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学概要》,为因应读者要求,针对《道藏精华》丛书所作的概括介绍,汇集千年道藏之精华,穷尽万卷丹经之秘诀。
萧天石(1908-1986),湖南省邵阳县龙山乡文山村人,自号文山遁叟,致力于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和弘扬中华道学,被海内外赞誉为“刊万世不刊之书,传千圣不传之学”,是继陈撄宁之后,道家道教界最著名的学者和中华道家养生学家。
萧天石,与南怀瑾为师兄弟,遵光厚禅师之训,一专精学道而一专精学佛。萧天石二十八岁时出版《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而誉满天下。主编出版《禅宗丛书》、《密宗丛书》、《中华文化丛书》等丛书。影印出版《中国子学名著集成》,赠送海内外各著名大学图书馆及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共500家,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道家养生学概要
萧天石主编出版《道藏精华》,为《道藏》选粹,所录不但为万卷《道藏》中之精华,且尤多自明清以来未收入《道藏》之上乘丹经与孤本佚籍,为一般学人及藏书家所罕观者,因能补《道藏》之不足,所选录道家道教典籍之古本、孤本、钞本秘籍共达八百馀种,注释集解者则达千馀家,且搜罗之广博、内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贵、选刊之谨严,堪称四绝。
道藏精华
《道家养生学概要》,为因应读者要求,针对《道藏精华》丛书所作的概括介绍,汇集千年道藏之精华,穷尽万卷丹经之秘诀。
无下手处者,于此中可得个下手处;无了手处者,于此中可得个了手处。未能超越一切而又涵盖一切者,于此中可得一超越一切而又涵盖一切法;进而并可得一超越生死而解脱生死法;未能变化气质变化形骸、变化性命者,于此中亦可得一变化气质、变化形骸、变化性命之无上上乘法!使你于宇宙循环圈中,不至于无声无息地撒手归去,而能得个休歇处,得个复生处,亦即永生处,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之不亡,而“复归于无极处”!以后天之精气神,合先天之精气神;复使得之于天地者,仍返之于天地;则自先后天合一且我之精神与天地之精神合流而为一矣。
本书于绪论中,曾首先提出以“超凡入圣,超圣入神,超神入化”为三大纲宗,“性命双修”为特标方法,“心学、性学、命学”为三大学养;又指出修仙学,宜以圣贤为起步功夫,旨哉其言乎!故丹家常谓:“能超生死方为圣,未至圣贤不言仙。”由此可证,学神仙之学,与修神仙之事,乃做到了圣贤以后一边事!幸勿易言之。
萧天石
本书共分五卷,以道家学术思想及修养方法为主干,兼收儒家和佛家的上乘秘旨,互相参证,贯串融通,多泄前人之所未泄,发前人之所未发,以之修炼,可以却病强身,养生长寿,可以超凡入圣,神化登真。所附《玄门太极长生功》,尤为青城派不传秘功。
首卷凡十八章,卷二凡十七章,卷三凡四十章,卷四凡十七章,卷五凡十二章。首之例例言、绪论,终之以跋文,共得一百零八篇。综观全书,实为入道道之门径,作圣之初阶,契入万卷道藏与丹经之不二法门。开千古来前人未开之口,传千古来前人不传之诀!全书无不以秘为不秘,而以秘为秘地!凡以往千圣不传者,无不于此中唾手可得。至若有成与否,全在修持行证与因缘如何耳。
本书首述道家学术旨要及道学源流等,以示统绪。次过道家独标之养生丹法,各派俱罗,用供参证,溯流即可达源,殊途亦可同归。最后为道家之一般养生微旨,片言半语,珍侔星凤,纵极平实,亦多了义;并尽可能使其合于现代化、浅近化、简易化,俾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凡过分玄奥难究者,则只略言之,而不期详尽,以详尽之理论与诀法,可于丹经中求之也。
东方文化三大主流中,言养生一事,则又以道家言为最高明而最圆通,最彻达而最完善。儒家偏于入世用世,偏于支离繁琐,佛家偏于出世舍世,偏于寂灭消极,唯道家则主超世,可入可出,可用可藏,无二者之偏弊,而又能尽赅其所长也。故本书以《道家养生学》为名,并以其学术思想及修养方法为主干,而对儒佛之上乘旨意,亦兼收并举,以参以证,务求贯串融通而一之,示不偏废也。
道家之炼丹学,可以说即是人生之最高养生学,深妙玄通,高明博大。唯以往深准以往深藏秘机,不肯轻泄,不但口诀如是,经籍亦然。正所谓:“洞真部录三千卷,不是神仙不许看”“元珠密语金丹注,俱是人间未见书。”故无从无从发扬光大与普及耳。今特小露金针,略示一二,亦全豹之一斑耳,由此深入,当可彻达最上一乘矣六本书不采章节项目之形式,而用单篇之形式出之,在使篇篇独立,可单读单参,读一篇即能得一篇之用,读二篇即能得二篇之用,读多篇即可自得其连贯性与系统性之妙用。亦所以为方便计耳!唯有不少处须合参合究,融会贯通,方能得其全旨者,此则不可不注意及之也。
心学,为道、儒、释三家之所特重,儒曰正心,佛曰明心,道曰炼心,要皆参修心学一事。虞廷十六字薪传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所谓人心道心,实只一心而已。顺欲逐物,向外驰求,便为人心;逆欲循理,向内守中,便为道心。此心一动,便即人欲纷扰;此心不动,便即天理盎然。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机在目,用目向内反观,心亦随之内守而不外驰矣,故孟子以“求放心”为教。一心内守,寂照虚无,自然静定。人在定中,无思无虑,无欲无念,自然天清地宁、神明在躬。在另一方面,心火自然下降,肾水自然上升。自然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由斯而可性命俱得矣。摄欲归理,摄情归性,摄神入炁,摄心入道,此为千圣不易之十六字真言,而三家亦无不可以此为修持之轨范也。
人皆可以为尧舜,可以为仙佛圣人,此心成之也;人皆可以为桀纣,可以为盗贼禽兽,此心败之也。人为天地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人之灵;故人人都是神圣,只在此心之不放失!人人都是禽兽,只在此心之放失!故孟子以“求放心”为教。慎独之要,在慎此心;念佛之要,在念此心;参禅之要,在参此心;修道之要,在修此心,而炼丹之要,亦在炼此心而已!岂有他哉?
余常谓:学道宜从根本起修,心为根本,亦即宜从心起修。吕祖曾云:“千言万语,只不过发明炼心二字。”心本虚无湛明,寂然不动,其动者,感於物而动。不动则无善恶亦无差失,动则有善有恶、有得亦有差失。欲使心不为外动,不为事迁,不为物蔽,佛家用“明”字工夫,儒家用“正”字工夫,道家则用“炼”字工夫。下字不同,用旨则一。总在求复其初心,保其良心,毋失其本心,得证其真心而已。心本无心,动则生心。心生识生,心灭识灭;心生念生,心灭念灭。生於其心,害於其道。使知见念识,浑沦不生,一生即灭,以至不有不无,不生不灭,此为三家用功处。儒家常言“不动心”言“收放心”,佛家亦尝言“制心一处,无事莫办”,此则更显得是炼字工夫边事。务炼至内心清净,一念不生,而至一切处无心,亦无一切心,庶乎近道。(编辑:行云)
道藏精華
(http://www.byscrj.com/jmm/TaoSutra_Essence_Contents.htm)
中國子學名著集成
(http://www.byscrj.com/jmm/Great.Works.of.China.html)
蕭天石《道家養生學概要》(www.byscrj.com/jmm/Preserving_Life_Summary.rar)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转载,文: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