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arcus Blankenship
来源|Hackernoon.com
编译|温璐菲
三年前,Jamie在 ZenTech 参加面试的时候,他想我诠释了什么是一个充满了激情和干劲的工程师。 他展示出了扎实的技术能力、改进项目流程和产品的绝妙点子、以及优良的团队合作态度,于是顺利地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然而三年后,Jamie却变成了办公室里避之不及的“丧气鬼”。对,就是那种一心码代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码痴”。
他在例会中缄口不言,也没有像我期望的那样,尝试参与贡献流程或产品提案,他与团队“友好互动”通常只是做做样子。他经常谈论技术瓶颈,对公司缺乏创新表示无奈,但不曾指出任何一点使我们团队停滞不前的原因。他似乎脸上就挂着一句话:“我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然后果断甩出几句让人厌烦结论。
干得这么不开心,Jamie可能已经想过辞职了,同样,我也希望他能主动离开。但现实是,他没有主动辞职,我们也没有想过辞掉他,毕竟一个稳定的代码输出者,总是有用的,不是吗?
我现在意识到,这种尴尬妥协的结果是:世界上又一个只想敲代码,其他什么都不想干的程序员诞生了。
环境对人的影响
许多人会认为问题出在Jamie 身上。 如果他表现更好、更勤劳,那么以上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对吗?
很不幸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从一个充满激情的有为青年,到事事厌烦的偏激派,转变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生,危机的种子其实早就悄然埋下了。
管理者给人的印象很重要
上级对待新程序员的态度,会同时向他们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不管好坏,这个信号给新的程序员们奠定了期望基础。而这个期望基础直接影响了他们在未来是否会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当然,刚开始,“菜鸟”的有些建议在现实环境中可能不可行;有些建议可能会被搁置; 有些建议看起来不错,但却违背了一些公司文化的潜规则。然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请不要简单地驳回、贬低这些“菜鸟们”的建议(特别是在头几个月)。
在被质疑和反对挫败之后,新程序员会再试几次,试图以不同的方式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要获得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他依旧感受到了挫折,就会意识到:胜利的唯一途径就是沉默。
而这个念头,正是你要防止程序员在公司里学到的危险想法之一。被伤透了心的程序员将停止提出建议,不再要求见客户,再也不想试图了解业务。
最终,这将两败俱伤。
想法越是新奇,他的风险就越大
请记住,“菜鸟”程序员在提出新的建议的时候,同时也在承担风险。这个想法越是新奇,风险就越大。
为什么会有风险?因为他的想法反映了—— 内心的观点与热情。 我们通常不会提出自己不关心的,或者认为不可行的建议,而提出的是自认为最好、并且希望得到其他人认可的建议。
而外界的反馈,就会让这些想法形成一个人的羞耻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当我们确信自己不会因为这个新点子而被羞辱时,才会勇于进言。如果认为自己的想法有可能不会被接受,于是“菜鸟”程序员就不会再提出新的点子了。
上级反馈改变下属行为
很自然地,当一位菜鸟程序员被打击得垂头丧气的时候,就只能把自己全部精力,贡献到了唯一能带给自己成就感的工作——写代码上去了。
多么可惜,他就此丧失了对创造,创新和成长的热情。
比起市场份额和业务状况,他更担心的是自己能挣多少钱,头衔是否光鲜,以及他在LinkedIn上的履历是否好看。
他改变世界的热情被浇灭了。他学会了不对自己正在建造的东西提供任何意见,顺理成章地沉迷于它的建造方式。
你的企业文化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适者生存。
你还记得的入职培训的内容吗?虽然新员工不会直接被这样告知,但入职培训和公司文化可能给出这样的暗示:
● “我们公司不喜欢小人物的大创意。”
● “你只关注写代码就行, 我们会弄清楚客户需要什么。“
● “你只是一个码农。”
● “嗯......你为什么问这么多问题。 你不需要写代码吗?“
公司文化不是贴在墙上的口号,也不是在面试时描述出来的愿景和使命,而是所有员工实际工作方式的反映出的氛围。
公司文化造成的恶果并不是Jamie 的错。 这是团队领导,软件经理和CTO的错。所以,不要再指责 Jamie 了,马上建设理想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 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