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雪球花甲老头
”→点击右上角“...”→设为
星标
⭐
留言请发消息
今天是三月八日,祝福各位女读者节日快乐。
白天的时候发了个状态,也是稍微含蓄了很多,要不然绝对发不出来。
讲的是关于自己的一些思考,其实我一直认为,独立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
就像当年我坚定从老家走出来,那时候我就是认为会有无限的可能,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当时老家的同龄人,普遍都认为守着一亩三分地就是最好的选择,他们会以为我好的理由,告诉我别出去,即使出去了,也要赶紧回来。
再到后来,大多数人都埋头苦干的时候,我借助老钟的眼光和智慧,想透了一件事,重新审视了房子的重要性,因为有太多类似于我和老钟那样的人,会源源不断的从老家出来。
而很多人发现房子的价值,是在2020年,价格炒高了以后,中间差了28年。
多判断一步,就能早行动,如果不是自己思考理解的,就是抄作业也没有定力和逻辑。
但是,很多人的想法,都是想当然,毫无根据,多少年以来,从没有变过,甚至可以说人云亦云,自己也不思考。
当年老钟和我聊完了,我是认真思考过,确实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北京,而这也是趋势,是我能够想到但还没有看到的趋势,正是因为它客观,但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所以才有机会。
而这两年,很多人对于一些事情的判断,根本就是不考虑实际情况,比如在楼下开一个饭店,从不思考这个事情的可行性和稀缺性,就是自以为觉得可以然后就去做了。
比如,直到今天,还有人抱着炒房的幻想,认为过去涨,未来还应该涨,你问他逻辑,他一脸茫然,告诉你他觉得而已。
这件事情,透支了很多很多,基本上前几年最热那一次,大多数人都上车了,就像在股市,大家都把钱换成了股票,也是行情差不多的时候。
我之前说过,商品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除非要么能有很多很多孩子出来,要么就是商品弄少70%,再有就是大家收入直接涨很多。
反正,这个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也不能代表任何其他人,想投资的就当我没说,您按照自己的思考来就行,不用跟我争个面红耳赤。
你觉得可以你就上,你赚了钱我为你开心,去做嘛,别跟我较劲。
大家不要忽视我们的制造业能力,房子也是制造业一种,我们产出的其实不少了。
举个例子,浙江一个普通地级市一个普通镇里的普通普通村子的一个普通小工厂,它一年生产的一次性纸杯,足够一个地级市用的,甚至可以供应欧洲一个小国家。
那么这种小工厂我们有多少呢?数不胜数。
这么大的产能,这么庞大的制造能力,如果没有外贸,如何自我消化呢?
可能,那就是少生产,达到一种平衡。
说句我自己的看法,这几十年我们的制造业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大家的想象力,是很强大的。
这些年,我实在是厌烦了人云亦云,更觉得人云亦云很无聊,我们只是芸芸众生里最普通的一位,无法左右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我自己定位,自己就是河面上面的一个浮萍,我怎么能左右河流的走势呢?
今天有个人还给我留言,言语中充满了挑衅,意思让我说说建议,潜台词是你说不出建议,说发现的问题干嘛。
我建议有个屁用呢,您也太拿我当根葱了吧,我自己还是知道自己吃几两饭的,但是有独立思考的人,未必就一定能给河流什么建议,但是知道怎么做好自己就行了。
知道什么不做,比什么都不知道乱做强太多了。
举个例子,以我的经验,能判断一个项目不靠谱,那我不参与就是了,你让我给一些建议,我能有什么建议呢?我又能改变什么呢?
就像前几年我卖了一些房子,文章记录的清清楚楚,有的人就问我:“别说房子会降价,你给点建议让房子涨价,别总说问题,不说建议。”
我这种普通人能把自己活明白,就是知行合一了,不用给我道德绑架到一个高位,这没什么意思。
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说,无缘不可渡,很多事情都必须要亲身经历过,亲身思考过,才有价值。
孩子这两年,把古典的名著都听了个遍,我最欣慰的不是他看完这件事的结果,而是他听书过程之中的思考,那个是最有价值的,也是只属于他自己的。
曾经我问他:“《西游记》最终唐僧他们取得真经了么?”
他说:“取得了。”
我说:“那最终是不是带回来经书,所有人都读这些经书,就能获得了思想上面的超脱。”
他跟我说了这么一番话:“那肯定获取有限。这本书围绕着取经,目的也是取经,取经是明线,但经文内容却很少提及,所以取经也是一个过程,最后唐僧师徒取到了真经,取的不是那些纸质的经书,而是这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别人如果没有这个经历,只是读读经书,肯定达不到这几个人的境界。”
是啊,我们这一生都在求结果,但最重要的是过程,只有过程是属于自己的,如果没有过程,直接把结果给到面前,也不会有更深的感悟和领悟。
在西游记之中,其实我也认为,真正能证道的就是这跋山涉水的师徒四人,后世受益的人有很多,但若没有行动和磨难,也都停留在经书本身。
这十万八千里,其实在《西游记》原著中,观音菩萨去大唐完全不必寻找取经人,直接自己带过去把这些智慧经书人手一份发一发,不就得了?
这十万八千里,岂不是孙悟空一个跟头就能翻到了,直接打包回来就可以了?
可见,经书本身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取经这条路,这个过程。
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实践和犯错,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以学习一门外语为例,虽然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通过了某个考试,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所掌握的词汇、语法知识,以及锻炼的听说读写能力,才是真正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益的宝贵财富。
这些能力的提升会伴随我们一生,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情境中更好地沟通和交流。
如果只是因为考试时候挨着学习好的同学,抄来一个满分,看似圆满,实则毫无价值。
所以,其实AI也好,科技也罢,很多工具只能帮助人提高效率,但是该走的路一步也不能少走,少一步,都大打折扣。
很多人自作聪明,读一本书,直接把电子版输入给AI,然后让其总结几点重要的,自己把重要点阅读一下就结束了。
看似聪明,实则愚蠢,这和翻个跟头取经没什么两样,那干嘛不直接看目录呢?作者已经给归纳好了,哪个正常人读书只读个目录呢?
如果学习和读书,都让AI帮忙,那吃喝拉撒是不是也需要AI替代呢。
没有AI时候也有互联网,什么信息之前都有,但那还不是你的啊。
人这一生,没有一步是白走的,也没什么太多的投机取巧,你少一分耕耘,就少一分收获。
就像体操运动员,他有什么秘密么?你只需要跳起来,然后在空中翻腾几周,然后再720°回旋,最后稳稳落地就好了。
这就是很简单的明牌,但如果没有过程的积累,直接告诉结果,又能如何呢?
就像巴菲特买比亚迪是明牌吧,有多少人自以为是觉得巴菲特不过如此,最后连抄作业都抄不好,因为没有过程和沉淀,直接给结果也接不住。
巴菲特每天都有大量的阅读和付出,几十年如一日,就这一件事情,就比很多人强了。
“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成长和成就,一定是在不断积累,不断坚持,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之中发生,而不是一蹴而就,毫无耕耘就想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