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长宁区北新泾街道通过'三所联动'机制成功化解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的过程。六旬老人陈某在杂货店摔伤后,家属与商家就赔偿金额产生争议。街道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及律师事务所三方合力介入,律师定责,调解员核算医疗自费部分和营养费标准,民警维持秩序并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通过调解员的沟通和折中方案,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展示了'三所联动'机制在减轻司法压力、维系社区和谐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背景介绍
老人陈某在杂货店摔伤,引发赔偿争议。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僵持不下。
关键观点2: 三所联动机制的启动
北新泾街道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街道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及律师事务所三方协力介入,成功化解纠纷。
关键观点3: 调解过程
律师援引法律定责,调解员核算医疗自费部分和营养费标准,民警维持调解现场秩序。调解员采取'背靠背'沟通方式,平衡双方诉求,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关键观点4: 结果和影响
商家同意支付1.8万元赔偿金,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展示了'三所联动'机制在推进社区和谐方面的实践价值。
正文
春节前夕,长宁区北新泾街道通过“三所联动”机制,成功化解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六旬老人陈某在杂货店意外摔伤,经调解员、民警、律师三方耐心调解,最终达成赔偿协议。
去年8月,陈某在某日用杂货商店试戴假发时,因地面湿滑从座椅跌落,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住院治疗半月。治疗期结束后,9月进行了首次调解,家属主张6.5万元赔偿,商家以部分费用属于医保支付为由仅愿赔付1万元,多次协商未果,双方僵持不下。
在今年春节前夕,见双方仍有调解意愿,北新泾街道启动“三所联动”机制,街道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及律师事务所三方协力介入。律师援引法律定责,明确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调解员核算医疗自费部分和营养费标准,明确赔偿范围;民警维持调解现场秩序,引导商家换位思考老人所处的困境。
调解员采取“背靠背”沟通方式,一方面劝说老人家属理性主张赔偿,另一方面建议商家体恤老人实际困难。依据治疗费用标准,调解员提出申请人不应将医保统筹支付的纳入赔偿金额中,其他营养费则按照相关标准执行。通过律师说法、调解员说理、民警融情,最终商家同意折中方案,愿意支付1.8万元赔偿金,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商家按照协议当场转账并履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