哈哈哈。
冯冯:
这种思维需要培养,需要我们去用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去武装我们的头脑。刚才如果您不点破这个,可能很多人真的想不到这个,对吧?这时候我们可能很痛苦,我怎么付出这么多,你不喜欢我呀?难道我做的还不够吗?你说我把最好吃的苹果全摘给你了,但人家女孩其实想要香蕉,不想要苹果。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冯冯:
我们生活中,会被各种人提意见。你随便一拍脑袋想到的东西,难道我们想不到吗?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全貌。
薛兆丰:
有一家著名的公司,规定新员工进来不能给公司提意见。因为你根本就不理解了解,你认为别人都没想过,其实人家想过了。你还是要把心思放在怎么去了解、多了解,心态很重要。
每当社会上有什么现象,你觉得怎么这么奇怪?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如果是常见的话,你就要想它背后还是有原因的。要先去理解背后的原因、原理,然后你才能找到改进的机会。
冯冯:
好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
薛兆丰:
所以我的书前言里面就说了,学习经济学能够带给你的是六个字:理性、悦纳、进取。
首先理性,你要知道这世界是怎么样的,知道石头是硬的,冰是冷的,水是往下流的,但是对于人际关系里,如果你说“这个人太自私了”,这就是没了解人性。谁不自私,对不对?你不会对那个石头说,你这石头太硬了,弄得我摔倒了。
你不会怪石头,你会怪自己。
冯冯:
但没有这个意识的时候,人是不会往那去想的。正是因为不会这样想,所以需要找一些什么方式,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立体。
薛兆丰:
立体以后你就会悦纳,你就不会觉得不开心。悦纳以后就是进取,发现做什么事情,对自己是有用的、做什么是没用的。人跟人之间的那个差距,有时候就是这么一点世界观的差距改变的。精力有限,有些人会关心那些他能够做出一点点改进的东西,积累起来就很多了。
冯冯:
所以我觉得在我们的思维方面,大家会发现,人跟人智力可能都没有什么大差距,但当你把精力投入到不同的点,尤其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差距就会特别大。不管你学经济学还是学其他东西,它都是一种投入。
薛兆丰:
我们这个书里面,讲的其中一点就是,我们很多时候误解了,什么才是重要的。
比方说,聪明重不重要?一般人会觉得很重要。你知道开车的马力很重要,但实际上你大多数时间都在城市道路里堵车,你也开不快。在荒郊野岭里面,开得快当然很重要,但是方向更重要。
冯冯:
您说过一句话,一定要看得远才能走得直,走了才能走得直。
做抉择的时候,如何才能看到真正的成本?
冯冯:
现在屏幕前,可能有比我小的,有比我大的,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想做事,都想成功,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好。那你就要去做事情,就要去投入成本。那成本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去衡量?很多人可能都会问这样的问题。
薛兆丰:
成本是放弃的最大代价。它不是我们说会计上的“花了多少钱”而是你放弃的那个机会。
比方说,你的兴趣是学历史,但是以你的才华,也可以去学会计、也可以去学做直播、也可以去做学摄影。
那你非要继续坚持学历史,成本是什么?成本是,人家觉得你的本领去学摄影,拍出来的照片价格最高,但你放弃了。以后,你学历史的成本,就是你放弃了的做摄影师的一辈子的收入,所以你想想有多贵。
冯冯:
其实有的人生抉择,可能真的就只有一次机会。
薛兆丰:
生命有限,然后重要的节点也很有限。所以思考就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人做决定的时候,没有成本的概念,这就错了。
冯冯:
其实决定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成本,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就已经付出去了。
薛兆丰:
还有一个叫沉没成本,是那些无法挽回的、已经过去的东西。已经过去。
比如你花了4年学习历史,学完后发现,这个市场上的消费者,投票不是这么投的。你做摄影师,所有的人都说你拍的照片很好,愿意出高价请你去。但你学的是历史啊,这时候应不应该转行?
冯冯:
哈哈哈,还是转吧。我觉得如果说那个诱惑特别大,我可能还是会转。
薛兆丰:
当然要转,虽然那四年投入很多,但是已经沉没了,已经过去了。
过去就过去,你前面还有很长的路,
关键取决于你后面当摄影师的收入啊。
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你前面还有很长的日子,那个就当经验,以后你做拍摄的时候,可能历史也能用得上。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情感上已经很痛苦,但非要强拧着生活,继续下去。从经济学的角度想,它的成本是什么?成本是你有可能错过另外一段更好的感情。这个才是真实的、真正的成本,虽然你看不见。
冯冯:
对,我觉得沉没成本就是历史、过去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老沉溺在过去的东西当中,是很消极的。如果能够及时的放弃,放弃所谓的沉没成本,往前看,这个人大概率是进取的,是向上的。
薛兆丰:
工作方面,我经常给大家一个建议。这是一个长期投资,你要看结局导向。有一个好的办法,你看看你的领导,或者看你的行业里面的行业样板,看看你在行业做到顶尖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很喜欢他们的状态,觉得再过20年努力做到他那个位置,有他的资源,有他的成就,我这辈子就满意了。那你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再苦再累都要从自己手上的事情做起,就朝着那个方向去做。
如果你觉得看着领导,觉得我并不羡慕他的车子,他的房子……那你就要另谋出路,虽然此时此刻你不一定要走,但是你就要想我到底应该做什么,你可能就要转变,那现在的工作就不是你长期的工作。
冯冯:
我觉得这个突然让我有点启发,就是可能很多人特别费劲,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得到了一个自己曾经无比想要的东西的时候,结果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开心。因为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冯冯:
成本这一章后面,有一个副标题叫
不要只盯着钱
。我听很多人说过,说赚钱是个不难的事情,这个话可能很招打,但是有钱人和普通人里边相对过得好一点的,都会告诉你说赚钱并不难,更难的可能是一种思维方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加富有一点,当你不把钱看得那么重,去改变一些我们的意识方面的东西,可能到时候你会发现,赚钱并不是一个特别难的事情。
薛兆丰:
别只盯着钱的意思是,其实很多东西都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你要看全面。如果你只盯着钱,你浪费的东西,你放弃的东西就太多了。特别是年轻人赚钱的时候,更加不要只盯着钱,因为你盯的一定是小钱,眼前的钱。
因为你刚出来工作嘛,你的工作位置上,你能看到多少钱?你要盯着后面的机会,你要盯着成长的可能。没有人只盯着钱就能够挣钱。
那你怎么才能做得好?你要看你要打多大的鱼。你盯着钱,意思就是你现在就去岸边打鱼,你打到的就是小鱼,因为就在岸边。
冯冯:
如果想打大鱼呢?
薛兆丰:
大鱼就别盯着钱,回去织网,回去造船,造一个大船去远航。
冯冯:
如果我想让我的生活更好一点,我想让我的财富更富有一点,那我用哪些经济学知识,可以变得更好一点?
薛兆丰:
我自己的一个标准,就是你要跟靠谱的人在一起。不靠谱的人他再聪明,再怎么样,他给你造成的麻烦会很多。你要识别那些靠谱和不靠谱的人,跟那些乐观的人在一起,他老是抱怨、给你负能量的话,你没那么多的力气,很消耗人。
然后就是,努力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我自己的经验是,我每次都不容易答应别人,看见别人做什么事情不容易去被诱惑。你要相信自己,认真做,一定有人看见。不需要很多人看见,那些重要的人看见后,也不会一下子马上来找你,但他终有一天就会给你提供一个机会,然后这个机会,就会改变你现在所处的位置。
冯冯:
当下您觉得打工和个人创业,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薛兆丰:
很多人觉得创业能挣大钱,但他们没看到更多创业亏大钱的例子。打工是要把自己用好,但创业是把别人用好,很多人连把自己利用好的本领都还欠缺。创业不只是管理,还要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分配资源。
因为你管不了那么多,你不可能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抽鞭子,你要让那个人的心跟你的心在一起,你要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你要让他的努力是觉得他不是为你努力,而是为他自己努力,如果你没有这本事就别去创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打工。
冯冯:
创业不确定性太多了,时代的、个人的。
薛兆丰:
我们去拍《万物经济学》的时候就遇到很多人觉得打工太苦太累了,去创业以后才发现原来打工还不算苦的。
冯冯 :
可能有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人。但实际上当你发现给你这个机会去做你觉得更好的事情,自己可能也根本不能胜任。
薛兆丰:
打工的你只是当中的一环,但是创业都得去管。但是就看你机会来了,也可以去试试。因为你们年轻,都可以试。
冯冯:
每个人起点不一样,其实今天我还问了我很多同事觉得打工创业哪个好?其实大家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答案,我觉得这个东西它也没有标准答案。我觉得您有一句话很对,就是大致的对也比精确的错要好得多得多得多。
薛兆丰:
生活当中哪有精确的对?都是大致的方向。方向判断就非常重要
冯冯:
我们如何判断好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如何判断自己到底是一个将才还是个帅才?
薛兆丰:
我觉得我的这个判断标准是不多人用的,就是你是善于用好自己的人,还是善于用好别人的人。
冯冯: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启发。善于用好自己还是善于用好别人,可以去作为一个标准去衡量。
薛兆丰:
我本来觉得开源要比节流更重要。其实刚才我们谈的主要就是开源,怎么找新工作、怎么让别人看见、怎么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同的地方才能增值?这都叫开源。但现在我觉得节流也挺重要的,因为我后来发现,越有钱的人越省。
冯冯:
这让我想到了松下幸之助。
薛兆丰:
不是有钱的人就会花钱,而是因为省才让他们有钱。他也不是一直都省,省下来以后在该出手的时候他就有底气出手。如果你平时这那花了很多,没有积蓄的话,该出手的时候就出不了手。
我听说过有一个有钱人叫邵逸夫,每个大学都有逸夫楼。他有一个例子,说有人递过一本报告给他看,他拿过这个报告以后翻到只打了半张纸的最后一页,把那个空白的半张纸给撕下来,还给那个人说这一页不要浪费了,可以用。
冯冯:
我听类似的故事,好像松下幸之助。所以开源节流其实两个是配套的。
薛兆丰:
嗯,这个非常重要。你到该出手的时候你就能出手。
冯冯:
观察我家里人或者我认识的人,他们可能有稳定的收入,可能不多,但是持续的收入几十年其实也不会太少。但他们就不花,就老觉得要攒着,可能到最后自己这一生都没有去用这些。
薛兆丰:
他想留给小孩嘛,这是他一个开支的一个方法,年轻人存在这个钱,要考虑该花在什么地方。
冯冯:需要做一些投资,不管是知识的投资还是一些其他方面。
薛兆丰:
所以如果你觉得某个企业家抠门,你要看看有没有人替他打工。如果还有很多人替他打工,他不可能是真的抠门的。为什么?因为他怎样能够把人留住,唯一能够判断的就是这个人给的恰当,没太多给,不会乱给。
当然他也不会少给,少给是留不住人,那是一个很愚蠢的企业家,是做不大的企业家。如果他已经做大了,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人家给的足够。你去劝他说不要给够,他反而会跟你急的。所以我觉得只要做大,你就要尊重他。他一定是做到恰恰当或者大致的恰当,当然,不可能有绝对准确。这一点是节流,我觉得很重要。
关于消费我还有一个想法,一直守的一条规则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第二句才重要。一分钱一分货,我们都知道。十分钱两分货什么意思?就是说你要好一点就会贵很多。大多数东西随大流那是最省的,极个别的东西你特别在意的,你要犒劳自己的就多花点钱。但别的时候你就用一分钱一分货的东西。
冯冯:
我给大家讲一个可能会很颠覆的一点,但是我觉得对我这几天影响真的非常大。我们主播都讲过我们的自营品刚做的时候可能稍微贵一点,但是随着大家逐渐喜欢上它了,我们的成本会降低,这样我们也可以给大家让更多的利益。但我看着这本书里边居然有一个观点跟我的想的不一样。
什么观点呢?刚才我也请教过老师,就是当我们盈利的时候,实际上你之后的成本会变得更高,而当你这个亏损的时候,其实它的成本会变低。这和既有认知不一样,所以我想请教一下老师。
薛兆丰:
盈利了以后要倒过来去归功,找到之所以盈利的真正原因。可能是服务特别好,可能是运输特别好,可能是选品特别好,也有可能是原材料特别好。产品挣钱以后,这些元素里面就肯定有一个或者两个或者多个变得贵了,会有多人争抢,这时候要把它留住,就要多给它付钱,花更多的钱把它留住。把这个东西要把它留住的话,你原来挣的钱就变成本了,所以这就是经济学里面的概念。
冯冯:
很反常识,其实很反我自己原本认为的这个常识。
薛兆丰:
比方说你每天早上都排队买早餐,你为什么要排队买早餐?因为你的时间不是很贵。但如果你的收入到一定程度,你的时间有更多有用的地方,而且证明就是你的时间导致你们公司的产品卖得更贵、更好,你就不应该去买早餐了。因为原材料贵到一定程度,你就必须把时间用在值得这个时间的工作上。
冯冯:
就像有时候我们说要衡量成本,我们要花钱买时间来,大概是这个感觉。
薛兆丰:
就是这个意思。你要花多少钱来买时间,有些时间买到最后是很贵的。你一天省10分钟很容易省下来,省一个小时就比较难,最后你说5分钟我都要省下来,那就很贵,那要很多东西配合你才行。
冯冯:
我刚才在看书的时就想,比如说咱们卖一个苹果,这个苹果因为好吃大家都来买 ,我是不是赚到钱了?赚到钱之后,当别人知道这个苹果好吃的时候,都来卖苹果,那么这个时候苹果的价格是不是就又变低了?所以经济学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是在变化的。所以没有说我们可能懂了某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概念,我就能够到处去用或者怎样,还是要系统学习,长远去看。
薛兆丰:
我觉得这本书其中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觉得买这本书,读了这一部分是完全能值回来的。虽然这个道理在经济学里面是能够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道理,但是外面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这就是关于资源的价格是随机行走的这一点。
资源的价格是随机波动的,它是没有规律的。这个跟什么有关呢?跟我们应不应该买股票有关,我们经常会问经济学家是不是特别会买股票啊?
冯冯:
大家可以把答案打在公屏上。我看很多人说不一定,我感觉还是不是的更多一点。
薛兆丰:
也有很多人表示认同的。如果是的话经济学家就不用出书了,买股票就能挣大钱也不用教书了。那经济学家不能够更好地预测买股票,既然这样,学经济学来做什么?你研究这个规律来做什么?你知道从这本书能学到什么东西吗?很多人没学会,学这个在股票市场里最应该知道的第一规律,就是股票的价格是随机行走的,所以不要炒股票。
你可以买,但是不要去炒,没有人炒得赢的。上次罗振宇老师问我,你自己买不买股票?我说我不买。他说他买,他的理由是他买那些好公司的股票,他们经营的本领比他强,把钱放到他那一定能打理好,能够多挣钱。我说你这个想法是对的,确实有很多人经营公司的本领比你强,但是你错在哪里呢?错在你知道的这个事,别人也知道。
冯冯:
这个信息别人也知道,这信息就不值钱了。当我们知道一些信息的时候,这个信息已经过滤了很多遍了。
薛兆丰:
随机行走的意思是说,这一刻跟上一刻的价格是无关的。你不能够从上一刻的价格判断这一刻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