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缓和”时期全球化奠定了效率较高的世界产业链体系,但在近年全球增长放缓、分配问题加剧、各国债务压力背景下,原本受益于全球向上螺旋的国际分工遇阻,需求国受产能约束引发通胀,制造国需求不足物价受制,原有增长模式受到新挑战。全球宏观范式发生重大转变,主要海外经济体迈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的“三高一低”新格局,对我国企业出海产生深远影响。从产业趋势上看,近期OpenAI发布最新视频生成模型Sora引发市场关注,AI产业趋势加速;经过十多年努力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也已初见成效。
对于我国企业出海而言,新宏观范式和产业趋势意味着什么?
从总量上看,需求减缓和全球化变局意味着局部产能过剩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但需要辩证看待。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1]。产业发展中供需错配现象时有发生,但伴随供给端竞争加剧,可能带来效率提升,并有望推动进一步创新促使新需求产生。从结构上看,我们认为企业出海或将面临四重“再布局”影响:(1)区域“再布局”: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再工业化,欧洲产业政策,近岸外包、友岸外包加速;(2)产业“再布局”:AI/智能化、绿色能源转型;(3)需求“再布局”:伴随区域“再布局”和各经济体发展进入不同阶段,各经济体的需求及相对消费实力或将发生变迁,如东南亚等可能受益于产业链转移趋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抬升消费水平,日本或将走出“失落的三十年”,但欧美可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4)资金“再布局”:全球FDI和金融资金流向的再分配。
当前我国产业出海存在三种典型模式:模式1:国内增量有限/产能充裕,去海外寻找增量。其中又可分成三种情况讨论:(1)国内产能充裕、红海竞争,出海成为必选项;(2)如家电等产业,国内增量面临约束、竞争格局稳定;(3)对于部分新兴产业而言,国内渗透率有限,资金寻求更好回报;模式2:供应链出海,如汽车零部件、电子产业链;模式3:商业模式出海,如TikTok、Shein等典型企业。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出海加速,企业出海本质是“大盘成长”或“大盘再成长”逻辑,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定价需求侧扩容,从原有国内市场空间延展至全球市场过程中,可能带来重估,并成为未来投资核心逻辑之一。企业出海过程也伴随着产业升级的过程,伟大的企业往往诞生于变局中。
分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对于模式1去海外寻求增量,(1)对于产能充裕行业而言,行业去产能(事实上进程可能也相对缓慢)不一定能对冲海外加产能,短期去产能难度加剧;(2)传统产业出海核心在于谋求全球市占率增长,全球需求下行背景下增量有限,更多在于把握需求端结构变迁或新产业趋势带来的机遇。消费差异化趋势以及产业链转移带来的需求都有望形成机遇;供给侧看,新产业趋势同时带来替代和增量效应,有利于我国相关产业渗透率加速,如近年来我国叉车出口高增主要受益于锂电化趋势;(3)对于国内渗透率有限、需要去海外寻找增量的新兴行业而言,存在与海外主体共谋发展、资金流再布局等多重机遇。在“做大蛋糕”的增量逻辑下,发展而非竞争为主导逻辑,且产业发展期难以依赖单一或少数企业完成,出海也意味着与海外主体共谋发展的机遇。对于模式2供应链出海,当前主被动情形共存,如汽车产业链出海墨西哥为其中典型代表,有望在出海同时寻求增量。对于模式3商业模式出海,经历从“学习”到“本土化运营”到“全球化”过程,未来机遇广阔,且电商出海有望带动供应商出海和品牌化。
(1)受益于消费变局的消费类企业,如高性价比产品优势企业或品牌出海企业。(2)受益于区域再布局或新产业趋势的传统产业,比如工程制造、以基础材料和化工品为代表的中间品出口等。我国在大部分中端制造行业具备较高全球竞争力,如果希望实现较高出海业务收入增速,在内生因素之外可能还需考虑外在环境叠加,全球产业链再布局带来的产品需求结构变迁、AI/绿色转型带来的传统产业变局,都有望成为我国企业在传统产业快速实现渗透率提升的促因。(3)新兴产业出海,如新能源车、机器人等,仍有较大市场空间,但需把握产业生命周期。(4)产业链龙头出海,如汽车零部件、电子产业链。在全球产业链再布局背景下,供应链出海机遇广阔,且相关企业有望在积累当地生产、运营经验后,进一步拓展客户范围。(5)商业模式出海,如跨境电商及其下游产业链,且伴随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我国商业模式出海方兴未艾。我们结合上述方向梳理了一些相关企业以供参考,请详见报告原文。
原有全球分工格局遇阻,全球进入“三高一低”新宏观范式
“大缓和”时期全球化奠定了效率较高的世界产业链体系。生产环节和中间品的可标准化提供了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可行性,运输能力和科技的发展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全球的主要参与者,需求国需要制造国和资源国的商品和能源,前者需求扩张和不断举债促使全球“大循环”正向运转,后者则从中获得经济增长和技术外溢,进而向价值链更高端攀登。
但在全球增长放缓、分配问题加剧、各国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原有全球分工格局不再稳定。2008年以后,美国和欧盟人口增速放缓,且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出现向下拐点;从杠杆率看,美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在2007年达到历史高点,2008年金融危机后进入快速去杠杆过程,政府部门杠杆率在2008-2011年快速上行,随后进入平台期,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缓步上行,欧洲居民、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分别在2009、2016和2014年迎来下行拐点。全球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各类问题频发,需求国试图去杠杆、促使产业回流、着力解决国内就业和分配问题,原本受益于全球向上螺旋的三级分工遇阻,制造国出现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叠加我国人口拐点等内生问题浮现,使得全球化分工和国内原有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全球化放缓不可避免,全球逐步迈入“三高一低”新宏观范式。全球经济正逐步从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和高债务的“三低一高”走向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低增长的“三高一低”新格局。新宏观范式下,需求紧缩、风险加剧、全球产业链重布局,对我国企业出海产生深远影响。
产业趋势加速体现在哪方面?智能化/AI化、绿色能源转型
AI产业趋势加速,创新落地或有望快于互联网周期。区别于互联网时代主要依靠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AI相关硬件投入以算力和相关数据存储基建为主,应用层采用IaaS/PaaS/SaaS的商业模式,有助于发挥基础设施和平台投资的规模效应,有效降低用户和消费者的初始成本。此外,由科技行业的领头羊主导的发展模式,也意味着其在推动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方面的强大动力和能力,AI落地速度或有望快于互联网周期[2]。
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已初见成效。根据中金研究院相关观点,过去十多年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通过“三个替代”,即天然气替代煤炭发电(“气替代煤”),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发电(“可再生替代煤”),以及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电替代油”)。三种替代归根结底是在政策支持下页岩气、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车技术带来的清洁能源相对低价的红利。页岩气革命使得2010-2020年天然气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推动主要经济体的发电结构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天然气替代煤炭;风电和光伏的发电成本在过去的十多年内持续下降,在不考虑系统成本的情况下,许多地区的风光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燃煤发电;电动车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持续强化了全球石油需求将快速见顶的预期,导致上游投资持续下降[3]。
资料来源:Bloomberg Intelligence,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近期OpenAI发布最新视频生成模型Sora引发市场关注
资料来源:Andreessen Horowitz (a16z),《AI动态跟踪:从OpenAI Sora看视频生成模型技术进展》,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料来源:乘联会,Marklines,中金公司研究部
对于企业出海而言,新宏观范式和产业趋势意味着什么?
从总量上看,全球需求紧缩和全球化变局意味着局部产能过剩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我们认为需要辩证看待。逆全球化时代,欧美人口增速和杠杆率下行,叠加从效率转向安全的思维变局下,各国试图以“冗余”对抗供应链和生产链脆弱性问题,但我国制造业大多具有规模效应特征,以及产业政策加码促进新兴制造业发展,局部产能过剩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根据中金研究院观点,需要辩证化看待产能过剩问题,任何产业的发展中均会出现供需错配的现象,产能过剩意味着竞争加剧,进而效率提升,推动进一步创新,创新推动新需求产生,需求重新超过产能[4]。
从结构上看,我们认为企业出海或将面临四重“再布局”影响:
(1)区域“再布局”: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再工业化,欧洲产业政策,近岸外包、友岸外包加速。自金融危机后,美国连续出台一系列刺激实体经济方案以推动“再工业化”,提振逐渐弱势的实体经济。2018年逆全球化以及2020年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以来,“再工业化”趋势可能有所增强。根据美国再工业化的相关研究发现,不同行业在美国的政策矩阵中存在明显差异:高端制造主要通过回流来解决“进口依赖度”问题,低端制造在不合意的回流收益比下主要通过分散化生产解决“进口集中度”问题[5],也即近岸外包、友岸外包趋势加速。除美国外,欧洲也通过各项政策加入逆全球化过程,例如近期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和风电展开反补贴调查,并同样通过补贴政策推动自身新能源产业发展。
(2)产业“再布局”:AI/智能化、绿色能源转型。除了如前文所述的大产业趋势意义上的影响,相关变化也体现在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例如智能家居的快速迭代,从供给侧创造新需求;叉车电动化等细分产业趋势,带来我国传统产业出海新机遇。
(3)需求“再布局”:伴随区域“再布局”和各经济体发展进入不同阶段,各经济体的相对需求及消费实力或将发生变迁。一方面,东南亚、拉美等地受益于产业链转移趋势,有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抬升消费水平,进而催生新兴消费需求。以及受到能源危机和疫情冲击影响日本通胀上行,叠加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部分产业回流,日本或将有望走出“失落的三十年”。另一方面,2024年美国企业将面临高油价、高利率、高工资挑战,受到美国两党在财政赤字和开支上的分歧,美国政府财政扩张或将受限,居民部门疫情期间形成的超额储蓄即将耗尽,而欧洲市场同样受到高利率影响,抑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伴随能源及疫情相关的支持性政策退坡,财政政策或也将迎来进一步的收紧,欧美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4)资金“重布局”:全球FDI和金融资本流向的再分配。全球资金重布局既意味着全球资金流向东南亚、拉美等产业重构地区,也伴随着中东等资本在谋求自身结构转型等因素驱动下,加速全球投资步伐。近年中东经济结构有所转型,叠加油价上行背景下中东主权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提升,中东相关资本将视野转向海外以新能源、科技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投资领域,中东本土产业升级也需要引入外部资本和技术为其赋能。多方因素影响下,中东对外投资步伐加速,与我国合作密切度也逐步抬升。
此外,我们认为全球化变局带来的产业链转移虽不可避免,但我国在挑战中也面临机遇,原因有三:
1. 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较多产业链仍在趋势升级。根据徐奇渊博士及其团队测算,中国在八成以上高中心度产品出口上享有绝对优势。据其统计,2017—2018年,全球共贸易3556种中间产品,中国在其中2247种上出口规模位列全球前三;全球贸易858种高中心度产品,中国在其中693种上出口规模位列全球前三[6]。此外,产业链本身为系统性工程,短时间内无法做到整体迁移,如越南出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的中间品出口(图10、11)。
2. 产业链转移存在产业间差异,欧美并未寻求也不可能实现全产业链转移。例如根据中金研究部美国再工业化报告中分析贸易和投资数据发现,美国再工业化政策下,高端制造回流降低“依赖度”、低端制造分散进口来源地降低“集中度”、中端制造则受制于产业链粘性形成一定的真空区间,即具备一定技术含量但不属于国家战略层面高精尖行业、同时产业链较长的中端制造受制于产业链粘性,在生产和贸易层面均难以放弃既往投资和经营所积累的制造优势,形成再工业化推行过程中的政策真空区间。
3. 全球化变局是各经济体以及企业微观主体间不断动态互动的过程,“欧美限制加码-企业寻求解决途径”为近年来我国企业面对欧美贸易摩擦的常见循环路径。事实上我国部分企业出海也是这一微观主体和各国政策博弈的中间结果,新能源行业为典型案例,贸易摩擦促使光伏产业最初向东南亚转移,但伴随贸易摩擦范围扩大且限制提高、以及欧美实施产业回流计划,产能不得不进一步向欧美及其近岸转移。彩电行业类似,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我国少数对美国电视出口份额被墨西哥和越南取代,但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厂商在美国市占率不降反升,背后一方面是我国企业在墨西哥等地加快产能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是我国从代工出口到品牌出口的转变。
图表10:近年来越南对美国出口高增主要由消费品贡献
图表11:但与此同时,中国对越南出口的中间品体量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乘联会,UN Comtrade,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从中国对越南出口产品性质拆分看,竞争和互补因素均有
资料来源:徐奇渊等.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根据EPFR数据,全球权益市场出现明显资金流再配置
图表14:以汽车产业链为例:以中心大国为核心的区域产业链愈发突出
资料来源:UN Comtrade 中金研究院《变中求兴:贸易规则演变与全球产业链》,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汽车产业链的零部件流向图以汽车产业的三类重要中间品为基础数据,包括 HS8706(底盘)、 8707(车体)和 8708(车辆零部件)。图表中,任意一条曲线的顺时针方向代表一国对另一国的出口,曲线粗细代表双边贸易量的大小,节点大小代表经济体的总出口金额。节点颜色中,紫色代表欧洲地区,橙色代表美洲地区,绿色代表亚洲地区
资料来源:Mario Larch’s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Database from Egger and Larch (2008),CEPII,fDi Markets,中金研究院《变中求兴:贸易规则演变与全球产业链》,中金公司研究部
当前我国企业出海存在三种典型模式:
模式1:国内增量有限/产能充裕,去海外寻找增量。其中又可分成三种情况讨论:
(1)国内产能充裕、红海竞争,出海成为必选项。典型如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本质为制造业使得其具备规模经济特征,同时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去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当前我国光伏占全球产能约80%,短期内较难看到产能迅速出清。
(2)如家电等产业。家电作为其中典型,国内增量面临约束、竞争格局稳定,出海成为寻求增量主要来源。我国家电企业自20世纪初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初期以代工+低端品牌出海为主,但当前已经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并逐步建立全球化品牌。我们认为,一方面在于通过产业链一体化、优异产品品质、持续的技术创新构成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产业链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高家电产业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家电行业是最早进行全球化布局的行业之一,自20世纪初开始,部分龙头企业即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形成全球制造销售中心。
(3)对于部分新兴产业而言,国内渗透率有限,资本寻求更好回报。典型如新能源车、机器人等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国内渗透率仍相对有限,用户教育、相关基建或配套设施铺建均需时间,此外新兴行业资本高注入也希望能尽快寻求资本回报,出海成为必然选择。对于新兴行业而言,仍处于“做大蛋糕”而非“切蛋糕”的过程中,出海也意味着有机会和海外企业/政府共同谋求产业发展,例如新能源车的基建铺设、扫地机器人的用户教育,均很难依赖单一或少数企业完成。
模式2:供应链出海。一方面,在全球产业链重布局下,以苹果、特斯拉产业链为代表,部分外企选择转移部分产能,我国相应供应商海外建厂;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厂商为更积极快速响应需求,在对应生产地或销售地投资建厂。我国汽车零部件出海为其中典型代表,根据中金汽车组观点,伴随美国新能源渗透率接近10%的拐点,叠加近年美国新能源政策持续加码,新能源车市场有望迎来快速成长,带动零部件需求放量。在“近岸外包”和电动化转型驱使下,以特斯拉等车厂为代表加码墨西哥产能,有望带动当地零部件需求增长,当前已有部分特斯拉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响应特斯拉规划在墨西哥建厂[7]。
模式3:商业模式出海。从我国游戏、应用软件出海,到TikTok席卷全球,应用端商业模式出海是我国优势所在,近年来可以看到,该模式下的很多公司具备“全球化”的基因,如Shein,或者TikTok、Temu也是商业模式在海外的复制,和制造业出海存在本质区别。我国在商业模式方面的领先优势,叠加我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性价比需求提升,近年来Temu、Shein等电商平台出海表现亮眼。反过来,相关电商平台的出海加速也带来了原有为全球产业链服务但自身难以品牌化的我国代工厂的发展新机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圆圈大小表示该行业总市值规模,截至2023年末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出海加速,企业出海本质是“大盘成长”或“大盘再成长”逻辑,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定价需求侧扩容,从原有国内市场空间延展至全球市场过程中,可能带来重估,并成为未来投资的核心逻辑之一。企业出海的过程也伴随着产业升级的过程,伟大的企业往往诞生于变局中。如日本本国经济虽然经历增速放缓的三十年,但与此同时企业加速出海,构成企业收入增长重要支撑,至2022年日本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已达总营收约50%,以制造、消费行业为代表,日本诞生了如索尼、本田、日立、三菱等全球知名企业,并实现了产业的高端升级。从股价表现上看,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企业股价上行幅度明显领先,“十倍股”多诞生于出海企业中。
分情况来看:
情况1:国内增量有限/产能充裕,去海外寻找增量——产能充裕行业短期难度加剧;传统产业把握需求侧结构变迁或产业趋势机遇;新兴产业存在资本重布局、与海外主体共谋发展等多重机遇
(1)对于产能充裕行业而言,行业去产能(事实上进程可能也相对缓慢)不一定能对冲海外加产能,短期去产能难度加剧。
短期看内外部因素制约去产能进程。从总量意义上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约30%,全球化变局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可避免,且为增加全球竞争力我国相关产业需进一步向全球市场迈进并新建产能;从具体产业来看,新兴制造业普遍产能充裕,但其存在规模效应和产业扶持,且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更意味着需要进一步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因此我们认为从双重意义上看,相关产业去产能进程缓慢。
但我们需要辩证看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产能过剩有可能带来效率提升和创新,进而从需求侧推动供需重新匹配以外,产能过剩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冗余,从而有能力支持多线路创新。根据中金研究院在《规模效应和绿色转型的新供给经济学》中的论述,中国的大国规模有助于尽可能避免供给侧政策选错技术路径的风险,因为足够大的市场空间能够容纳足够多的技术路线相互竞争。
图表19:2020-2022年光伏背板产能及设备国产化率
资料来源:赛伍技术,中来股份公司公告,亚化咨询,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0:2020-2022年光伏玻璃产能及全球市占率情况
图表21:2020-2022年光伏胶膜产能及全球市占率情况
(2)传统产业出海核心在于谋求市占率增长,全球需求下行背景下增量有限,更多在于把握需求端结构变迁或新产业趋势带来的机遇。
我们认为高通胀时代下的消费精细化、局部地区的消费升级,以及产业链转移带来的新兴需求都有望形成机遇,以消费类为例,升级看品牌出海、精细看性价比出海。例如我们一般将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视为生产国或资源国,但并不太看重其需求层面的涵义。但在欧美经济体增速放缓、东南亚受益于产业链转移趋势加速发展等宏观背景下,需求端的结构变迁或有望带来新机遇,既包括全球范围的消费精细化,也存在局部的消费升级,如以名创优品、高速吹风机为代表的性价比出海,以及以海尔智家、石头科技等品牌为代表的品牌出海趋势值得关注。此外,产业链转移和美国再工业化也意味着对于工程机械、建材等产品需求有望上升,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出海。
新产业趋势同时带来替代和增量效应,有利于我国相关产业渗透率加速。叉车锂电化为典型案例,近年来我国叉车出口高增,2023年累计出口68.3亿美元,同比增长23%,电动叉车占比过半,受益于锂电电车的优势表现和国产厂商的技术积累,锂电成为电动叉车出口主力。展望未来,需求端海外市场铅酸叉车存量较大,锂电换铅酸的更换需求未来将成为行业趋势,供给端国产叉车具备供应链优势且深耕锂电技术,叠加国内龙头主动布局全球,我国叉车通过锂电化趋势不断提高市场份额逻辑具备高确定性。
但新产业趋势可能也意味着对既有优势的挑战,需注重把握新产业趋势,巩固既有优势。以彩电行业为例,面板占彩电生产成本约75%,为彩电产业核心竞争力。2010年代,我国在面板行业实现对韩国的反超,洛图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面板LCD产能占全球面板总产能的比重已达70%。事实上,全球面板行业至今共经历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三轮变迁历史,每一轮产业变迁都对应面板周期低谷和相应国家对面板行业的大规模投入。但未来OLED电视或渐成主流,Omdia预测2020-2030年电视用OLED面积CAGR为10%,mini-LED、激光电视等也在持续发展。根据TrendForce,2023H1我国在全球OLED 面板产能中占比43.7%,韩国为54.9%,我国厂商在OLED领域当前尚不具备绝对领先优势,且从产能布局看中韩厂商均有计划布局更高世代产线。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及时跟进OLED等相关技术发展并确立领先优势。
图表22:海外高通胀环境下消费品性价比出海机遇凸显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消费产业:扬帆出海,再创辉煌》,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统计时间为2023年9月7日
(3)对于国内渗透率有限、需要去海外寻找增量的新兴行业而言,存在与海外主体共谋发展、资本重布局等多重机遇。
新兴产业出海虽然也面临竞争,但在“做大蛋糕”而非“分蛋糕”的增量逻辑下,增长而非竞争为主导逻辑。如新能源车产业,在增量仍足够大的情况下各方愿意通力合作“做大蛋糕”,分配尚未成为根本问题,泰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发展是典型案例。泰国政府要求40%的零件和加工产值来源于本地,但可以允许外资全资控股,形成了本土、我国、日美等厂商共同参与分工制造的格局,促成泰国新能源车产业链蓬勃发展,根据泰国汽车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泰国电动车产量达9.3万辆,同比增37.9%[8]。同时,泰国本土、中资、外资企业也共同加入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建设。
新兴产业初期发展难以依赖单一或少数企业完成,出海也意味着与海外主体共谋发展的机遇。除了如新能源车等重点产业发展初期,重投入、配套设施要求多等促使各国从政府等企业都必需加入这一产业发展,部分轻资产、消费类行业发展初期同样需要各方通力合作,达成市场布局和消费者教育工作。例如扫地机器人本质上意味着家庭扫拖需求的自动化替代,对于消费者而言认知教育成为关键,这意味着各方必需通过多方式全方位营销、多渠道布局等方式,共同进行消费者教育,而这显然并非单一企业力所能及。
此外,全球产业链重塑下存在资本和产业重布局,对于新兴行业而言有利于初期融资和实现产业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链转移伴随着FDI的投向变化,越南作为产业链转移主要目的地之一,2018-2022年年平均FDI流量约179亿美元,较2013-2017年年平均值高43%,FDI的涌入有利于当地产业利用外资取得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中东资本也在全球广泛投资能源和新兴科技产业,我国新能源车、科技、医疗等多行业去年以来频繁获得中东资本加持。
图表25:各国扫地机器人家庭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情况2:供应链出海——出海同时寻求增量
如上文所述,我国供应链厂商出海为承接当地订单或更快速响应需求方诉求,主动前往生产地或销售地投资建厂的情况。对于跟随型供应链企业而言,我们认为在获得苹果、特斯拉等主要需求方带来的可观营收和利润弹性的确定性基础上,也有望利用本土优势,进一步寻求新订单新增量。
汽车零部件出海是当前供应链出海的典型案例。2017年特斯拉设立上海工厂,促使中国本土供应链加入特斯拉产业链,截至2022年8月,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地化率已经实现95%,并带动本地零部件企业不断实现技术革新。2023年3月,马斯克宣布将在墨西哥建设超级工厂,并规划投资100亿美元、规划年产能200万辆,有望在1.5年后投产。我国爱柯迪、银轮股份等特斯拉供应链企业宣布新设立或者扩建墨西哥工厂,以承接特斯拉墨西哥工厂订单,考虑到特斯拉墨西哥工厂规划产能约为上海工厂的 2倍,我们认为若中国企业能够顺利承接订单,且效益与国内持平,则有望带来相当可观的营收和利润弹性[9],后续也有望在积累当地生产、运营经验后,进一步拓展客户范围。
图表26:特斯拉产业链宣布新设立/扩建墨西哥工厂(不完全统计)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汽车零部件出海:政策+成本双重约束下,布局墨西哥适逢其时》,作者邓学等,发布于2023年9月,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7:车企加码墨西哥工厂建设(截至2023年8月,不完全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出海墨西哥机遇凸显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汽车零部件出海:政策+成本双重约束下,布局墨西哥适逢其时》,作者邓学等,发布于2023年9月,中金公司研究部
情况3:商业模式出海——从“学习”到“本土化运营”到“全球化”,未来机遇广阔,且电商出海有望带动供应商出海和品牌化
我国在商业模式应用领域的领先优势、轻资产出海的产业性质,使得我国在商业模式出海上进展迅速。游戏出海是我国商业模式出海的多模式、强运营的典型案例,其中有几种典型模式:一是以腾讯、网易等传统大厂为代表,广铺产品线并为海外市场推出本地适配化版本,或针对海外市场进行产品立项,换言之海外市场主要定位为在稳固国内市场外寻求增量;二是以莉莉丝、智明星通、FunPlus、沐瞳科技等厂商为代表的主攻海外型公司,一般会瞄准SLG等海外偏好的产品赛道,或选择东南亚等相对蓝海市场,通过纯定制化产品设计和强本地化运营,实现海外市场攻占;三是米哈游等新兴企业,通过强产品力和全球普适化产品设计,实现全球化运作。
商业模式出海天生具备全球化基因,未来有望进一步加速。商业模式出海意味着低出海边际成本,同样的产品基本仅需本地化适配和运营即可获得全球收益。近年来席卷全球的TikTok、Temu本质即为海外版抖音和拼多多,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及运营能力,叠加深耕本土化运营,出海表现亮眼;而像原神等游戏产品,产品本身的全球化属性和高产品力,在海外本土化运营的加码下,为全球消费者所喜爱,后续版本迭代意味着仅需付出和仅在国内运营同样的生产成本(加上较低的边际当地运营和适配化成本),即可获得全球收入回报。此外,Shein虽然诞生于我国本土,但背靠我国服装制造业优势,逐步形成“供应链+流量+性价比产品”高护城河,并成长为全球跨境快时尚电商平台。
电商出海也有望带动供应商出海和品牌化。安克创新最初依赖亚马逊渠道,凭借高品质和性价比优势获取市场份额,逐步培育全球领先品牌。当前,在我国跨境电商加速崛起的背景下,中国电商的运营能力、快递物流运营效率等全球领先,有望帮助广大国内代工厂走向品牌化。2022年9月拼多多宣布正式启动“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宣布“将投入百亿资源包,首期打造100个出海品牌,扶持10000家制造企业直连海外市场”,对出海企业采取“0保证金入驻”及“0佣金”的优惠政策,提供国内外仓储、跨境物流以及售后服务,以及提供“一体化出海解决方案”等多项扶持举措,我们认为未来有望浮现更多类似企业。
向前看,伴随AI发展带来的下游应用端机遇、需求和地理变迁带来的变局等等,我国商业模式出海方兴未艾。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SHEIN: 勤修内功的跨境快时尚品牌》,作者白洋等,发布于2022年7月,中金公司研究部
综上,针对企业出海,我们推荐以下五大投资方向:
(1)受益于消费变局的消费类企业,如高性价比产品优势企业或品牌出海企业。
(2)受益于区域再布局或新产业趋势的传统产业,比如工程制造、以基础材料和化工品为代表的中间品出口等。我国在大部分中端制造行业具备较高全球竞争力,如果希望实现较高出海业务收入增速,在内生因素之外可能还需考虑外生因素叠加,全球产业链再布局带来的产品需求结构变迁、AI/绿色转型带来的传统产业变局,都有望成为我国企业在传统产业快速实现渗透率提升的促因。
(3)新兴产业出海,如新能源车、机器人等,仍有较大市场空间,且存在与海外主体共谋发展、资金流重布局等多重机遇。但需把握产业生命周期,警惕从增量变存量竞争后竞争因素占据主导。
(4)供应链出海,如汽车零部件、电子产业链。在全球产业链再布局背景下,供应链出海机遇广阔,且相关企业有望在积累当地生产、运营经验后,进一步拓展客户范围。
(5)商业模式出海,如跨境电商及其下游产业链,且伴随AI发展带来的下游应用端机遇、需求和地理变迁带来的变局等等,我国商业模式出海方兴未艾。
[1]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19834.htm
[2]《AI创新周期的宏微观影响 ——海外映射系列研究》,作者刘刚,吴薇
[3]《能源供给冲击下的全球绿色转型》,作者彭文生,李雅婷
[4]https://www.cls.cn/detail/1546794
[5]《美国制造业回流与供应链重构的投资启示 ——美国再工业化系列研究(2)》,作者刘刚,李雨婕
[6]徐奇渊等. 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7]《汽车零部件出海:政策+成本双重约束下,布局墨西哥适逢其时》,作者邓学等
[8]https://www.nationthailand.com/thailand/economy/40025140
[9]《汽车零部件出海:政策+成本双重约束下,布局墨西哥适逢其时》,作者邓学等
本文摘自:2024年2月26日已经发布的《如何寻找企业出海机遇?——新宏观范式和产业趋势下看我国产业出海》
李求索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70004 SFC CE Ref:BDO991
朱嘉懿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3040067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