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是一本书的“脸面”和“颜值担当”。封面的表现对于书籍而言也越来越重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那些“丑出了风格”的封面设计已经越来越少见,图书“江湖”中开始涌现 “得封面者得天下”的传言。
确实,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时,能吸引你伸手去拿起来的书,多数都是封面亮眼,并且装帧精美的。
去网红书店“打卡”的时候,专挑漂亮、有设计感、有内涵的书籍来合影也是人之常情。
再加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当当、京东等电商购买图书,封面便显得更为重要,它是图书不可或缺的“自我修养”。
尤其是在面向大众的图书市场,同类书往往云集,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优秀,封面却平平,便很容易与读者“擦肩而过”。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如何使得封面先于书籍的内容传达出一种优秀的气质,让人愿意拿起来翻一翻,或是点进去看看介绍,是每一个图书编辑必须花时间考虑的事情。
不仅如此,电子书的发展以及便利也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先在Kindle或是微信读书上读了内容,再考虑要不要买纸书收藏,这种时候,“封面是否漂亮”已经几乎能够左右读者的购书意愿。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封面的设计费用,正在日益水涨船高。一个普通的封面,但凡想要在专业层面上稍微有点儿追求,至少就得三千块钱,并且上不封顶。据说,甲骨文书系的设计费一般在五六千。
只可惜,在那些“传统”出版社,现实既尴尬又残酷。
一方面眼红别人家请到的优秀设计师做出来的漂亮封面,另一方面却又不舍得再增加开支。作为一个混了好几年的出版社编辑,我要告诉大家的现实是——1000-1500的封面设计费在多数出版社才是主流。与此所对应的,那些“编辑手记”里的责编与美编一起用心设计精心打磨封面的场景,也绝非出版社的常态。更多时候,我们见到的场景是——拿最廉价的设计费,花最巧妙的心思摸鱼。
图啥呢
这样的局面,到底是出版社的压榨,还是责编对设计的漠视?要怎样的书,才配得上三千块钱以上的排面?
首先,那些“任务”型的图书是不配的。
比如作者急着在三个月内评职称,或者要遵照某个出版基金要求必须在四个月内出版的,又或者是为了政治任务,必须在某个时间点前出版。在这样紧张的出版进度下,想要慢慢打磨一个封面,根本不可能。无论是责编还是作者,对封面的要求都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这就导致多数美编想着怎么省事怎么来的心态,通常就是火速给出两三个封面方案供作者挑选,甚至有时只给一个封面,让责编以“尽快出版”为名,半请求半逼迫作者同意此方案。不是说这样就做不出好的封面,但是DEADLINE未必是生产力。
其次,那些不能赚钱的图书也不配。
虽然说图书是特殊的商品,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既然说“兼”,势必做不到极致。不同的读者群定位决定着不同图书的命运:哪怕封面再精美,研究小众学术的专业著作也不可能卖过即使是封面平平,甚至随便印个卡通图案的儿童读物。
对于这些受众范围小、专业性强的图书而言能够出版已经不易,对于成本的控制更是精打细算,容不得一丁点的“奢侈”行为。同样6000块钱的设计费,若书的印量能有8000,那么均摊到每一本书的话连一块钱都不到;但若是书只能印2000甚至更少,一进一出设计费便翻了好几倍。更何况,优秀的设计往往需要辅助,比如特殊的纸张特殊的工艺等,即便是编辑咬牙跺脚愿意花这笔一次性的设计费,也不得不掂量之后而来的水涨船高的的印刷成本。
说不上压榨,也不是漠视。没钱,才是最大的问题。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会忍不住批评出版社目光短浅,没有生意头脑,“搞不好了”。封面做得好不就能卖的好吗?卖得好不就能赚钱了吗?
对此,“混”了多年的老编辑只能一声长叹,谈何容易啊。
现实,是卖不好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就不能斥巨资搞封面。
何况,
一本书的成本除了封面设计费外,还有印刷费、稿酬、书号费等,有些外版书还要加上版权费和翻译费,一些图书公司还要再加上营销费用。
印刷费和书号费是出版成本的大头,纸价疯狂上涨,书号费年年攀升,迫使编辑和出版社压缩成本时,向最可以压榨的部分下手——人工,包括但不限于编辑的审稿费、校对费、译者的翻译费,当然也有设计费。
能请得起外面设计公司的书到底只占了一小部分,在出版社,绝大多数封面都是出自“自家”美编之手,而出版社的美编,往往都是“钱不多但事儿挺多”,对他们而言,满足工作量才是第一要素,仓促的时间注定让设计只能走最简单的路线或者最稳妥的风格。
大量的同种类图书,也容易让人变得“疲”而难有创新。
出版社对美编一年所做的封面设计数量通常是有要求的。有的社还把这个数定得高得离谱,导致美编每年都完不成规定的工作量,举手投足都有一种“爱咋咋地”的气质;有的社倒是采用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奖励超出规定工作量的部分,但给的钱也就是意思意思,美编若真有余力,还不如自己出去接点私活,赚钱还能换换心气儿,没准还能拓宽眼界。
归根结底,书也好,人也好,没钱的困境都是相似的。试问谁不想自己的图书能拥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封面,又有哪个美编会希望自己每天在流水线上做差差不多的封面一件一件地赚辛苦钱。只可惜,谁都没能跳出这捉襟见肘的怪圈。
艺术诚可贵,生存是前提,若是没有钱,一切都白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