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徐正
年龄:36岁
身份:每日优鲜创始人、CEO
文 ✎ 裘雪琼
转型农业的契机出现在2010年底,联想成立现代农业公司佳沃。两年后的夏天,我从联想中国区消费笔记本事业部总经理一职离开,调任至佳沃负责水果事业部的投资和运营管理。
第一次去青岛蓝莓农场,我穿的是西服皮鞋,四五十岁的农场作业人员一看,还以为来了一位村干部。我在城市出生、长大,15岁上大学,20岁进入联想集团工作。直到31岁前,都没有任何一点农业劳作经验。
为了消除距离感,我脱了西服外套,解开领带,把衬衫袖子、西服裤脚一卷,光着脚坐在地上,作业人员抽烟,我也抽烟,慢慢就打开了一些话题。那天,当我双脚第一次踩到泥土里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赶紧干活,人家都在地里干了10年,我还没干过,一定超过他们。
我们家有经商氛围。父亲做了30多年生意,我在1997年念大二时就尝试卖通讯设备。我们运营了一个9字头的地方寻呼台,同学只要买一年的寻呼服务,就免费送他们一台轻巧漂亮的广东产的寻呼机。到了大三大四,我们还兼卖手机。这笔生意做大了,连校外的供货商都找我们拿货。
农业和工业是两种生产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当时我要招人,常常被一些在工业生产管理上有丰富经验的候选人拒绝。他们说,与你共事也好,做现代农业也好,我都特别乐意,但就一点,我不习惯没有星巴克。那会儿,我真想找星巴克谈谈,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哪怕我自个儿掏钱在农场所在的县城开一家也行。
但我自己适应得很快。我和一个搭档承包了半亩地,种了200多棵蓝莓树、猕猴桃树,翻耕土地、挑选树苗、下地种植、水培管理,枝条修剪,每一个步骤都亲手操作。遇到具体问题了,我找老师,一位来自智利的果树专家交流、解决。
采摘蓝莓的时候我特别高兴。蓝莓结果需要三周左右,我看着它们从一个个小绿包,慢慢变粉,再慢慢变紫变大,那种心情有点类似于你恋爱、结婚、孕育baby、迎接baby出生,很喜悦,很有成就感。采摘完了,我挑了一个又大又好的丢进嘴巴,感觉是我尝过的最好吃的蓝莓。
两年多时间里,我从农业种植的门外汉逐渐变为半个专家,对于农业的产业链条升级也积累了观察思考,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供需两旺,流通不畅”。我认为不是农民生产不出好的农产品,而是这些农产品的价值能否有效传递给消费者,传递之后是否能反哺农业,促使优质农业生产得到回报、扩大再生产。
▵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联合创始人曾斌(从右到左)
我和联想时期的老搭档曾斌一起创办每日优鲜的初衷,就是在农产品的流通领域做一些产业升级,让它成为连接供给侧、需求侧升级的桥梁。
正式做每日优鲜是在2014年底。那时已经涌现了一批生鲜电商,也有电商巨头进军生鲜领域,但我们还是找到了清晰的商业模式定位:在消费升级浪潮中,为追求品质和便捷的中国新女性,提供又快又好的买菜服务。
最初的办公地点在北京望京SOHO附近的小区,一间200多平方米的Loft。第一天,创业的18个人开了一整天会,互相熟悉、确定工作内容,晚上大伙儿去喝了一顿大酒。
一开始,我们依托微信商城展开销售,2015年初研发了独立App,依靠用户的社交口碑传播。2015年6月16日,我们搞了一次大促:所有货品打五折,还发起办公室3.5元起的微团购。没想那次大促变成了一场迄今为止我们所遇到的最大危机。订单飙升、仓库爆仓、物流瘫痪,收不到货的用户不断打来电话,但我们那时的客服没有那么多带宽,电话进不来,有些用户甚至觉得,你这公司是不是骗子公司,买的东西收不到货。
我们一时陷入了恶性循环,连政府也介入了。我和曾斌只能分头行动,他一周之内去了三趟工商局,我那一周都呆在南六环的大兴分选中心灭火。我把需要配送的单子量化分摊到每个配送员身上,每天两次集中看数据,掌握配送进度。大概两周后,滞后的货品都送出去了。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在生鲜这桩高频、广众、低单价、轻决策的生意中,做几次大促意义不大,还不如实打实把每一单服务做细做好。
做生鲜电商,说一千道一万,最大的痛点就是冷链物流。如果冷链物流的成本、时效、体验都拼不过线下购买,用户自然不愿在线上消费。而冷链与物流,前者成本可能是25元,后者成本是极为低廉的5元,所以我们再聚焦于冷链,大量应用成熟的冷库技术,形成分选中心+冷藏车+前置仓的冷链配送模式。
前置仓相当于一个小型多温冷库,有冷冻仓、冷藏仓、常温仓。这样的前置仓在很多商业区、社区形成密集网络,剩余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用时间冷链,即依赖短时间来进行保鲜,保证两小时内送至用户手中的货品是完好新鲜的。
我家里常常吃有机蔬果,从运营有机蔬果农场的朋友处订购。其实,品尝有机蔬果也算我工作的一种延伸。我会请太太帮忙做测评,例如口感好不好,种类搭配走不走心,然后我向朋友反馈这些意见,再实地考察种植基地,评估他们的供应能力。等测评做完了,我就打算把朋友发展为供应商,将那些过关的有机蔬果品类上新到每日优鲜。
我常在朋友圈晒一句话,“奶奶去了一辈子菜场,妈妈逛了半辈子超市,我上每日优鲜,500款生鲜2小时达”。
随着代际变化的逐步完成——85后组建家庭,90后开启类家庭模式,95后乃至00后慢慢步入社会——年轻一代正成长为农产品消费主力军。这加速了生鲜电商的发展步伐,我们离爆发期越来越近。
这两年挺关键。整个行业从进入阶段迈入快速发展期,每个耐住性子打磨产品、商业模式的竞争者都狭路相逢,残酷的洗牌不可避免。谁爆发速度最快,谁行业份额最多,谁就能在行业格局趋于稳定后,找到一方还算舒适的成长空间。
2017年1月,我们完成了C轮1亿美元融资。这笔钱将注资到上游供应链生态体系与社区冷链网络的完善升级中。这两件事都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农业的研发迭代周期本身就慢,基础冷链的铺设也需要一两年的投入——但它们又是具备长期价值的。做“互联网+农业”得有个好心态,不急功近利。我们不高估近两三年的变化,也不低估未来五到十年的变化。
文章首发于《博客天下》新媒体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