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by:瑞琪
昨天,保监会下发了
《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向大众公开征求意见。
现行的《办法》,是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情况了。
征求意见稿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总体来看,还是更倾向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
十三姨发现了3点与大家关系较大的新变化,拎出来说一说。
- 1 -
犹豫期不少于15天
第三章第十五条:长期健康保险产品应当设置合同犹豫期,并在保险条款中列明投保人在犹豫期内的权利。长期健康保险产品的犹豫期不得少于15日。
淘宝买东西都有7天无理由退货,买保险也是,有个犹豫期。
在犹豫期内,可以随意退保,不用承担任何损失。
目前,各类的产品的犹豫期一般为10天,也有的为15天。
譬如,弘康A、百年康惠保的犹豫期是10天,和谐健康之享的就为15天。
征求意见稿对长期健康保险的犹豫期做了明确规定:不得少于15天。
长期险,缴费期最长可达30年,过了犹豫期退保,都要承担一定损失。
从这点来看,还是更倾向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也更主张理性投保。
- 2 -
基因检测资料不能作为调费、核保依据
第三章第十六条:保险公司不得基于被保险人除家族遗传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等进行费率浮动。
第四章第三十六条:保险公司销售健康保险产品,不得非法搜集、获取被保险人除家族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也不得要求投保人提供。
保险公司不得以被保险人家族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作为核保条件。
最近,基因检测很火。
很多保险公司也赶潮流,推出买保险,送基因检测的服务。
虽然是赠送的项目,很多人也不敢轻易尝试。
最大的担心就是:检测结果会不会被保险公司记录在册,影响以后买保险?
其实,现在市面很多基因检测,鱼龙混杂,譬如测抗癌能力,其实不太具有参考价值。
二爷详细写过,可以复习一下:
一口唾沫测你患不患癌?体验了一把基因检测...
且不论现在的结论,参考价值有多大,但基因检测的相关数据,依然是个人隐私。
所以征求意见稿也明确写了:
基因检测资料、遗传信息,不能作为核保条件,也不能因此调整费率。
- 3 -
长期险可调整费率
第三章第二十条:保险公司可以在保险产品中约定对长期健康保险产品进行费率调整,并明确注明费率调整的触发条件。
长期健康保险产品费率调整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并重新报送审批或者备案。
我们都知道,短期消费型健康险,如医疗险,采用的是自然费率,随着年龄不断增加,保费也越高。
长期险,采用的是均衡费率,就是把总保费除以缴纳年份。
比如我们常见的,重疾险、定寿。
合同上白纸黑字写好,每年应缴的数额是固定的,该多少就多少。
但征求意见稿显示:保险公司可以对长期险产品进行费率调整。
这点调整还是蛮大的。
对于已经买了长期险的,合同都约定好了,应该不会受影响。
不可否认,长期险需要面对的不确定因素更多,费率调整也是为了匹配风险,控制保险公司成本。
不过,保险公司一般不太会调费率。
征求意见稿也规定:
调整费率时,需要明确注明费率调整的触发条件,并重新报送审批或者备案。
所以,别太担心,即便最终规定真的这么写,保险公司不会随意调价,要调整,也会拿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来。
毕竟,现在健康险的竞争如此激烈,还是会有很多性价比高的产品,供大家选择。
PS:
毕竟是征求意见稿,还没有盖棺定论。
保监会也公开了三种意见反馈途径,意见征求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20日,还有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