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成药鉴别应用与监护
1
、口服中成药
1.1
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用药提醒:
1)藿香正气水因含有酒精,对酒精过敏者或肠胃功能不好患者应慎用或改用其他剂型,如藿香正气丸或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前后一周内不宜与头孢类药物联用。
2)苔厚或胃肠不适为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应用主要的主要症状特点,患者如有阴伤表现,如口干、咽干、口渴、盗汗,则不宜选用该药物治疗。
1.2
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药品
|
金花清感颗粒
|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
疏风解毒胶囊(颗粒)
|
组分
|
金银花、石膏、炙麻黄、苦杏仁、黄芩、连翘、浙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
连翘、金银花、炙麻黄、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
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
|
优势特点
|
兼有养阴生津作用,适用于湿热中后期
|
兼有化湿作用,适用于湿热初期
|
兼有活血止痛、利湿作用
|
监护要点
|
(1)辛凉解表,药性寒凉,不宜长期服用,易伤胃气,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年老体弱及脾虚大便不成形者谨慎使用。
(2)含甘草,糖尿病患者使用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与海藻、大戟、芫花、甘遂属“十八反”配伍禁忌,不建议同用。
|
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运动员慎用。
|
|
含有牛蒡子,润肠通便,泻下作用稍弱。个别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大便变稀。
|
含有大黄泻下通便,泻下作用较强。部分患者服用后会出现大便变稀。
|
含虎杖,兼有一定的泻下作用,稍弱
|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
1.3
安宫牛黄丸
用药提醒:
1)功用为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尤适用于高热神昏的患者。
2)3g/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3 岁以内一次1/4丸,4~6岁一次1/2丸,一日1次。神昏患者当用汤药或温水溶解安宫牛黄丸根据情况送服、鼻饲或灌肠。
3)该药物使用不当可致体温过低;
4)亦有使用本品引起汞毒性肾病或过敏等不良反应的报道。本品处方中含麝香,芳香走窜,有损胎气,孕妇慎用。本品处方中含朱砂、雄黄,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类同服,不宜与溴化物、碘化物同用。
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
、中药注射剂
二、
中药饮片鉴别应用与监
护
1、
中医药预防方
预防处方1:
苍术3g、金银花5g、陈皮3g、芦根2、桑叶2、生黄芪10,可开水泡,代茶饮,连服7-10d。
预防处方2:
生黄芪10g、炒白术10g、防风10g、贯众6g、金银花10g、佩兰10g、陈皮6g,可煎服,每日1付,分两次,连服7-10d。
药学提醒:
1)预防处方1为代茶饮,开水泡服即可,服用方便,口感好;预防处方2为汤药,部分患者可能感觉味较苦;
2)两张处方药性均偏寒凉,不宜大量长期服用,如出现食欲下降、腹胀、腹泻等症状,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酌情减量或者停服。
2
、临床治疗期
2.1
清肺排毒汤 :
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先煎)15-30g、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款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药学提醒:
1)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2)特殊煎法:生石膏先煎。
3)药物剂量选择:不发热或低热患者建议生石膏用量倾向于15g,高热患者生石膏用量可适量增至30-60g;
4)患者如有口渴、口干、咽干、眼干等津液亏虚的症状,服药后可加服米汤,或汤药中加用麦冬、生地适量;
5)本方细辛为有毒中药,且超药典剂量,需加强肝肾功能监护;
6)本方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必要应用时注意加强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护。
2.2
轻型
(1)寒湿郁肺证
推荐处方:
生麻黄6g、生石膏15g(先煎)、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9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茯苓45g、生白术30g、焦神曲9g、焦山楂9g、焦麦芽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药学提醒:
1)特殊煎法:生石膏先煎;
2)本方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必要应用时注意加强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护。
(2)
湿热蕴肺证
推荐处方:
槟榔10g、草果10g、厚朴10g、知母10g、黄芩10g、柴胡10g、赤芍10g、连翘15g、青蒿10g、苍术10g、大青叶10g、生甘草5g
药学提醒:
1)药性寒凉,不宜长期服用,可出现食欲下降,大便稀溏的不良反应。
2.3
普通型
(1)湿毒郁肺证
推荐处方:
生麻黄6g、苦杏仁15g、生石膏30g、生薏苡仁30g、苍术10g、青蒿12g、虎杖20g、马鞭草30g、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生甘草10g
药学提醒:
1)本方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必要应用时注意加强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护;
2)该处方宣肺、燥湿兼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调整药物。
(2)寒湿郁肺
推荐处方:
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榔10g
药师提醒:
1)
本方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必要应用时注意加强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护;
2)该处方整体辛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化热症状表现,如咽痛、咽干、咳黄痰等;
3)患者早期如无明显恶寒或经治疗恶寒症状减轻,则宜适量减少辛温解表的药物,如生麻黄、羌活。
2.4
重型
(1)疫毒闭肺
推荐处方
:
生麻黄6g、杏仁9g、生石膏15g(先煎)、甘草3g、藿香10g、厚朴10g、苍术15g、草果10g、法半夏9g、茯苓15g、生大黄5g(后下)、生黄芪10g、葶苈子10g、赤芍10g
药师提醒:
1)特殊煎法:生石膏先煎、生大黄后下;
2)注意炮制品种的选择:生石膏功效偏于解热,煅石膏功效偏于收敛,解热宜选用生石膏;生大黄功效偏于通便,熟大黄泻下作用弱,泻下宜选用生大黄,若为老年体弱患者可酌情选用熟大黄;
3)
本方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必要应用时注意加强血压、心率等指标的监护。
(2)气营两燔证
推荐处方:
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参30g、连翘15g、丹皮15g、黄连6g、竹叶12g、葶苈子15g、生甘草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