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杜课
杜骏飞老师的课外辅导,一千零一次人文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权力扩张与共和党的顺从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唐探1900》电影短视频宣传公司招聘! ·  3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华数传媒招聘!(杭州) ·  4 天前  
视觉志  ·  顶流凉了,青春黄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杜课

取悦你自己(杜课791期)

杜课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9-01-26 23:35

正文

全文共 2406 字,阅读大约需要 8 分钟


目录

1、杜老师的两句话

2、杜骏飞: 取悦你自己


杜老师的两句话


(节选自:丹萍《感冒治愈系》)



大学读新闻系。


正式上课之前,老师不都喜欢和大家聊几句天吗,有两次课前的聊天,我印象特别深,都是杜骏飞老师的课。

有一次他问我们,你们有没有十个朋友,可以在你们一分钱没有的时候,提供吃住给你们?

当时我有几个同学,在不同系,都是从初中高中就是同学,然后又一起到南京读大学的,感情至深。他们每人一天,提供免费食宿还是可以保障的,但十个真没有。

其他同学甚至都没有我这么丰富的“资源”,都纷纷说没有。

老师说,那将来你们下半月怎么过呢。

大家哄堂大笑,当这段话是上课前老师吸引大家注意力的段子,没谁放在心上。

因为读书时钱都是爸妈给的,爸妈不会那么狠心,让我们下半个月就断粮。至于以后,我们即使不是人中龙凤,至少都会有自己的工作,作为媒体人,指点江山,车马轻裘,谈何需要朋友供应食宿呢?

这是二十多年前了,每念及此,都觉得,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另外一次,是老师不知为什么说起,要给自己最好的东西。

比如在外面吃饭点菜,他说,将来你们无论去哪个城市工作和生活,建议大家在外面叫饭的时候,就点一个餐厅最好的、自己最喜欢的菜。不要节省。也不要用不好的凑合。

那时候南京最好的酒店是古南都饭店。他说,比如我去古南都,我的钱只够点一个最想吃的菜,那么我就只点这一个菜,配一碗米饭。

当时我想,那会不会看上去有点奇怪呢。

后来离开学校,老师这个建议,有时做到了,量力而行,但给自己最好的。

有时没做到,凑合一个杯盘满满的体面。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想起这个。

眼泪滚滚而下。



取悦你自己


杜骏飞


人生里有些事情,经历时只觉平淡,过后才会惊奇。 有些话,说时并无深意,说完才知道,脱口而出的都是本心。


丹萍记下来的这两句话,我不记得原话是怎么说的了。放在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不再要求学生有十个那样的朋友了。


大约,一个人随着年岁渐长,对朋友的定义总会宽容起来,能否同甘共苦,已经不重要了;与此同时,你对知己的定义苛刻起来,因为知己的意义,早已远在吃饭、交游、欢乐、痛苦之上了。


我也许会说,你们有没有一两个知己,哪怕暌违多年,仍与你心心相印?哪怕全世界都抛弃你,仍然和你在一起?哪怕你们再迥然不同,也还会相敬如宾?


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我还会要求学生给自己最好的东西。 那“最好”之意,不是最贵,不是最美,不是最精致,也不是最功利,而是最忠实于你的内心。


我现在请人来家里吃饭,还会认认真真地只做一盆菜。我现在在一个城市旅行,还会认认真真地只看一个景点。我现在跟人谈话,还会认认真真地只谈一个问题。


古南都,我很久不去了。不过我仍然保留着安静就餐的偏执,如果在一条街上,只有一个店安静,即使菜不好且贵,我会进去。因为这选择适切于我,忠实于我的内心。


如果我有三句话可说,第一句话会得到最多的赞美,第二句话会得到最多的报酬,第三句话能取悦我自己,我会说第三句。


我理解,好的人生大多如此: 不将就,不敷衍,不虚伪,不自弃。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移步“讯飞有声”,听杜老师讲杜课




往期推荐



人物: 最后一个士大夫 三十周年忌日读沈从文 如果自由有回声——殷海光


视频 杜课导言 新闻理想 元旦的晚餐


文字: 欢乐七语 我们就是那少数人 论沉默 视角训练


关注 那一场行尸走肉的故事 二更事件的11个问题 王菊现象学 年度关键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