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肿瘤时间
肿瘤时间是丁香园旗下的专业平台,这里有医生同仁分享经验、解读指南、追踪前沿,是肿瘤医生的充电时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rpei  ·  一起加速? ·  3 天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今晚直播 | ... ·  4 天前  
CIRS医械合规动态  ·  【会议通知】2024中国医疗器械法规年度报告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肿瘤时间

5w+观看!2024 肝胆胰肿瘤年度盘点圆满收官,十大热词花落谁家?

丁香园肿瘤时间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1-11 22:18

主要观点总结

本篇内容是关于2024年度肝胆胰肿瘤领域的年终盘点及临床热词发布的活动概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活动背景

由CSCO等多个组织共同主办的肝胆胰肿瘤年终盘点活动,旨在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学术研究和热门议题。

关键观点2: 活动主办单位

活动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胆胰肿瘤专家委员会、CSCO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等共同主办。

关键观点3: 活动内容

活动包括专家讲课、观点碰撞、年度进展盘点等环节,涉及肝胆胰肿瘤的治疗进展、挑战及未来预测。

关键观点4: 重要议题

活动中讨论了诸如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等议题,以及针对不同肿瘤类型的特异性治疗策略。

关键观点5: 专家观点

多位专家分享了关于肝胆胰肿瘤治疗的新见解和研究成果,包括治疗挑战、未来预测以及精准治疗的探索等。

关键观点6: 活动意义

活动为肝胆胰肿瘤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正文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CSCO 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CSCO 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杭州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和丁香园共同主办的「2024 肝胆胰肿瘤年终盘点暨临床热词发布」于 2025 年 1 月 11 日以线下同步线上的形式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联合多位肝胆胰肿瘤领域学术专家,共同回顾 2024 年肝胆胰领域的重点学术研究与热门议题并揭晓 2024 年度肝癌、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胰腺癌领域十大热词榜单。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由樊嘉院士作主席致辞。樊嘉院士表示,过去的 2024 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在可切除肿瘤领域,诸多研究勇于破冰,不断超越传统界限,开创出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新路径。在不可切除肿瘤领域,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的交相辉映,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靶点、药物以及治疗策略的创新之路,为我们的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光。「2024 年度肝癌、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胰腺癌领域榜单的十大年度热词」将激发更广泛的思考与创新,为未来的肝胆胰肿瘤诊疗工作开启一个崭新的篇章。

主办方致辞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先生发表主办方致辞。李天天先生提到,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 CSCO 肝癌专家委员会、CSCO 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CSCO 胰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杭州东方临床肿瘤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权威指导。肝胆胰肿瘤作为全球恶性肿瘤领域中最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研究方向之一,其诊治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了许多振奋人心的突破。从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从诊疗方案的创新到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这些成果的背后凝聚了无数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智慧与努力。


「2024 肝胆胰肿瘤临床热词榜」,是丁香园与肝胆胰肿瘤领域专家共同携手,通过整合全球多个权威肿瘤学术会议的最新研究数据、数十本高影响力期刊发布的科研成果,以及丁香园 Insight 数据库的数据沉淀,结合专家意见全面梳理和总结的成果。我们相信,这份榜单的发布将为行业从业者带来新的思路,也为学术研究、临床实践和患者福祉注入更多可能。

肝、胆、胰年度十大临床热词揭榜


2024 年肝、胆、胰年度十大临床热词揭榜由樊嘉院士、秦叔逵教授、周俭教授担任主席共同主持。

 

肝癌领域年度十大临床热词




首先,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揭晓了 2024 肝癌领域年度十大临床热词,按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 :


1
第一名 CheckMate 9DW:开启肝癌双免治疗新纪元;
2
第二名 CARES 310:国产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实现突破;
3
第三名 HEPATORCH:夯实了国产特瑞普利单抗+靶向治疗在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地位;
4
第四名 EMERALD-1:首次证实了TACE与靶免联合治疗策略;
5
第五名 PD-1/L1 单抗:免疫治疗的核心靶点在不断推动晚期肝癌标准治疗的优化;
6
第六名 双特异性抗体:双靶点机制在肝癌治疗领域点燃了新的希望;
7
第七名 CTLA4:HIMALAYA 研究的成功让 CTLA4 抑制剂结合双免方案成为精准治疗的重要一环;
8
第八名 IMbrave050:具有高复发风险的肝细胞癌 T+A 方案术后辅助治疗长期随访RFS获益未能维持;
9
第九名 LEAP-012:TACE 联合「可乐组合」vs. TACE 治疗中期肝细胞癌的中位PFS显著改善;
10
第十名 FGFR:FGF19-FGFR4 信号通路被认为是一个治疗肝细胞癌的潜在靶点。



从靶向到免疫,从术后辅助到联合疗法,这十大热词不仅记录了肝癌领域的最新进展,也彰显了全球与中国科研力量的协同发展。

胆管癌领域年度十大临床热词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揭晓了 2024 胆管癌领域年度十大临床热词,按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 :


1
第一名 TOPAZ-1 研究:首个在全球范围内证实 PD-L1 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胆管癌一线治疗中具有显著获益的III期临床试验;
2
第二名 KEYNOTE-966 研究:首个证实了 PD-1 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显著的 OS 获益的国际多中心 Ⅲ 期临床研究。
3
第三名 PD-1/L1 抗体: PD-1/L1 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应用于包括胆道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并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
4
第四名 CTLA4 靶点: 随着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双特异性抗体等新型策略的出现,CTLA4 靶点在胆管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正逐步提升;
5
第五名 FGFR 靶点: 开发更高选择性、更有效的 FGFR 抑制剂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为携带 FGFR2 突变的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6
第六名 IMbrave151 研究: PD-1 单抗+VEGR 抑制剂联合化疗未能显著改善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总生存期(OS);
7
第七名 HER2 靶点:HER2 靶点将成为胆管癌精准治疗的重要方向;
8
第八名 HERIZON-BTC-01 研:双特异性抗体 zanidatamab 用于 HER2 阳性胆管癌表现出卓越的临床获益;
9
第九名 VEGF/VEGFR 通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 VEGF/VEGFR 抑制剂正成为克服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的潜在策略。
10
第十名 ENLIGHTEN 研究:PD-L1 抑制剂恩沃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及化疗用于晚期胆管癌一线治疗疗效好。



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到靶向治疗,从分子机制探索到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胆管癌领域正在快速发展。这份榜单不仅展现了近年来胆管癌治疗的进步,更反映出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趋势。

胰腺癌领域年度十大临床热词



大会共同主席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最后揭晓了 2024 胰腺癌领域年度十大临床热词,按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


1
第一名 NAPOLI-3 研究:首次验证了 NALIRIFOX 方案与白蛋白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在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一线治疗中的卓越疗效和安全性;
2
第二名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脂质体联合方案治疗显著改善了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疾病控制效果;
3
第三名 Pan-RAS/KRAS:Pan-RAS 抑制剂 RMC-6236 治疗胰腺癌具有良好安全性,且相较传统化疗具有更好的生存期和疾病控制效果;
4
第四名 CLDN18.2:靶向 CLDN18.2 的 CAR-T 细胞疗法 CT041 和 ADC 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未来的治疗前景广阔;
5
第五名 POLAR Maintenance 研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奥拉帕利治疗 BRCA 基因突变胰腺癌生存期显著延长;
6
第六名 PD-1/L1单抗:PD-1/L1 抑制剂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仍需创新,未来的治疗模式和作用机制尚待探索;
7
第七名 PANDAS/PRODIGE 44 研究:放化疗(CRT)联合mFOLFIRINOX 新辅助可切除胰腺癌未显著改善患者R0切除率;
8
第八名 PANOVA-3: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 联合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中显示出总生存期统计学意义上显著延长;
9
第九名 PANOVA-3:CTLA4 抑制剂与化疗、放疗、PD-1/L1 抑制剂等联合治疗胰腺癌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10
第十名 DESTINY-PanTumor02:德曲妥珠单抗在 HER2 阳性胰腺癌患者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2024 年胰腺癌治疗领域的十大热词,涵盖了 2024 胰腺癌领域研究、治疗方案的最新突破,为不同阶段的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我们临床实践指引了方向。

肝癌盘点专场



这一环节由大会主席樊嘉院士秦叔逵教授共同主持。




专家讲课环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俭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孙惠川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赵明教授分别围绕「肝癌治疗面临的挑战与未来预测2025 年肝癌领域的热词」「肝癌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年度进展」、和「免疫联合治疗在高危复发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前景探讨」进行年度进展盘点,介绍了肝癌的最新研究成果。


周俭教授指出,中国在肝癌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长足进展,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早诊早治以及抗转移复发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所在。此外,多学科治疗(MDT)团队的紧密协作下的肝癌的综合治疗策略、及时有效治疗术后复发、外科技术的不断精进以及并发症的有效控制等,均是提升患者总体生存的重要措施。展望 2025 年肝癌领域的热门话题,周俭教授精选了「筛查」、「规范」、「靶免」和「AI」四大关键词:在「筛查」方面,相较于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的肝癌筛查率较低,多数病例发现时已至晚期,因此未来亟需加大肝癌筛查的力度;谈及「规范」,国内肝癌治疗指南在总体方向和基本框架上已达成高度共识,预计2025 年的指南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治疗方案的选择将依据最新科学证据进行动态调整;「靶免」治疗已在肝癌早期、中期至晚期的全过程中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目前有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至于「AI」技术,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肝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正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积极拥抱 AI 技术,确保自身不被AI所取代,而是与之共同进步。

 


孙惠川教授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 CSCO 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在国内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针对肝癌的外科治疗,首选方案针对的是 I-IIa 期可切除肿瘤,而潜在可切除的 IIb-IIIa 期肿瘤也被纳入考虑范畴。部分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在经过系统治疗成功转化后接受切除手术,同样能够享受到长期生存的获益,这一结论有待未来更多的大型临床研究加以验证。关于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早期肝癌围手术期治疗方法的探索仍在进行中,新辅助治疗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要明确其实际获益,还需对照研究的进一步数据支持。展望未来,肝癌治疗应更加专注于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策略的探索。

 


赵明教授表示,局部治疗是中国肝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肝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系统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局部治疗与系统治疗的联合应用已成为近年来肝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2024 年,多项研究成果的发布为局部联合系统治疗在肝癌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全球范围内的 III 期研究,如 LEAP-012 和 EMERALD-1,均表明局部联合系统治疗能够为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获益。从指南的角度来看,局部联合系统治疗已被确立为晚期 HCC 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且相关的研究证据正在不断积累与丰富。从中晚期的一线治疗到转化治疗,再到围手术期的探索,局部联合系统治疗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多项相关研究也正在持续开展中。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数据的发布,为局部联合系统治疗在肝癌全程治疗中的布局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观点碰撞环节,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龚新雷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刘秀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丹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锦章教授「免疫联合治疗在高危复发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龚新雷教授认为关于如何精确定义高危复发肝癌人群,目前仍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索的课题。IMbrave050 研究中所界定的四个高危复发因素(肿瘤直径超过 5 厘米、肿瘤数量多于 3 个、存在微血管浸润、Vp1/Vp2 级别的大血管浸润,以及低分化组织学特征)虽然为理解复发风险提供了框架,但这些因素的来源文献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这些文献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并非最高,可能不足以充分支撑其作为定义高危复发人群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这些文献发表的时间较早,当时肝癌治疗中尚未引入免疫治疗药物,因此当前治疗环境下的高危因素可能与彼时存在差异。鉴于此,龚新雷教授强调,IMbrave050 研究的失利是否与高危复发因素的定义相关,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准确地界定高危复发人群,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刘秀峰教授认为,在探讨肝癌的高危复发因素时,应当从更为宽泛的角度进行考量,不仅要深入分析肿瘤本身的危险因素,还应将肝癌的病因纳入设计范畴。具体而言,针对驱动基因阳性的肝癌与病毒导致的肝癌,应采取差异化的策略。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肝癌,治疗设计可能需更多聚焦于靶向药物治疗的潜力;而对于病毒导致的肝癌,则需同时考虑抗病毒辅助治疗的重要性。此外,面对以免疫治疗为主的系统治疗可能出现的耐药性,刘秀峰教授建议,应将目光投向局部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探索两者协同作用的新路径,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且有效的治疗方案。


曹丹教授认为,在未来的肝癌治疗中,免疫治疗领域中的双特异性抗体乃至多特异性抗体将在克服免疫耐药及高危复发肝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其次,肝癌的精准靶向治疗领域仍有待深入开发与研究,以期发现更多有效的治疗靶点。第三,局部治疗或放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它们在高危复发肝癌的治疗以及克服免疫耐药方面具有显著的潜力,将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陈锦章教授认为,在肝癌辅助治疗领域,确实存在诸多争议,即便是权威的国家卫健委与 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肝癌诊疗指南,在定义肝癌高危因素时也存在着少许差异。这主要是由于高危因素的定义所依据的证据尚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例如,将肿瘤 >5cm 视为一个危险因素,但这一标准在国内大多数肝癌患者中普遍适用,因此仅凭此标准是否能确切反映肿瘤的更强侵袭性仍有待商榷。对于肝癌的高危复发因素,我们是否应当考虑将界定条件更加严格,即筛选出比现有高危因素更具风险的患者群体。此外,在免疫治疗的敏感人群筛选方面,我们也需要进行更为精确的分层,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胆道肿瘤盘点专场



这一环节由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梁后杰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共同主持。

 

专家讲课环节,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应杰儿教授分别围绕「胆道肿瘤治疗面临的挑战与未来预测 2025 年胆道肿瘤领域的热词」「晚期胆道肿瘤年度治疗进展」进行年度进展盘点和分析,介绍了胆道肿瘤的最新研究成果。


沈锋教授表示,胆道癌(BTC)的整体预后依然不佳,临床上存在大量未满足的治疗需求。针对可切除的胆道癌,辅助化疗和辅助放疗的疗效证据正持续累积。对于局部晚期的胆道癌,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策略有望取得疗效上的突破。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胆道癌,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与此同时,靶向治疗正蓬勃发展,并积极向一线治疗推进,这一趋势有可能改变胆道癌的治疗格局。新型药物及新型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旨在增强治疗效果,而探索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则成为关键研究方向。2025 年胆道肿瘤领域的热词预测方面,沈锋教授分别针对诊断分型、局部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领域的热词进行预测。

 


应杰儿教授表示,在晚期胆道癌(BTC)的免疫治疗领域,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标志着晚期 BTC 免疫治疗新时代的开启。未来,免疫治疗将在新免疫靶点或联合方案的开发、以及精准筛选获益人群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特别是 TIGIT 抑制剂、双特异性抗体以及靶免化(靶向与免疫联合化疗)组合疗法,初步显示出更优的疗效潜力。在早期 BTC 的围手术期治疗方面,术后辅助治疗目前仍以单纯化疗为主导,而新辅助治疗尚未形成标准方案。免疫联合方案在围术期以及转化治疗阶段的前移,预示着未来 BTC 治疗的一种可能发展趋势。

 


观点碰撞环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丽霞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虹教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赣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杨雨教授「免疫联合化疗在晚期胆道癌中的精准标志物探索价值」进行了探讨。


许丽霞教授认为,既往临床研究已证实,PD-L1 表达分层并不能有效预测免疫治疗药物在胆道肿瘤中的疗效。相反,在多种肿瘤类型的临床研究中,已确认dMMR/MSI-H 是免疫治疗极具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此外,胆管癌的病因学研究也为免疫治疗疗效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线索:肝吸虫病导致的胆管癌对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对较差,而 EBV(EB病毒)感染导致的胆管癌则对免疫治疗有较好的响应。在制定胆道肿瘤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优先考虑以免疫联合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同时,胆道肿瘤的靶向治疗仍需依据肿瘤的分子分型进行精准治疗。其中,抗 HER-2 治疗和抗 FGFR 治疗展现出巨大的未来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朱虹教授提到胆道肿瘤主要包括三种类型: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和胆囊癌。这三种肿瘤在发病机制、分子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治疗方法和相关临床研究应针对每种类型分别进行。在免疫治疗方面,有三个重要的标志物:PD-L1 表达、TMB 和 dMMR。尽管 PD-L1 表达在胆管癌中未能显示出良好的疗效预测作用,但 TMB 和 dMMR 理论上仍有可能成为胆管癌免疫治疗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未来值得深入探索。临床研究发现,免疫联合化疗对于初始治疗有效或术后复发的患者疗效更佳。这意味着,这类患者可能是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


谢赣丰教授认为,虽然胆道肿瘤的两项免疫治疗III期临床研究 TOPAZ-1、KEYNOTE 966 取得了阳性结果,但实际客观有效率并不高。因此,通过合适的生物标志物筛选获益人群变得至关重要。在免疫治疗标志物方面,PD-L1 表达已被主流观点否定。尽管一些小样本研究发现 dMMR 在胆道肿瘤的免疫治疗中有效,但 dMMR 在胆道肿瘤中的发病率仅为 2%,使用价值相对较低。同时,TMB 也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支持其在胆道肿瘤中的应用。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参考价值有限。总体而言,我们目前仍没有可以高度推荐的胆道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针对胆道肿瘤的治疗,未来可以在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化疗以及精准靶向联合治疗等方向进行进一步探索。


杨雨教授认为,基于肝癌既往的研究思路,靶向联合免疫治疗以及双免疫治疗可能为胆道肿瘤治疗提供极具潜力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两项临床研究中,PD-L1 表达并未展现出良好的预测价值,且这两项研究均采用了 PD-L1 CPS 为 1 作为高低表达的阈值,但通常认为 PD-L1 表达水平越高,免疫治疗的效果往往越好。因此,提高 PD-L1 的阈值可能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此外,免疫炎性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效果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制定免疫治疗策略时也应综合考虑这一因素。在胆道肿瘤的精准治疗中,应根据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以实现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最后,针对免疫、抗血管生成、化疗和靶向这四大类药物的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以期发现更加有效的组合和治疗方案,为胆道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胰腺癌盘点专场



这一环节由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秦叔逵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共同主持。

 

专家讲课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理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周军教授分别围绕「胰腺癌治疗面临的挑战与未来预测 2025 年胰腺癌领域的热词」「胰腺癌创新药物年度治疗进展」进行年度进展盘点,介绍了胰腺的最新研究成果。

王理伟教授表示,胰腺癌被誉为「癌中之王」,主要归因于其治疗面临的巨大挑战。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耐药性和显著异质性的冷肿瘤,目前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然而,胰腺癌治疗领域也迎来了两大重要机遇:一方面,新药研究的步伐不断加快,成功的新药临床研究案例日益增多,其中中国在临床研究中的占比也在持续提升,为胰腺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另一方面,随着分子分型的不断完善和胰腺癌突变图谱的日益清晰,基于篮式研究的靶向药物应用逐渐增多,为胰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针对胰腺癌的治疗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富集免疫治疗敏感人群,通过克服纤维化免疫屏障,努力将胰腺癌从冷肿瘤转变为对免疫治疗敏感的类型。二是明确中国胰腺癌患者的分子特征,提供真实世界的诊疗信息,以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并推动有效靶向药物的研发。三是积极探索 ADC 药物、双靶点药物等新型药物的应用,同时研究联合用药方案,开发新剂型药物,以克服胰腺癌的耐药性和异质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周军教授汇报了在新型靶向治疗领域,针对 RAS、CLDN 18.2、HER2、TROP2、EGFR 等主流靶点,以及 B7-H4/H3、CEACAM5、MSLN 等小众靶点的相关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这些靶点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潜力,为胰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丰富的选项。在新型免疫疗法方面,重点汇报了 CAR-T 细胞疗法、TCR-T 细胞疗法、ELI002 疫苗、mRNA 疫苗以及双抗免疫治疗药物等前沿进展。这些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胰腺癌,为传统治疗手段提供了有力的补充。尽管目前胰腺癌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治疗尚未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但相关证据的发现和积累正在逐步推动治疗方案的优化和进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相信胰腺癌的治疗突破已经近在咫尺,只待临门一脚的时机到来。

 

观点碰撞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崔玖洁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孙小峰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婧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怡教授「KRAS 靶点的靶向治疗在胰腺癌中的潜力」进行了探讨。


崔玖洁教授认为,RAS 通路是胰腺癌靶向治疗的核心,RAS 治疗有很多治疗方式,包括 G12C/D 靶向、CART、TCRT 等相关临床研究正在开展。


孙婧华教授认为,在中国,胰腺癌中 KRAS 突变的占比高达 83%,这构成了胰腺癌最为关键的突变类型。KRAS 突变的胰腺癌在生物学行为上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继发性的其他突变。因此,在针对 KRAS 突变的胰腺癌进行 RAS 靶向治疗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继发性突变,并将它们纳入治疗策略之中。此外,近年来,市场上涌现了众多新型化疗药物剂型,为胰腺癌的治疗及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重要思路。总体来看,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以及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都是极具潜力的治疗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实践。这些联合治疗的策略有望为胰腺癌患者带来更为显著的疗效和更好的生存质量。


孙小峰教授认为,针对胰腺癌的 KRAS G12C 靶向药物的上市已指日可待,临床研究数据揭示其客观缓解率达到了 30%。同时,KRAS G12D 靶向药物也正稳步迈向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然而,鉴于 KRAS 靶向药物单独使用的疗效尚非理想,孙教授强调,未来在 KRAS 靶向药物上市后,可能仍需结合免疫治疗和化疗进行综合布局,以形成更为强大的治疗策略。这意味着,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将是提升胰腺癌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郑怡教授认为,精准靶向检测在识别胰腺癌中的 RAS 突变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鉴于 RAS 靶向药物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有限,她更倾向于推荐采用联合治疗策略。例如,考虑到 RAS 通路与 PD-L1 通路之间存在信号交互,可以考虑将 RAS 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相结合。对于 RAS 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郑教授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基因检测,以揭示耐药机制。基于这些检测结果,可以探索是否有可能通过联合其他靶向治疗药物来克服耐药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这种个性化的联合治疗策略有望为胰腺癌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整理:毛阳  

编辑:Bree

投稿:[email protected]



推荐文章
drpei  ·  一起加速?
3 天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只是欢喜随意而至
8 年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只是欢喜随意而至
8 年前
新潮沉思录  ·  乌托邦、反乌托邦与反反乌托邦
7 年前
中山医iGEM  ·  科学摄影——生物学的惊艳美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