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强基担使命 改革创新启新程
奋力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贵州省应急管理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应急管理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固本强基、治本攻坚,全力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安全、促发展。全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较大事故起数历史性下降到个位数,未发生重大以上事故,洪涝灾害实现“零死亡”,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环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贵州省应急管理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固本强基,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更好“遏重大、控较大、减损失”,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贡献应急管理力量。
紧盯治本攻坚,提升本质安全。
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分地区、分行业、分领域实施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注重源头治本解决问题。加快实施老旧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推动设备提质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分规模分行业细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标准。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优化考核巡查的标准和方式,提高应急管理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紧盯隐患排查,化解重大风险。
健全重大事故隐患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实现闭环整改、动态清零。建立典型事故复盘机制,加强事故规律性分析,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有效性落实。实施“专家下沉除隐患、服务企业促安全”专项行动,组织各行业领域专家深入一线,帮助企业查风险、除隐患、解难题。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重拳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积极探索“非现场”执法新模式,避免多头重复执法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紧盯“三小作业”,减少零星事故。
针对小工程、小作业、小作坊安全管理,制定10个方面72条具体措施,明确部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活动单位和个人主体责任,动态开展小散工程、零星作业隐患排查整治,从小处着手、从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抓起,严管严控零星事故,把事故总量减下来。
紧盯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坚持因症施策、精准治理,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领域顶板、通风和机电设备等专项整治,推进化工园区“十有两禁”安全整治提升,扎实开展工贸行业高风险领域安全“体检”。协调推动有关行业部门深化煤矿、道路交通、城镇燃气、建筑施工、乡镇自用船舶、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增强齐抓共管合力。
紧盯综合应对,降低灾害损失。
推动落实《贵州省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健全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与各专项指挥部常态与非常态下工作机制,强化全灾种全过程综合管理。突出抓好监测预报预警、会商研判调度、应急转移避险、队伍装备预置、应急物资调运等关键环节,持续向多灾易灾地区前置物资装备,提升防抗救一体化水平,努力实现防灾关口更靠前、减灾基础更牢固、救灾保障更有力。
紧盯实战实用,健全救援体系。
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建强应急管理部门信息主渠道,支持山岳、水域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应急指挥扁平化、应急预案“一纸化”、信息报送高效化、救援力量专业化、应急保障模块化,探索空地一体救援模式,做到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急结合。
紧盯项目建设,夯实应急保障。
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提高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引擎和硬支撑,持续推动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应用,精准谋划、协调推进、服务保障重大项目。深化实施“智慧应急”战略,探索拓展大模型技术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治领域中的创新应用。推动卫星电话、窄带无线通信终端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提高“三断”条件下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
紧盯基层基础,提升应急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厘清基层应急管理职责,明确基层应急管理建设标准,加强基层应急装备物资保障,积极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力量向基层倾斜,持续建强乡镇(街道)、村居应急物资储备库(室)和应急救援队伍,提升基层快速响应、就近救援能力,尽最大可能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