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政事堂
顾子明的政事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Business丨Chinese ... ·  3 天前  
新京报评论  ·  3357元机票实际票价1070元,涉消费欺诈 ... ·  5 天前  
求是网  ·  双语视频丨云南和顺古镇的文化韵味 ·  5 天前  
CHINADAILY  ·  Sports丨Grid locked: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政事堂

高考作文哪家强?看看一百年前大清朝的高考题!

新政事堂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07 20:40

正文

今天,又一年的高考拉开帷幕,全国940万考生奔赴考场。


今年,可谓是高考历史上的特殊年份。


一方面,是恢复高考40周年。


另一方面,也是综合改革试点的“新高考元年”


随着今天上午考试的结束,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纷纷被亮出:


全国卷一: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全国卷二: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


全国卷三:

“我的高考”或者“我看高考”(2选1),题干内容与高考恢复40周年有关。


北京:

“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天津: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上海:

有人相信预测,有人不相信,你怎么看呢?


江苏:

车有各种类型,车来车往,车传递着真情,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折射人世的变化,道出人生的哲理。


山东:

回头却不是从前


浙江: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当大家纷纷讨论那个更难时,政事堂不禁表示,这个跟古代的科举考试比起来,难度实在是太低了!


不信?看一看1904年,大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首轮的题目: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怎么样,这大清朝最后一次的高考,别说回答了,咱们把问题看懂都挺费劲的。



不过呢,作为大清朝推进全面改革前,最后一次的考试,政事堂觉得还是有一些研究和借鉴意义的。


最近学生情怀泛滥的政事堂,决定自己尝试答一下,这组一百多年前的高考作文题。



一、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这条,讲的是大清朝的军改。周唐秦魏分别指的是姬周、李唐、赢秦、曹魏四个朝代。


周李两朝,精锐部队都在诸侯和地方,附着于军区和军分区,由于历史关系,山头林立,经常不听中央指挥。


秦曹两朝,精锐部队都汇集于中央手里,只忠于皇帝,朝廷一纸诏书,军队高层就只能俯首落马就戮。


当时,清朝直接听命于朝廷的精锐野战军,一个是江南江北大营,一个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先后被太平天国和捻军全歼,扫入了历史的回收站。


清朝皇室不得已,启用以“曾胡左李”为代表的地方武装。然而,他们随后尾大不掉,1900年,也就是本次考试的四年前,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西逃,而地方武装东南互保,无一进京勤王。


老佛爷这题目出的,颇有周朝褒姒烽火戏诸侯,和唐朝杨贵妃自挂马嵬坡的既视感。


所以,清室深以周朝诸侯林立,唐末藩镇割据为戒,希望推行军改,将原有的军事体制大洗牌,把掌握军权的将军们干掉,让军队重新效忠于皇室。


嗯,这道题算是一个送分题。



二、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这一条,讲得是统战工作,也就是对内的民族政策。


贾谊的“五饵三表”之说,是要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怀柔、利诱,譬如给冒顿单于封个人大副委员长,给松赞干布封个政协副主席,封铁木真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然后通过大量的利益输送,钝其锐气,通过文化输入,将其融入中华。


固则认为,贾谊“其术固以疏矣”,也就是说贾谊书生意气。历史上,班固随着窦宪,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思路,沿着丝绸之路,联合南匈奴胖揍北匈奴,完成了灭国的壮举。


本题中,秦穆公通过送妹子和财物腐化西戎,但是秦朝在统一六国时,靠的,还是上一条提到了中央军。匈奴的中行说,一个人就能说服单于,明显贾谊的套路无效。


和亲只能作为一时之策,汉朝最后还是靠分化挑拨内部,由窦宪和班固远征来消灭。


所以,出题人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御侮之道的本质,在于富国强民,师夷长技以自强,所以反过来想,要学别人,自然就不能被别人学,对内就要搞愚民的民族政策。贾谊之道只能短期使用,不审时度势则宽严皆误。


这就是得分点。


而考生们如果误以为老福爷想“量天朝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成绩都会很惨的。



三、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这条说的是大清朝的深化改革,申商指的是前秦法家的申不害和商鞅。


蜀汉和北宋,都处于必须改革的关键点,诸葛亮和王安石均实施了法家的深化改革路线,加强中央集权。


同样是改革,但是打的旗帜不一样。


诸葛亮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大做强”蜀国的国营管制经济。


而王安石却逃避路线之争,打着“周礼”的旗帜推行,不去讨论改革姓“孔孟”还是姓“申商”的问题;用人方面,不管好人坏人,支持改革就是好人。


所以,知行合一的诸葛亮身边多才俊,改革获得了成功,知行不一的王安石身边多小人,改革以失败告终。


因此,答题一定要扣着这个点。


当然,事实其实并非如此。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是因为蜀国国力弱小,在强魏的压迫下,蜀国高层集体身处危急存亡之秋,不得不行申商之术。


王安石有申商之心,是因为宋朝国力强大,既得利益集团也同样的强大,所以王安石推行申商之术遭遇了极大的反噬


当然,这个自然是不能提的。



四、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这条探讨的是,对于皇帝而言,是搞“团团伙伙”的相权的威胁更大,还是“政令不出西安城”的地方割据的威胁更大。


唐德宗后,皇帝为了防止官员结党搞“团团伙伙”,通过金吾卫刺探,导致丞相不敢在家搞小组议事。


到了唐宪宗时期,丞相裴度以打击地方割据藩镇为由,奏请在私宅接见宾客议事,得到批准。自此,裴度网罗天下豪杰,扶植了大量的势力。


站在唐德宗的角度,遏制相权,防止朝廷内结党搞“团团伙伙”是第一要务。


站在唐宪宗的角度,为了清除地方割据势力,需要扶植丞相裴度对地方减政收权。


所以这道题就是个地雷坑,答这一题的时候,啥都不能说,也不能选,最好换个角度,大谈教育,将重点扣在,所有的考生都归结为天子门生,就一定会拿到高分。



五、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这一条,讲的是国家安全。


北宋联合金朝向北攻击契丹以图收回燕云十六州,南宋联合元朝向北攻击金朝以图收回河南之地,搞远交近攻之策,结果北宋南宋先后灭国。


这个和我们现在的局势也有一定的相似。


中俄边境早在十多年前就全部勘探完毕,但是民间依然有很多类似于南北宋时期,向北方要求收回领土的呼声。


美国这些年,长期围剿俄罗斯,抛出很多条件来拉拢中国,希望中俄交恶。


但是中国政府一直秉持着中俄准盟友的关系。


大清朝当时的背景,是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走了台湾和满清的老家东北,三国干涉还辽后,日本依旧对东北虎视眈眈。


考试当年,日俄战争在东北爆发,此时清廷正在考虑,为了对付日本,引入俄国,会不会引狼入室呢?


这个其实倒不用考虑,这道是外交题,考生一定要揣着明白糊涂,大清朝廷的撕逼都没结束呢,就别跳出来站队,牢牢把握住外交口“严守中立”这一点,才能拿到分数。



政事堂花了两个小时答完这组大清的高考题,突然发现自己连个秀才恐怕都考不上.....穿越回去连个屁都不是,颇有点自伤.....


不过转念一想,这次考试,距离辛亥,也没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