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Zii
来源 ∣ 手游矩阵
今年年初上映的《生化危机6:终章》作为系列最后一步,借着情怀加持,虽然北美票房2683万美元创系列最差记录,但中国内地高达1.59亿美元票房,助攻全球总票房达3.12亿美元,创系列最佳。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片商果断宣布重启《生化危机》电影系列,大有不榨干市场不罢休的势头。
实际上自1993年第一部游戏改编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以来,口碑票房双扑街已成为普遍现象,能逃过这一“魔咒”的就像稀有Boss屈指可数。但随着游戏市场逐年增长的好趋势,加上游戏玩家群体的年龄覆盖面扩大,依然吸引不少片商去勇敢尝试。就连国内片商改编的《魂斗罗》电影都已通过广电审批了,还有啥是不敢拍的?
回顾去年和近年上半年,多部游戏改编电影陆续上映,除了《愤怒的小鸟》大获成功和《魔兽》不乏亮点外,其它的游戏改编电影都不断让玩家们循环感受什么叫“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愤怒的小鸟:Rovio连年亏损的背水一战
《愤怒的小鸟》作为2009年推出后最成功的的手机游戏之一,不可避免的随着时间推移流失了大量的消费者,再加上后续作品一直难以达到巅峰时的高度,用岌岌可危来形容这个品牌已不算夸张。
在同名电影上映的前一年,《愤怒的小鸟》开发商Rovio利润已经同比下降了73%,销售收入下降了9%,总营收已经连续三年呈现亏损态势,主要原因就是《愤怒的小鸟》相关产品销售疲软,比如品牌T恤和毛绒玩具。而且就算《愤怒的小鸟》电影带来成功,Rovio在2017年3月依然出售了电视动画工作室、图书发行部门等业务。
开发一款新的大热游戏还是有难度的,多款新作连续亏损扑街更是Rovio近年的常态。相比之下,发掘经典游戏的剩余价值空间貌似更像是一条出路。就像当年漫威背水一战推出《钢铁侠》电影,《愤怒的小鸟》电影同样也是精打细算的制作成本(仅7300万美元)换来票房大丰收的逆转(3.5亿美元)。所以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功,《愤怒的小鸟》电影的续集早就展开准备,并计划于2019年9月上映。
魔兽:和超高票房相对的是超高成本
《魔兽》电影虽然在美国成绩不佳,但在海外市场却大获成功,4.3亿美元(28.7亿人民币)的全球总票房里,有89%是来自海外市场。值得一提的是,《魔兽》超过一半的票房来自中国市场。14.7亿人民币的票房至少让《魔兽》电影没亏得太惨——是的,即使有接近30亿人民币的全球票房,扣除掉《魔兽》电影约10亿人民币(1.6亿美元)的成本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和利润分成,也还是有约1亿人民币(1500万美元)的亏损。
但抛开中国玩家对魔兽系列的情怀,我们还是能发现《魔兽》电影中一些“毁经典”的改编:比如迦罗娜和麦迪文的夫妻关系改没了,部落最伟大的领袖之一奥格瑞姆·毁灭之锤成了告密者等。而这些并不是无关紧要的支线细节,反倒是推动魔兽系列历史进程的核心事件,同样让老粉丝们投入了不少情怀,如果续作还按这种方向来改编,支撑中国票房的粉丝们恐怕不会再继续宽容下去。
刺客信条:总票房不输生化危机,无奈成本太高
《刺客信条》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算是2017年的电影,因为在上映的数十个国家中,在2017年上映的只有中国地区。这部制作成本达1.25亿美元的电影上映之初就十分不顺,烂番茄上《刺客信条》的影评人新鲜度仅为19%,观众好评度也只有66%,美国本土的票房十分糟糕,只有2250万美元。
得益于高达2亿美元的海外票房,这部口碑扑街的作品最后还是没有亏的太惨,但这样的成绩也实在称不上票房火爆。从结果来看,《刺客信条》和当年的《波斯王子》遭遇了一模一样的尴尬。
生化危机:导演主演夫妻档的自嗨,独立于游戏外自成一派
作为一部经典的粉丝向电影,《生化危机》系列电影自2002年上映后,雄踞各大电影票房市场。虽说粉丝们经常抱怨“生化危机”系列的电影质量一部不如一部,但这并不妨碍影片在电影票房上取得好成绩。
这一系列电影从2002年的第一部《生化危机》电影开始,总共收获了超过十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生化危机6:终章》作为本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在国内上映后票房一路高涨,最终达到了11亿人民币的可观数字,和4000万的制作成本相比,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而同期上映的《刺客信条》,则只是在靠着海外票房来尽量挽回损失而已。
和《刺客信条》相似的是,《生化危机:终章》也是在北美票房惨淡,但在海外市场,尤其中国市场取得了爆炸性的票房成绩,二者最终的全球票房都在2亿美元出头,但后者的制作成本要低得多,也就没有亏本的困扰。再加上多年来在电影市场形成的电影化IP,让《生化危机》电影成为一个游戏IP以外的分支,有大量不玩游戏也喜欢《生化危机》的影迷撑腰,这也正是片商决定重启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四年打磨超高水准无奈内容硬伤
和绝大多数游戏改编电影相比,《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的情况都有所不同。在电影内容上,它并没有讲述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要想完全理解电影内容,必须要和游戏搭配起来食用——而这对非玩家群体的观影者非常不友好。
在商业模式上,《王者之剑》在日本仅仅争取到了数十家影院进行排片,票房收入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两千多万,而电影里130个场面,2400多个镜头,以及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使用使得电影制作成本达到了1.8亿美元,合约人民币12亿。这样高额的成本,恐怕就算通过其他周边发售和后续额外收入也很难挽回巨额的损失。
但这部电影更主要是起到游戏宣传的作用,电影本身的票房收入或许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
结语
从近两年的游戏改编电影的成绩我们不难发现,只有《愤怒的小鸟》在票房上可以说是获得了全面成功,其余电影要么票房高但成本也高,算下来利润空间不算大,要么就是票房一般口碑糟糕。但即使有这些例子在前,出于宣传自家游戏加上泛娱乐产业链的大势所趋,投身这一行业的公司仍是前仆后继。
目前已经确定要改编成电影的IP就有《阴阳师》《合金装备》《水果忍者》等,此外还有国产的《魂斗罗》,“蜘蛛侠”汤姆·赫兰德主演的《神秘海域》,雷作和佳作都有可能出现。之所以越来越的海外资本开始重视游戏改编电影这一小众类型,原因还是在于玩家群体的消费实力虽然上升了,但对改编影片要求并不高。目前玩家最大的期望,就是在不毁经典之余满足一把情怀,至少在中国市场会大量粉丝为电影买单的。
“影视独家”专注于影剧与新媒体的行业观察,与“广电独家”共同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