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
认知特征:
开始逐步形成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
孩子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依赖老师。
沟通重点:
此阶段,以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和孩子谈谈他在学校感到不习惯的地方,针对性引导他做出相应的转变,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学二年级
认知特征:
直观、具体、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心理特征:
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
沟通重点:
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
认知特征:
孩子普遍会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心理特征:
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沟通重点:
伴随人际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的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增加,他们可能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无能感,进而不安。
小学四年级
认知特征: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
心理特征:
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正在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家长如果不注重引导,这些小的困难很可能引发孩子的不安,从而干扰他的学习。
沟通重点:
此阶段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
认知特征:
孩子更频繁地接触自然和社会,有能力发现其中的问题,但仍缺少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特征:
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沟通重点:
鼓励做事情的坚持性,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这个阶段,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和社会的机会。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
认知特征:
孩子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心理特征:
孩子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情绪容易不稳定。
沟通重点:
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有健康的心理发展。逐步为进入初中作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了解。
初中一年级
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
认知特征:
孩子刚进入初一,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心理特征:
新鲜感和紧张感共存,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
向上性与盲目性共存,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
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沟通重点:
关注适应性
——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新的习惯养成
——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进一步打好学习习惯的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
重视基础知识
——课程的难度是渐进的,所以通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会觉得比较简单,初一不要追求“难度”和“进度”,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初中二年级
心理特征:
此阶段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男生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青春期烦恼。
这个年纪的孩子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增强。表面上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于是有的孩子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进而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青春期叛逆行为。
沟通重点: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确引导。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逆反心增强,和父母交流逐渐变少。
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降低“姿态”,多和孩子进行平等性的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及时展开心理疏导,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发展。
不仅初二,连同高二也是一样,都处于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科内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阶段学习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