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债市涨出了债灾的感觉
——一个月前,主流机构预测2025年末10Y国债利率1.8%。而债券市场表示“时不我待”,单月利率下行超过30bp(历史罕见)。昨天10Y国债活跃券已经跌破1.7%。
狂暴突进的债券存不存在风险?笔者觉得是有风险的,市场预期太激进了。
从IRS Repo和Repo Fixing的定价看,债市可能已经计入了40bp降息预期。
目前IRS repo 1Y利率跌至1.4%,而DR007和FR007中枢运行于1.7%-1.8%的较高水平。IRS Repo与Repo Fixing的利差达到-45bp,创历史极值。结合利率曲线看,债市可能已经计入了40bp左右的降息预期。
然而央妈未必会很快降息。
尽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是确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ym会快速的、大额的降息。事实上,目前美中利差和汇率端压力非常大,现在真心不是好的降息时点。
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角度看,1.7%以下的国债利率也是非常危险的。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国内债券市场最大的一股力量。历史上,债券利率很难高于银行贷款的实际收益率(名义利率剔除税收和资本成本),也很难低于银行存款成本。
现在银行存款成本是多少?国有行在1.7%-2.0%左右,股份行和城商行大多在2.0%-2.2%之间,银行买债几乎面临全曲线负Carry。
而且,低利率是对全行业的杀伤——银行、保险、基金……一个都跑不掉。
笔者知道年末有一些大行资金在买短债,但这应该是短暂的。从趋势上看,低利率环境下,配置盘肯定是越来越稀薄的,市场的波动也会加大。
讲到这里,一些读者可能会问:你看日本啊,他们不是负Carry了很长时间吗?
要知道,日本金融机构集体负Carry也是2016年(安倍“负利率政策”)之后的事,在1990-2014年的大多数时间,日本商业银行买债也是正Carry的。
比如,1997年10Y日债利率跌破2.0%,当时日本1Y定期存款利率是0.4%;2001年,10Y日债利率跌破1.5%,当时日本最大的商业银行(三菱日联)存款付息率也在1.0%-1.5%之间。一直到2016年后,日债利率跌至0%,而银行负债成本跌无可跌,金融体系彻底陷入系统性负Carry。
讲到这里,你会发现国内债券市场有点“长期逻辑短期化”的意思了。
很多人在聊日本、聊长期低利率——确实,笔者也认同经济转型过程中,利率有必要维持低位。但“长期逻辑短期化”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尤其是一帮交易盘多杀多的时候……
总结今天的分享:
1、债券市场的降息预期可能偏激进了。考虑到明显的汇率和外部压力,ym未必会很快降息。
2、对金融机构而言,1.7%以下的国债利率意味着系统性负Carry,这是很危险的。即使对标日本,这也是非常超前的。日本一直到2016年(安倍“负利率”)才系统性负Carry。
3、趋势上,利率有必要维持低位。但要警惕“长期逻辑短期化”,和与之相伴而来的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