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网军事频道
凤凰网军事频道,是凤凰军事唯一官方公众号。掌握最新的防务新闻,解读最透彻的军事情报,为读者展现全方位的国防评论。领先的话题源自于独立视角,通俗的内容源自于专业精神。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跟在项羽身边的日子里,韩信在军事上学到了什么? ·  22 小时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20 ... ·  2 天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20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网军事频道

独家揭秘沙林:叙利亚化武袭击中的毒气之王

凤凰网军事频道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07 11:39

正文

在本次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中,已造成超过100人死亡,400人受伤,其中包括11名儿童。


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4月4日发生疑似使用化学武器事件,截至5日,包括叙反对派和医疗机构在内的多个消息源指出,至少100人在这次事件中死亡,另有数百人受伤。当人们惊魂未定时,土耳其公布了制造此次灾难的元凶,那个肆虐世界近80年的恶魔再次现身——沙林毒气。


在众多毒气中,“沙林毒气”堪称毒气之王,造成的各类伤亡也非其他毒气可比。


在4日化学武器袭击事件发生后,有31名伤者被送往土耳其进行治疗,其中3人救治无效死亡。随后土耳其对死者进行了尸检。6日,土耳其卫生部门根据死者出现肺水肿的症状确认沙林毒气是导致这3名死者死亡的元凶。尽管目前世卫组织宣称,将元凶锁定为沙林毒气前,还需要到现场对受害者与袭击现场进行采样。但从此前叙政府及反对派的化学武器掌握情况,以及受害者临床症状来看,沙林毒气是元凶的可能性极大。


化学武器是历史最悠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沙林毒气作为毒气之王,自1938年面世至今就在不同场合欠下了累累血债。1938年,“沙林”由德国法本化学公司研发出来,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沙林”(Sarin)源于4名发明者姓名中的5个字母。最初“沙林”作为杀虫剂被研发,但随后纳粹德国发现了其军事价值,但在整个二战中“沙林毒气”应用最广泛的却是集中营的毒气,共毒杀了数百万犹太人及其他各类“罪犯”。


图为美军M687型155毫米“沙林毒气”炮弹。


随着二战结束,“沙林毒气”的梦魇不仅没有在消散,反而以更加恐怖的形式反复刺痛世界。1994年6月27日,日本邪教“奥姆真理教”在长野县松本市北深志的住宅街内散布沙林毒气,导致8人死亡,660人受伤,造成“松本沙林毒气事件”。不到1年后的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再次在东京地下铁3条路线共5班列车上散布沙林毒气,造成13人死亡及约6300人受伤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


随着核武器的成熟与发展,化学武器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世界主要国家却从未放松对沙林毒气的研发。战后,美俄分别从德国获得了沙林毒气的配方并大规模国产,其中美国编号为GB,苏联编号为P-35。不仅如此,美军还专门研发了M687型155毫米毒气炮弹,而且可根据战场需要灵活替换沙林毒气与VX神经毒气,后者正是2月13日毒杀金正男的元凶。相比美国,苏联则主要以航空炸弹的形式投放沙林毒气。


以现在叙利亚空军孱弱的空军力量发起化武攻击难度很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