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前人大附中名师:古文学习的5大误区,别再让孩 ... ·  17 小时前  
新周刊  ·  奶茶店的菜,比饭店都多了 ·  3 天前  
新周刊  ·  这届大学老师,已经快被AI作业逼疯了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一个“过于”真实的黄仁勋和他的英伟达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绣春刀》没有揭开的崇祯即位之谜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7-29 08:21

正文



本文转载自:彰考局

微信号:R-history


《绣春刀2》电影将锦衣卫沈炼等人的故事,置于明天启末的时代背景之下,对崇祯皇帝即位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演绎。


历史上,关于崇祯帝上台前的情况,流言四起,议论纷纷,但多不靠谱。他的即位之路究竟是怎样的呢?


文 / 小朱朱(彰考局专栏作者)


天启朝的帝位继承难题

信王朱由检即位前,明廷帝位继承形势很微妙。

天启帝朱由校与朱由检共同的父亲泰昌帝,当了19年的太子,在位仅一个月,因吃错药去世(史称红丸案),皇位传给了年仅16岁的长子朱由校。

据学者统计,即位后的朱由校,有过三子二女,但是都夭折了①,他共有七个兄弟,但只有异母弟朱由检和他长大成人。②

活在天启末的官员,对这一幕恐怕会似曾相识。

从天启末往前推170年,朱由检的祖上——景泰帝朱祁钰的独子死了,而被尊为太上皇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还在不断生儿子。朱祁钰生不出儿子,很着急,在皇帝和太上皇之间,大臣们不知该如何站队,也很着急。

天启帝朱由校。

天启五年五月,天启帝在西苑驾舟落水,此后身体每况愈下,③皇帝得病、子嗣夭折,谁将继位?天启七年时的大臣们,就像170年前的官员们一样,忐忑不安,心急如焚。

根据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信王自然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但皇位没到手之前,什么事都可能发生。

假如信王因某种“意外”不能继位,按照《祖训》规定,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还有万历皇帝诸子: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

福王名气最大,世人皆知他是万历帝最喜欢的儿子,只因群臣汹涌反对才没被立为太子,所以万历四十二年,福王28岁时,就藩河南府,太子即位板上钉钉,群臣这才松了一口气。

万历帝长子、信王之父泰昌帝继位后,开始准备分封他的兄弟,④但继位短短一个月后,他就驾崩了。瑞、惠、桂王就藩之事就没有继续推进,到了天启朝,仍一直拖着,理由是财政不敷,分封的开支太大。

而成年藩王长留京师,这对信王而言不是什么好征兆,一旦横生变故,会否由外藩替他继位,还真难说。


皇位会给谁?别人这样说

“天启七年八月,天启帝病重,皇嗣未立。太监魏忠贤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京城流言风起。到底可能会由谁来即位,有这样几种传言:

东林党:魏忠贤谋朝篡立

东林党人强调,魏忠贤有异心。

据东林党重要领袖文震孟之子文秉所作《先拨志始》记载:天启帝弥留之际,阉党献计,命宫中妃嫔假装有身孕,而偷偷以魏忠贤之侄魏良卿的儿子冒充皇子继位,由魏忠贤辅政,就像西汉末年王莽立孺子婴一样。

魏忠贤认可这一提议,令人找张皇后商量,张后宁死不屈,“力拒不可”。魏忠贤无可奈何,才承命召信王入宫,信王为避免像元英宗一样被臣下弑杀的命运,便对魏忠贤等“屡赐温词,曲加慰劳”,魏公公等才安心下来。⑤

东林党人碑。

不过很多研究都已指出,东林党以气节自诩,但其中鱼龙混杂,对晚明朝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谓不大。造谣诬陷的功夫不见得比“阉党”差。⑥

文秉的说法,读起来就像小说一样,魏忠贤若真有篡位之心,以其党羽的才智,大可编造一个罪名废黜信王,再立外藩子嗣为帝。况且,如果要在天启帝弥留之际再假装有孕,十月怀胎,怎么可能来得及?再者,若真有逆谋,仅凭张皇后的抗议与信王的慰劳就能打消其念头,那也太天真了。

路边社:魏忠贤迎立外藩

《甲申传信录》是明末寓居北京的士人钱[甹只]目睹耳闻之作,没有特别强烈的党派背景,其记载大概反映了当时北京的传言。

据该书记载,魏忠贤打算趁天启帝病重之时“拥立”(即迎立外藩),以侄子魏良卿为辅,以天启帝的张皇后“临朝称制”。但张皇后不赞成,而是力劝天启帝秘密召见信王,并请天启帝禅位给信王。信王推辞,张皇后说:“皇叔义不可辞,且事急矣,宜速谢恩。”信王这才答应,随即藏在宫中。天启帝驾崩后,魏忠贤和阁臣施凤来在外候旨,英国公张惟贤(当时的勋臣之首)持鞭搜宫,才使信王顺利即位。⑦

这一传言,在当时应该是很盛行的,但仍经不起推敲。

天启七年三月,瑞、惠、桂三王同时就藩,京师就只剩信王朱由检这唯一的皇位继承人。⑧魏忠贤想迎立外藩,难度非常大。

而且,信王藏在宫中,张惟贤“持鞭搜宫”,同样像小说家言。天启帝未死,信王藏在宫里意欲何为?张惟贤拿着兵器来“搜宫”,谁知是救驾还是弑君?要真有此事,官方史书不会视而不见。

徐昌治:皇帝向魏忠贤托孤

崇祯初年徐昌治所著《昭代芳摹》记载:天启帝病重之时,召集内阁、六部、科道诸臣到乾清宫,表示“魏忠贤、王体乾皆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大学士黄立极回答:“陛下任贤勿贰,诸臣敢不仰体”。天启帝驾崩后,遗诏命信王嗣位,宫中传言遗诏颁出之后,魏忠贤与阉党党羽崔呈秀密谋很久,至于谈了什么,外人不知。但有人猜测是,魏忠贤打算篡位,而崔呈秀认为时机未到而制止了他。⑨这段记载,被清修《明史》所采用,流传甚广。⑩

《昭代芳摹》的作者徐昌治,是崇祯年间山东巡抚徐从治的弟弟,此人慷慨不羁,曾单枪匹马奔赴山东莱州,请求督师刘宇烈拯救被叛军围困的哥哥,但被拒绝。为此他到朝廷控诉,最终促使刘宇烈被捕。⑪刘宇烈据说是大臣周延儒的人,与东林党关系密切。⑫

徐昌治大概对东林党以及魏忠贤都没什么好感,所以他的记载,没有采用东林党的说辞,还添了一笔魏忠贤有逆谋的传言,但都拿不出证据,应该是捕风捉影。

然而这段记载还是有价值的,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启帝向诸臣说,魏忠贤、王体乾(司礼监太监)十分忠心,今后朝政大事要与二人商议。这就相当于向魏忠贤托孤,从皇帝对魏公公家族的封赏来看(两个侄子封宁国公、东安侯,连四岁的嗣孙都世袭安平伯,家族有官爵者不计其数,有明一代所未见),这一情形还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崇祯帝:皇位是怎么给我的

记录天启一朝历史的《熹宗实录》,成书于崇祯年间,反映了崇祯帝想让世人知道的历史。

据该书记载,天启七年八月十二日,卧病在床的天启帝召见内阁科道等官,降下圣旨,称:

“监臣王体乾谨恪小心,厂臣魏忠贤忠贞性植。近日三殿大工、东氛告急,皆赖拮据,克有成绩。朕深倚毗,紧要重大事情,卿等可与商确计议。”

又说:

“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说与卿等每知道。”⑬

这一说法,和徐昌治“托孤说”的意思十分一致。但另一方面,实录又强调,天启帝召见群臣前一天,已经召见信王。实录要表达的明确信号是,天启帝早已有意传位信王。(是否真有其事,则难以确考了)

崇祯帝。

此后数天,天启帝继续处理大量政务(包括找各种理由封赏魏忠贤以及诸臣),八月二十一日,天启帝病危。这一天,他下旨大赦天下,尚未提到接班人问题。

八月二十二日,天启帝驾崩,遗诏称:

“皇五弟信王聪明夙著,仁孝性成,爰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丕绍伦[序],即皇帝位。” ⑭

可以说,实录里的天启帝临终政局,平和有序,没有丝毫刀光剑影。

天启七年十一月,崇祯帝即位后,下令将魏忠贤安置凤阳,上谕中,皇帝指斥魏忠贤削夺忠臣、使用酷刑等罪名,在天启帝病重期间,“犹叨恩晋秩,亡有纪极”,⑮说他想趁着天启帝病危时,给家族多要一点赏赐,并未涉及所谓篡位、拥立外藩之事。因此,魏公公虽然坏事做过不少,但说他在帝位继承上做手脚,好像有点冤。


即位后的大事:收拾魏忠贤

崇祯帝登基伊始,魏忠贤的私人把持朝政,皇帝没有急着跳出来处理魏忠贤,而是非常耐心地把藩邸旧人逐步“尽易以新衔,入内供事”,并渐次剪除魏忠贤羽翼,遣散其在皇宫内训练的兵丁。⑯

另一方面,皇帝耐心地等待朝野舆论的转向。

一开始,朝中有大臣继续请求给魏公公建生祠,另有大臣只弹劾阉党崔呈秀,但仍歌颂魏公公。对此,皇帝通过批奏引导舆论,让魏忠贤及诸臣逐渐认识到,魏公公地位不保。⑰

这样,不光一些阉党成员开始倒戈,越来越多的内外臣工也看穿了皇帝的心思,猛烈攻击阉党。待一切条件成熟,崇祯帝继位三个月后,顺势下旨放逐魏忠贤,干掉了曾经权倾天下的九千岁,未掀起半点波澜。

《绣春刀》里的崇祯帝和魏忠贤。

崇祯帝继位后处理魏忠贤如此小心翼翼,与他即位前的行事风格一脉相承。

文秉另一著作《烈皇小识》提到,天启帝病危时,魏忠贤派心腹太监涂文辅迎信王朱由检入宫,信王非常小心,自带食物,不敢吃宫中食品。当天晚上信王独自在宫,还向路过的太监借了一把剑来“防身”,又下令旨遍赏宫中巡逻者,众人“欢声雷动”。信王妻子周氏则在信邸日夜祷告,以防生变。⑱

这一记载也许并非信史,但还是很生动地反应了朱由检在敏感时期的状态,有学者说,崇祯帝“为求自全而生性猜忌多疑,形似谦恭而刚愎自用”的性格,是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的,从他的处事风格来看,这一见解不无道理。⑲而这样的成长环境,又反过来深深影响了大明王朝最后的命运。

R

EFERENCES

注释

①林金树、高寿仙:《天启皇帝大传》,第382页。

②林金树、高寿仙:《天启皇帝大传》,第48页。

③林金树、高寿仙:《天启皇帝大传》,第388-389页。

④《明光宗实录》卷6,泰昌元年八月甲子。

⑤文秉:《先拨志始》卷上。

⑥可参考李晓鹏:《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相关章节。

⑦钱[甹只]:《甲申传信录》卷1,《睿谋留憾》。

⑧见《明熹宗实录》卷82,天启七年三月诸条。

⑨徐昌治:《昭代芳摹》卷35,天启七年八月。

⑩《明史》卷22《熹宗本纪》、卷306《崔呈秀》。

⑪光绪《海盐县志》卷17《徐昌治》。

⑫《明史》卷308《周延儒》。

⑬《明熹宗实录》卷87,天启七年八月乙巳条。

⑭《明熹宗实录》卷87,天启七年八月乙卯条。

⑮谈迁:《国榷》卷88,天启七年十一月甲子。

⑯文秉:《烈皇小识》卷1。

⑰文秉:《先拨志始》卷上。

⑱文秉:《烈皇小识》卷1。

⑲张德信、谭天星:《崇祯皇帝大传》,第42页。按:本书文学想象色彩很浓,不能全作信史来看。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彰明往事,考察未来

做最好的历史知识服务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