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8云南交通台  ·  这笔费用,今起上调! ·  21 小时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云南人的春天,从舌尖开启 ·  昨天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云南人的春天,从舌尖开启 ·  昨天  
芋道源码  ·  MySQL 中 Varchar(50) 和 ...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我司喜欢40岁程序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佛的“八音说”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1-01-21 08:00

正文











佛的“八音说”




《无量寿经》(《净土宗圣教集》95页)说:


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


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


这是“菩萨往觐偈”的第11首偈子,是形容阿弥陀佛对众生讲法时的情形。


第10首偈说:


大士观世音,整服稽首问,


白佛何缘笑,唯然愿说意。


大士观世音菩萨把他的法服整理整理,然后向佛顶礼,问:“什么因缘让佛展露这样的笑容?希望佛说明您的心意。”


接下来经文说“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梵”是清净的意思,“梵声”是说明佛的音声美妙、清净。梵声好像雷声,能够觉动一切万物。“八音畅妙响”,“八音”,就是如来所出音声有八种殊胜的功德,当然远远不止八音,不过从这八个方面来形容。“畅”是没有任何滞碍,“妙”是微妙。这些形容都非常好,能让我们对佛起恭敬、尊重、顶戴、归依的心,所以把它列在这里简单说明。


“当授菩萨记,今说仁谛听”,意思是“我准备为菩萨授记了,现在就要宣说了,仁者你好好听”。


如来所出音声,言辞清雅,具有八种殊胜功德,令诸众生闻即解悟。


如来所说的声音,“言辞清雅”,清净,和雅。我们凡夫讲的言辞怎么样?是浊,不是雅,而且粗糙,“呕哑嘲哳难为听”。


“具有八种殊胜功德”,凡人讲话,语业不清净,过失非常多,八万种过失都不止。佛所说法,“令诸众生闻即解悟”;而我们说话可能让人生起邪知邪见,增加别人的谬误,也增加我们自己的谬误,开口就是“我”,无我执有我,都是颠倒的。


以下这八音,都可以从佛本身以及众生听到后的效果两方面来说明。


(1)极好音


“极好音”,谓一切诸天、二乘、菩萨,虽各有好音,却未达极境;唯佛音声,能令闻者无厌,得入妙道,为好中之最。


好音就不得了了,何况极好音!


我们形容声音好,会说“天外来音”,“此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讲音声美妙,那只有天上才有。诸天一层比一层境界高,音声悦雅也一层胜过一层,诸天的音声是非常美妙的。


好的音声,是很能感动人的。这种音声,就像飞机一样,能承托你的心,把你引向云天,引向一种广大、空旷的境界。


《高僧传》记载,有些高僧的声音是不可思议的。在唐朝的时候,大兴善寺是一个非常大的寺院,大殿的门有几吨重,往往有成千上万人同时在大殿绕佛、念佛。维那师的声音怎么样?带领大众念佛,绕佛到大殿门边的时候,几吨重的大门都震动了;即使上万人来念佛,维那师不需要麦克风,众人的声音全部覆盖在内,那是不可思议的。《高僧传》还有记载,有的人唱佛,声音能传几十里之远。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


现在也有很好的维那师,但是和古代还是没法相比。他们的声音听到之后,让你非常喜悦,好像把五脏六腑洗过一遍。


“二乘”就是声闻、阿罗汉,阿罗汉的境界当然比诸天更高。菩萨音声当然更好,有所谓“好音菩萨”。


“虽各有好音,却未达极境”,虽然诸天、二乘、菩萨都有好音,可是没有达到极致的境界。


“唯佛音声,能令闻者无厌”,只有佛的音声达到了极致境界,听到的人没有厌足,一听到声音就愿意来。


有些人喜欢帕瓦罗蒂的声音,听到他吼一嗓子就高兴了;李娜唱《青藏高原》,你一听,好像就在山顶一样,这些还是凡夫之音。佛陀讲法,大街小巷的人一听声音就被吸引过来,听声音就开悟了。


就像写毛笔字一样,书法大家一笔下来,字还没有写,仅仅那一笔就不一样了;画家那一笔画下来,铁画银钩,所有功力都在其中。


释迦牟尼佛声音一出,弟子就开悟了;一喊“善来比丘”,弟子马上头发落了,法服都穿上了。这种声音说法是不可思议的。


“得入妙道”,能让我们进入妙道。佛法能令人契悟佛道,称为“妙道”。


“好中之最”,我们听到佛的音声这么好,“愿我能得极好音,如同释迦无有二”,那只有成佛去了。


(2)柔软音


“柔软音”,谓佛以慈善为心,所出音声巧顺物情,能令闻者喜悦,皆舍刚强之心。


柔软的反面就是刚强、粗糙、野蛮、蛮横、暴力。佛的声音是柔软音,令人听到后是那么舒服。


佛的心柔软、慈悲,从柔软慈悲的心中所流淌的音声,就是柔软慈悲的。


“巧顺物情”,巧妙地随顺了众生的心意。


“能令闻者喜悦,皆舍刚强之心”,而且能让听到的人刚强的心马上柔软下来,苦恼的心马上喜悦起来,舍离刚强之心,舍离苦恼。


比如有人心中不快,来找师父或道友诉说,找到的这个人慈悲心不够,语言又不够柔软,不来找他还好,找完之后回去更加恼火了,这就没有达到“舍刚强之心”。如果这位师父或道友声音、语态都很柔软,来安慰他,让他一听心里很舒服,这就舍离刚强之心,得柔软之意。


所以,柔软音是非常好的声音。我们是不是要柔软一点?


当然,这个柔软音是从佛德中流露出来的。


(3)和适音


“和适音”,谓佛常居中道,妙解从容,所出音声和雅调适,能令闻者心皆融适,因声会理。


“音声和雅调适”,佛为什么能发出和雅调适的声音呢?因为佛安住于中道实相,不偏激。


一个人,心如果偏了,心不平和,不在中道、和的立场上,能讲出和的声音吗?不可能的。跟别人吵嘴,愤愤不平,发出的声音一定高亢,分贝很高。如果输理了,做了亏心事,或者撒谎了等等,心里没有正气,说话可能下巴打颤。


佛完全安住于真理,对事物的认识没有任何偏移,他的心是中和的。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的声音,不可能是高亢或者卑微的,而是恰到好处的,所以叫“和雅调适”。


“妙解从容”,佛对任何事物的解悟,根本不可能说“我不知道”“我还要想一想”,佛自自然然妙解从容,安详和悦,从内心到外表都是如此。


不仅佛本身这样,而且他这种德行、德能,“能令闻者心皆融适”。我们的心本来像坚硬的冰块,但是一听到佛说话,就迅速融化了,暖融融的。“适”,舒服、舒适,我们的心本来就不平,非常不舒服,七上八下,苦苦恼恼;佛的话好像把我们的心完全放平了,放在非常平的地方,很舒服。


“因声会理”,只要听到佛的声音,就能契会佛所说的甚深义理。


所以叫“和适音”。


(4)尊慧音


“尊慧音”,谓佛德位尊高,慧心明彻,所出音声能令闻者尊重,慧解开明。


所谓“尊”,是指佛的德位尊高,功德圆满,所以佛被称为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佛的位非常尊贵、高尚,无能超越,这是外相上的。内心方面,“慧心明彻”,佛的智慧已经明了、彻悟宇宙一切真理。从这样的境界、功德中所出的声音,能令听到的人内心生起尊重。


有的人说话能令人尊重,有的人说话就令人轻视,他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大家都笑他,这说明这方面的德不足。佛所说的话令闻者很都尊重,而且智慧开解、明达,所以称为“尊慧音”。


世间有些人会看相算命,这也有他的一种判断规律。有的看手相,有的看面相,有的看骨相,盲人手一摸就能说出来;还有就是听脚步声,你只要走路过去,他就能判断出你的命运;还有就是听声音,根本不用看相,听你说话就能判断出你的命运。因为每个人的声音也好,脚步也好,动作也好,骨相、面相、手相等等,都是命运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命运,才有什么样的相,是命决定了相,不是相决定了命,因果关系不要颠倒了。


比如一棵树,这棵树有它的生命,它的生命决定了它的相状,是歪的还是正的,是粗的还是细的,纹路怎么样。它的生命衰颓了,树叶就开始枯萎,慢慢萎缩下来;它的生命很旺盛,树叶就很光泽,它就很茁壮,很有力,很挺拔。所以,有什么样的命,就有什么样的相。


释迦牟尼佛的声音,我想只要是会听的,一听到,“哇!尊慧音,这一定是佛陀!一般人发不出这种声音”。


当然,凡人没有这种尊慧音。不过有的人声音就特别好听,特别亮丽,这也是前世修来的。有的人说话的声音就可以覆盖全场,他不说话则已,只要一说话,人家都会听他的;别人说话还是阴天,只要他开口说话,阴天就像晴天一样,因为他的声音里有一种亮的色彩,给人喜悦。遇到这样的人,我们都喜欢听他讲,他说的比唱的好听,满室生辉,他的声音里有这种磁场、能量,有这种德行。


(5)不女音


“不女音”,谓佛住首楞严定,有大雄之德,所出音声能令一切闻者敬畏,天魔外道莫不归伏。


当然,女音也有很好听的,所谓“天女妙音”。不过比较起来,男音有它的特点,浑厚,雄壮。如果男人讲话娘娘腔,那就不好,没有折伏一切的雄健之力,不能威伏外道。佛说法不是这样。


佛讲法,不必像我们一样讲很多话。我们跟别人说话,说一大堆,还不能折服人家,智慧也不够,德行也不够,慈悲也不够。佛一开口说话,外道听到,如同野兔遇到狮子吼。狮子为兽中之王,它平常不随便吼的;狮子一吼,百兽归伏,群兽马上都吓得趴在地上。佛一发出声音,外道莫不归伏。


现在佛陀涅槃了,但佛陀的经典、佛陀所宣示的真理还在,可以摧破一切邪说。我们出去说法,如果本身对佛法没有这样的信仰,那就输给了外道;除非你没有了解佛法,如果掌握了,那是真理,如同转法轮,可以直接碾压过去,像坦克一样,一切不能障碍。


“归伏”,“归”是归命;“伏”是降伏,心悦诚服。


这是不女音。


(6)不误音


“不误音”,谓佛智圆明,照了无碍,所出音声谛审真实,无有差谬,能令闻者各获正见。


不误就是没有失误,没有错误。


佛的智慧圆满明了,像十五的月亮,这叫“圆明”。


“照了无碍”,能够照了一切境界,没有任何障碍。


“所出音声谛审真实,无有差谬,能令闻者各获正见”,只要是佛说的话,都是真实的、恰到好处的。佛绝对不会多说,也不会少说,不会有任何差错。


比如一片树林,佛说有十二亿五千八百六十五片树叶,其中破损的有多少片,那都不会错的。“这怎么可能?”曾经有一位外道听说佛是一切智人,想考验佛,就问佛:“你知道这片树林有多少片树叶吗?”佛就说了多少片树叶,多少亿多少万。这位外道一想,“佛说这么多,我也不知道对不对”,他就想了个办法,偷偷摘下一把树叶,自己数一数,又问佛:“现在多少片树叶?”佛一说出来,刚好吻合,比如他摘了四十片,原来说十二亿零四十片,现在就说十二亿片了,他不服不行啊。


(7)深远音


“深远音”,谓佛智幽深,行位高极,所出音声自近而远,彻至十方,令近声非大,远闻不小,皆悟甚深幽远之理。


佛的智慧幽妙深远,“行位高极”,“行”是修行,“位”是果位,行位都达到了最高、最极、最圆满的境界。因为佛有这种德,才有这种声音出来。这种声音的效果怎么样呢?


“自近而远,彻至十方,令近声非大,远闻不小,皆悟甚深幽远之理”,佛说法,旁边的人听,不会觉得声音很大,把耳膜震坏了。像我们用麦克风、大喇叭,离得近就觉得声音很大,离得远又觉得声音很小。佛说法不同,在远在近声音都一样,这是不可思议的。就好像光一样,一般的光,近处比较亮,远处就弱了,如果要远处亮,近处可能就把眼睛灼伤;但是激光不一样,再近再远,光束亮度是一样的。


佛的声音,不管在近在远,都是一样的,在近听的声音不会大,在远听的声音也不小,这是从声音来讲。声音传输的是佛所说的道理,在理上怎么理解远近都一样呢?不管在近在远,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也好,在两千年、一万年以后也好,只要听到佛的教法,都可以得到佛法的利益,不会有损失。当然,这是说六字名号的声音,若是圣道法门,就还有所不足。


“皆悟甚深幽远之理”,佛陀所发的声音,能让我们悟到甚深幽远的真理。


佛经中有个故事,神通第一的目犍连测度释迦牟尼佛的声音能传多远,“佛讲法的声音能传多远呢?”他就运用神通——他想测度佛的声音,佛当然知道了,目犍连是阿罗汉,他本身的神通是不够的,所以佛就加持他。“欻”(chuā),好像科幻片一样,多少星云过了,多少世界又过了……不知道穷尽了多少世界,最后到了一个世界。


那个世界的菩萨正在托钵,那里的菩萨都很高大,就见来了个人头小虫落在钵的沿上。“这是何方人头小虫到这里来了?”那里的佛说:“莫要轻视,这是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大弟子,他叫目犍连,是为了测度他本师的声音来的。”


目犍连到了那么远的世界,一听,释迦牟尼佛的声音还是一模一样,没有增大,也没有减小,他就服了。


那里的佛对目犍连说:“此土弟子轻视你,你不要让他们轻视。”目犍连就显现神通,马上长得跟他们一样大。


目犍连说:“我为了测度本师的声音跑到这里来,但是跑得太远了,现在回不去了。”


佛就告诉他说:“这是你本师加持你来的,你自己没有这个神通。你想回去的话,还要忆念你的本师,你要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让你的本师把你接回去。”


这个故事也很幽默。目犍连虽然成了阿罗汉,还有点顽皮,“我本师的声音到底能传多远,我来试试看”。释迦牟尼佛也随他的心,“那你试试吧”,加持他。结果跑得太远,就好像扔石头,释迦牟尼佛用神力把目犍连扔得非常远,回不来了。然后释迦牟尼佛再一加持他,目犍连念本师,就回来了,老老实实向释迦牟尼佛汇报,心服口服。


(8)不竭音


“不竭音”,谓如来愿行无尽,住于无尽法藏,所出音声令闻者寻其语义,无尽无穷。


“不竭”,这就更好了,源源不断,没有穷尽,像源泉,不会干涸,没有终了。


“如来愿行无尽”,因为如来因中所发的大愿和修行是没有穷尽的,到果上就“住于无尽法藏”,像装满大宝藏的仓库一样,没有边限,没有尽头。如来音声中所包含的义理,以及让听到的人从中悟到的义理,无穷无尽。这叫不竭音。


这八音说法好不好?我们哪怕得到其中一个音,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得一点点就不错了。不过我们多读、多了解,对我们本身还是非常有加持作用的。大家听完之后是不是有欢喜?有欢喜就有加持。


所以,“佛说阿弥陀经”的“说”,不是一般的说,而是八音说法。我们听完之后,一方面有法喜,另一方面也有很大的遗憾,“哎呀,我怎么没生在释迦牟尼佛的座下?”是不是?当然,也增加我们的好乐,“我早一点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自听阿弥陀佛讲法,‘八音畅妙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