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中药材丹参移栽的关键期,在勉县同沟寺镇晨光村丹参种植基地,60余名工人抢抓晴好天气忙着种植丹参,热闹的劳作场景成为冬日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500多亩集中连片的土地上,一垄垄地块均匀地覆盖着银黑薄膜,工人们身挎竹篓穿梭在田垄间,手持专业农具挖坑、栽种、覆土、压实,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基地负责人王旭东是城固人,此前在河南商丘等地种植过丹参、紫菀等多种中药材,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以及稳定的销售渠道。看到近几年汉中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他下定决心回乡发展,打算为家乡作点贡献。
选择在晨光村落地项目,王旭东有着充分地考量,“这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无论是运输种苗还是将来运送成品,都非常方便。这片土地土质优良,水利设施齐备,能够实现规模化、集中化发展。我们的项目也得到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帮着协调流转土地和用工等事宜,让我们充满了信心。”
去年11月,王旭东注册成立了勉县万翎农业有限公司,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承包了晨光村506亩土地。目前基地种植鲜切花芍药60余亩、白芷100亩、丹参150亩、乌药100亩、玄参80余亩,预计明年8月开始陆续产生收益。
小小丹参,既是治病救人的良药,也是增收致富的“良方”。晨光村负责人金红艳介绍,丹参产业的规模发展,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的双增收。
正在基地忙着移栽丹参苗的村民龚雪梅说:“我年龄大了,不能外出务工,种植丹参这活儿挺轻巧的,每天能挣六七十元,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我非常满意”。
为确保丹参种植项目科学、高效开展,王旭东聘请了专业的技术顾问,从种苗培育、种植管理、采挖到初加工等各个环节,都为工人们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丹参种植成本相对较低、收益较高,管理也较为简便,非常适宜农户种植。农民在我们基地务工的同时,也在学技术。未来,我们将积极带动当地农户参与种植,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与当地旅游业紧密结合,打造集种植、加工、购销、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王旭东说。
冬闲化为冬忙,充实了农民的腰包。同沟寺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思晋介绍,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禀赋,瞄准市场需求,盘活山(林)地、旱地等闲置土地资源,通过党建引领、土地流转、农户参与的方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全镇种植天麻、元胡、乌药等10余种中药材共计1400余亩,初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致力于把“小草药”打造成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