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
2019年6月
《科学世界》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将文章代码
留言至本条微信
,
并说明理由
,就可以参加抽奖啦!
-
1
原初黑洞是暗物质吗?
-
2
文明的萌芽
-
3
永动机为何不可能?
-
4
生死之界
-
5
高山植物中的伪装者
-
6
去太空建电站
-
7
首次直击黑洞!
-
8
肉为何如此美味?
-
9
开发有机化学催化剂
-
10
超材料:超越自然的极限
-
11
杂草除不尽
-
12
橡皮为何能擦掉铅笔字迹?
-
13
追寻红色星球的过往
-
14
能靠不吃主食减肥吗?
截止时间:
2019年7
月8日18:00前
。
我们将随机抽取
3位
热心读者,赠送奖品!
本次奖品是
《穿越双螺旋:神奇的表观遗传学》一本
。想要?就快给你最喜欢的文章投票吧!
《穿越双螺旋:神奇的表观遗传学》
主编:于文强
版次:2019年3月第一版
页数:196页
定价:68.00元
我们为何生而不同?
撰文/于文强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种说法承载了亲代与子代间生物学行为和社会学行为的延续。
然而,作为一个新生命,我们总想知道自己到底与父母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又是如何形成的?
生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必须有一段特定的遗传序列。它们是由腺嘌呤、胸腺嘧啶(或尿嘧啶)、胞嘧啶和鸟嘌呤这4种碱基组成的DNA或RNA序列。如果说遗传序列就是生命,这并不准确,如恐龙、猛犸象等诸多生命早已灭绝,尽管人们仍在努力通过基因扩增技术尝试获得它们的DNA序列,但至今未获成功。同样,当生命个体死亡后,其DNA序列由于自身的稳定性,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这只能说明序列具有存续性,但并不代表生命现象的持续存在。
如果说序列不代表生命,那生命又是什么?
生命的另一个特征是有序地变化。我们既不会返老还童,也不会永葆青春,而是以一定的规律在有序地变化着。
人类每个体细胞中的46条染色体均是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由此构成一个“新人”。然而,我们的兄弟姐妹也同样继承了父母各一半的遗传物质,跟他们比起来,怎么理解我们是“新”的?尤其是同卵双胞胎,虽然他们的遗传物质相同,但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形似而神不似。这些用遗传学理论很难解释的现象,用表观遗传学的理念则可迎刃而解。
简单来讲,表观遗传就是不依赖于DNA序列的遗传,它包括几个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方面,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