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侄子周岁,在杭州。和研究员说今晚奶爸没空,但夜报又不想开天窗,要么你来写,就写最近一个月跟奶爸学习炒股票的一些体会,看看能不能给各位老板、老板娘们一些启发。
研究员有点迟疑。我又说,不要怕,上次你对市场发展的几个阶段做了量化和定义,提出后市继续看涨的观点,并提供了股票池,帮助到一些人,他们有人和我说,还想看你再写。
研究员还是没有接口。我长叹,难道你忍心看到林一百扣奶爸工资?小家伙终于被我说动,决定再次分享一些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轻拍。
以下为正文(奶爸有校改):
------
操盘手
只是
一个职业,和其他
360行
一样,如果想成为专家,都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开始啥都不懂,见山是山;后来随着经验的积累,见山不是山;最后,回到见山还是山的状态,就算出师了。
第一个阶段
,
走势图在你眼中
只是
走势而已,买卖股票也没啥主意,买时不知为何买,卖时不知为何卖。股市只是一片红红绿绿的海洋,陌生而神秘,而你充满了好奇的双眸中,充满了盈利的欲望。
第二个阶段
,
见山不是山,好像懂了点什么,满口红三兵、空方炮,开始评头论足,对市场充满不屑。但是很快,内心膨胀的气球就会破裂,你会发现自己在市场面前只是一个小孩子,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失败。
有些人很聪明,但聪明只能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间,并不能减少蜕变过程中的痛苦。
有些人很有钱,但钱只能帮助你获得经验
,
暂时还换不来更多的钱,你在花钱买经验
。
奶爸
那时和我说,
不相信
30岁以下的操盘手,5年以内也不会让
我
独立资管。
说我
必须完整走完第二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煎熬,才能真正成为专业操盘手。
我表面点头,其实心里不服气的,觉得凭自己的基础和勤奋,不管学什么,一两年基本都能入门。但最近一个月,我渐渐认同了他的观点。
他平常开玩笑时很让人觉得可亲,但一旦打开交易软件,就让我觉得陌生。看起来同样的
K线,他经常能说出不同的意义,我问那是不是就能操作了,他总是白眼一翻(奶爸你别打我),说:我们的观点算个P,把操作系统拿过来一条一条对照。
他逐字逐句念,也不怕当着我的面用系统规则否定自己。
他说交易本该这样,你得先忘掉自己。
他说我其实还没亏够,以后会多给我发奖金,让我拿去市场大胆亏。
“
要亏得更痛一点,你才会敬畏
”。
我有点心疼那些
“即将亏给市场的钱”,但更给我压力的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多久才能修炼到他那样机械、忘我。
我开始有点失眠,他说焦虑是轻的,这行做到后面一般都是抑郁。
我问,既然这样,你为何还要选择交易。他说,总有天你会喜欢上控制自己情绪的快乐。
我希望自己以后遇到再多困难也不放弃,能够坚持
走到第三个阶段
。
想象中的第三阶段,应该
终于能够淡定的面对市场,面对趋势。
那时,不再把胜负放在心中,只专注于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对于为什么赚钱,为什么亏钱,
都见惯了
,
都有充分心理准备,
而且还有一套可执行的计划去重复赚钱的经历。
如果这样,好像真的很酷。
礼记里说,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那么今天晚上我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