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保研论坛
保研论坛,创建于2009年,为广大保研学子提供“学习、交流、互助、成长”的平台,论坛始终相信:“Efforts enable everything”,愿每一位保研学子最终都能圆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台今日关注  ·  家长共赔偿145万元! ·  23 小时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退钱了!退钱了!开平人注意! ·  昨天  
新北方  ·  辽宁疾控发布重要提醒! ·  3 天前  
广东公共DV现场  ·  最新发布,所有中小学严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保研论坛

“我再也不说想保研了!”

保研论坛  · 公众号  ·  · 2025-01-25 18:00

正文


许多保研同学,似乎多多少少都有过这些经历——


保研上岸前

兢兢业业地学习专业课、紧锣密鼓地参加各种比赛,却明里暗里地受到各种非议:


“天天泡在图书馆,不知道除了卷还会做啥?”

“他每节课都要问老师问题,这么装不就是为了讨好老师拿高分呗。”

“……”


早出晚归学习,却成了别人一谈起就要撇撇嘴的“卷王”:


在宿舍学习也会被说成给身边的人带来压力:


这些尴尬和委屈,对于保研学子来说难以避免,但是目光长远的大家往往都忍了下去,继续专心学习,想着只要上岸了,一切都会好起来。可是一一


——保研结束,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非议的结束。


保研上岸后

保研名单出来后被舍友阴阳怪气、甚至孤立:


还被人恶意举报、造谣:


甚至成为一名研究生了,也能时不时收到舍友的明嘲暗讽:


还被老师另眼相待,一句“那个保研的学生”,就给这个群体打上了 “不敢冒险,不担人生风险” 的标签。


保研学子的大学四年,类似上述情况的“污名化”好像从未停止。只会卷绩点、投机取巧、不敢冒险、不担人生风险…… 保研,何时成了被“污名化”的标签?



www.eeban.com



污名化

从何而来

“污名化”,是将一个小众群体中的个别特征无限放大,然后强化这种“负面特征”,再将其扩散到一个更大的群体里,给这个群体打上带有这个负面特征的烙印。这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贴标签”,只不过这个标签通常是负面的。


那么,针对保研的污名化从何而来呢?


01

主观原因 /  螃蟹效应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 “螃蟹效应” ,说的是当一只螃蟹放在篮子里时,它通常能够爬出来。但是 当多只螃蟹同时放在篮子里面时,如果其中一直想要爬出篮子,其他螃蟹就会攀爬到它身上把它拉下来,导致没有任何一只螃蟹能够逃脱。


不论是明里暗里的阴阳怪气,还是花样百出的恶意竞争,其实就是螃蟹效应的体现,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 “见不得身边人比自己好” 的微妙心理。 这种心理可能源自对他人成功的嫉妒,或是内心深处对自己价值的质疑。


当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通过保研迈向层次更高的院校,一些同学可能会感到心理天平的倾斜,从而采取嘲讽、打压等过激的方式来满足嫉妒心的宣泄,以获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02

客观原因  /  保研名额的稀缺性

每个学校分配到的保研指标有限,而优秀学子众多,这种供需的不平衡让 保研名额成了“稀缺资源”,进而争夺稀缺资源的也异常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学院、同专业的同学之间,很多就从“战友”变成了“对手”。


在竞争保研的过程中,有的人就会觉得光靠实力硬拼太难了,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如恶意举报或制造孤立,以削弱竞争对手,增加自己的保研胜算。



而且各高校的保研政策标准不尽相同,也很难面面俱到,这也就给了很多有歪心思的人操作空间。


但是“不择手段”、“恶意竞争”,这些明显有失偏颇的“污名化”标签之外,还有一些更隐性、更普遍、更难以解释清楚的误解……


那个只会“卷绩点”的保研同学……

在一些带有偏见的目光中,保研学子是只会卷绩点的“做题家”,不仅“自我内卷”,还给身边的人带来莫大的压力。



实际上,绩点高虽然是保研学子的重要特征之一,但说保研学子只会卷绩点未免以偏概全。


首先, 保研资格的评定通常是综合性的、多维度的。 大部分高校的保研评定都会综合考量同学的科研能力。学生如果参加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或者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在保研竞争中就会有优势。


(北京交通大学)


社会实践和竞赛成果也是重要的评定因素。 在学科竞赛中获奖,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挑战杯”等,或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公益志愿活动等获得相关荣誉奖项,都能在保研中加分。这些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不能只关注绩点。



除此之外, 保研还有可能考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 ,高校通常会要求学生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等。


所以,保研资格评定是全面综合的,绩点对保研学子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保研锻炼的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死读书”以及“只知道卷绩点”往往收益并不大。


那个“不敢冒险”的保研同学……

有些人认为,保研同学“不敢冒险、不敢走弯路“,是一批“求稳”的利己主义者。


诚然,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职场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抱着“求稳“的心态去考公、考编。而相对于考研来讲,保研上岸机会更多、容错率更大,本来就是一种风险相对更低的选择,因此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相信大部分人也都更愿意选择那条确定性更强、成功概率更大的路径。”先找好保底院校、再冲刺梦校“也是保研同学的常见策略。


毕竟,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又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没有退路的位置上呢?


更何况, 保研绝非没有风险,也更不是一帆风顺、直通罗马的坦途,甚至遭遇坎坷、走上弯路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况。 有的同学牺牲了自己前三年的大学生活,奔波于绩点、科研和各种竞赛之中,提心吊胆着把握每一次期末考试和竞赛的机会,最后也有可能处于保研边缘、面临着拿不到保研资格的困境;有的同学虽然有了保研资格,却数次为十投九拒的夏令营结果而崩溃、痛苦……



可能比起冒险,保研学子更怕的是“失败”:害怕每一场没发挥好的期末考试拉低自己的绩点;害怕做了一年多的科研项目却没有什么成果、甚至不如拿这个时间去卷绩点;更害怕最后的结果对不起自己三年来的努力…… 这种对“失败”的恐惧和担忧,某种程度上也使得保研学子在选择时更加谨慎和保守。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 害怕失败并不意味着保研学子就不敢冒险。相反,他们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反而会勇敢地迈出步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只是他们在冒险之前,会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以确保自己的决策是明智和可行的。


同时,走每一条路都有可能失败, 害怕失败也是一种面对挑战时产生的正常的情绪 ,如果因此就给保研学子们戴上“不敢冒险、不敢走弯路“的帽子,也未免有些不公平了。



“卷“和“规避风险”,除了适应环境, 更是为了心中的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普及、人才竞争也日益加剧、内卷更是随处可见。现在的就业市场让大学生们往往抱着一种“求稳”的心态。因此,“卷”和“求稳”不只体现在保研上,更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多时候“卷”和“规避风险”的行为也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


僧多粥少的局面

保研名额有限是导致保研这条赛道越来越卷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人才市场饱和、就业环境严峻的情况下,为了获得一份更好、更体面的工作, 提升学历就成为了大部分人当下的迫切追求 。而保研,作为提升学历的一条捷径,自然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但与此同时,高校保研名额的有限性又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同学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卷,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狭窄的试错空间

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保研学子们需要走稳大学三年的每一步,绩点、英语、竞赛、科研……如果在某一方面有明显的短板,就很有可能失去保研资格,或者在保研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万一最后只能降级保研、甚至错失保研资格而只能转战考研,都意味着之前三年的努力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换赛道所要付出的精力和成本也将会大大增加。所以,保研学子们在选择了这条赛道之后,只能尽可能规避风险,提高投入产出比,才算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保研学子是为了卷而卷,也并非不敢承担风险,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清晰的目标和对自我提升的强烈渴望。


保研学子们有着自己的追求,从大一开始就制定了长短期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研活动、竞赛参与等各项任务。这种持续的努力和规划贯穿了他们的本科生涯。即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也能够坚持自己的计划,即使这个过程中难免有崩溃和挣扎的时刻。 一切的坚持和付出,都是为了能够抵达那个梦寐以求的彼岸。


“卷“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对风险的规避也是一种对高投入产出比的追求。有这样 规划执行和挑战自我的能力,直面挫折和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 ,有什么风险是保研学子抵抗不了的呢?谁又能片面地为保研学子们打下“不敢冒险、不敢走弯路“的标签呢?



打破

污名化

对保研的污名化是在较长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想要打破这种污名化也很难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


我们当然希望以后的保研制度进一步完善,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和包容的环境,让保研这条路不再那么内卷;也希望大家能对保研这件事和保研学子这个群体有更大的宽容和关怀,避免以偏概全,将个别负面特征泛化为对保研的“污名化”。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能做的就是先做好自己、把握当下。


那么我们保研学子该如何应对“污名化“呢?


学会专注自己的目标

面对外界不好的声音,保研学子们应该学会保持对目标的专注感。 毕竟别人的评价不会决定保研的结果,只有自己的努力才会。 而且每个人的成长路径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的价值不是由别人的言语定义的,而是由你自己的行动和成就来证明的。


端正品行,保持低调

俗话说“行得端坐得正”,保研学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要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学校的规定和学术道德标准,时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给他人留下口实。同时也要注意,成绩与才能固然重要,但 低调处事能减少嫉妒与误解 ,以免招来他人的恶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