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样传奇,只是因为王桂庵在停岸舟中多看了一眼,便对邻船的芸娘心生爱慕,接着又是诗挑,又是投金掷钏,结果一场相逢终如萍水,徒留一片相思。然而忽有一天,竟在梦中得见,但梦终归是梦,还好记住了门前的一树马缨花。他日王桂庵误入江村,所见
“道途景象,仿佛平生所历。一门内,马缨一树,梦境宛然。种种物色,与梦无别”
,于是两人再次相见。当然故事的曲折远不止此,但“种种物色,与梦无别”八字真是惊梦一般,一下子让男主、让我们由幻想进入了实际人生。这便是顾随先生说的,“《聊斋》之所以好,因其有人情味”,“凡有人情味者,淡而弥永”。
阅读《金瓶梅》的感受更是如此,扑面而来的种种人情世味,附着在种种物色机锋当中,总觉似近还远,只因为文中事物,古今之隔,读来多不能得其真,至于物外之言,怕是“更隔蓬山一万重”了。还好对于“蓬山”的寻访,扬之水先生的这本《物色:金瓶梅读“物”记》当可自一隅而想全貌,因为它不仅仅是呈现,同时也是一种方法,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
“十五年来,跑博物馆,参观展览,寻访绘画、雕刻等图像资料,国内国外,经眼与过手的器物不计其数。”
轻描淡写中,可见不仅有“转山”的辛苦,还需练就一双披沙拣金的慧眼。
《物色》一书的封面设计:水绿色菱格纹曲水地缀小团花,书脊处茄紫色着暗如意云头纹
第一篇《金井玉栏杆圈儿》,只是西门庆首次亮相时穿戴中的一处微末,
“头上戴着缨子帽儿,金玲珑簪儿,金井玉栏杆圈儿,……手里摇着洒金川扇儿”
,但微末并不代表不重要,细细罗列,从《词话》本第二回、第三回到第八回、第十二回、第十六回,再到第二十四回、第二十八回、第五十二回,无不是作者所欣赏的“物”的叙事,尤其第八回中潘金莲道
“另续上一个心甜的姊妹,把我做个网巾圈儿,打靠后了”
,这样歇后语式的句子真是金莲惯有的犀利与毒舌,以及难平的醋意,一个“打后靠了”,在书中对于“金井玉栏杆圈儿”的考证当是一处实实在在的有力内证,再对照出土的网巾、金网巾圈儿以及完整套装,便可以知道所谓“金井玉栏杆圈儿”了。
《裴淑英断发记》(万历世德堂刊本)
另一幅明万历《裴淑英断发记》绣像,图中武德被缉拿时的形象,不禁想到小时候乡间戏台上被押解的男性犯人形象,便是头顶正中扎起一绺长发,激愤悲恸中将其甩得天旋地转,现在想来头上当即包着这样的网巾。
“正如今天的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衣冠依旧基本是明代的一样,明代刻书中出现的大量插图,不论表现的是哪个时代也基本上是作品产生当时的面貌,但这并不排斥有袭用前代画稿、纹样的可能。”
(黄裳《沈从文和他的新书——读〈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之归去来》,中华书局)
传说中的网红汗巾手帕店([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词话》本第五十一回,陈经济向李瓶儿、潘金莲推荐了街上一家网红手帕汗巾店,接着两个人就像点外卖拼单一样,李瓶儿点了一方
“老金黄销金点翠穿花凤汗巾儿”
,一方
“银红绫销江牙海水嵌八宝汗巾儿”
又一方
“闪色芝麻花销金汗巾儿”
,潘金莲先点了一方
“玉色绫琐子地儿销金汗巾儿”
,陈经济讥她
“白剌剌的要他做甚么”
,一下子戳中金莲羞于囊中的痛处,更是激起她争胜要强不示弱的性子,一口气便是一方
“娇滴滴紫葡萄颜色,四川绫汗巾儿。上销金,间点翠,十样锦,同心结,方胜地儿。一个方胜儿里面一对儿喜相逢,两边栏子儿都是璎珞出珠碎八宝”
。陈经济嘻哈道:“再没了?卖瓜子开箱子打㖒喷,琐碎一大堆。”怕是网红店老板听了也要加价勒其私人订制了。《词话》本此处各色纹样铺天盖地而来,扬之水先生结合出土实物多已详述,另外不妨再补充几种常见纹样。
“江牙海水”即“海水江崖纹”,多见于明清两代官服,波浪翻滚的海上涌起“山”字形崖岸并杂各色宝物,前文插图《裴淑英断发记》中,人物背景后面一幅屏风画,便是简之又简的海水江崖。“八宝纹”分八吉祥纹和暗八仙纹两种。八吉祥纹由藏传佛教流传而来, 包括象征佛法圆转万劫不息的法轮,具菩萨果妙音吉祥的法螺,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的宝伞,遍覆三千净一切药的白盖,出五浊恶世无所染着的莲花,福智圆满具完无漏的宝瓶,坚固活泼鲜脱禳劫的金鱼,回环贯彻一切遍明的盘肠结。暗八仙纹即取自八仙各持之宝物,分别是汉钟离的扇子、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曹国舅的玉板、张果老的渔鼓、韩湘子的笛子,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
明清官服上常见的海水江崖纹样
书中所附《西门庆的书房》原是一篇旧文,收在这里真是有回家的感觉,文末对于瑞香花的敏感可见扬之水先生之心思无不处处留心,
“瑞香乃花之小人”,“香复酷烈,能损群花,称为‘花贼’”
,所以《红楼梦》中是绝然没有此花的,可见《词话》本作者笔致细微,花园中一草一木也是精心安排,潘富俊先生便列表一一细数了西门庆花园中的植物,至少有四十余种之多。正如本文开头所讲《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王桂庵隐念所谓诗中“门前一树马缨花”,便是出自《元诗选癸集》中的《水仙祠诗》,诗前长长一段小序讲述了一个人神之恋的故事,诗云:
“盘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庭前一树紫荆花。”
蒲松龄把“紫荆”换成了“马缨”,马缨花即合欢,又名夜昏,其叶羽状,朝开暮合,也是意在物中了。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纳兰性德《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