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个现象让我细思极恐。
先是前天我刷视频号的时候,微信推送给我一个讲光刻机的短视频。该视频号主是个大妈,夫妻俩加起来超过110岁,视频号内容主要是开着问界M9各地自驾游。
一个年过半百退休大妈,突然拿着工信部的一个极简的目录来讲光刻机,讲得那么激动,自称热泪盈眶。
为什么视频号会给我推送一个旅游自驾退休大妈给我讲光刻机?
后来昨晚微信上有几个微信好友不约而同地给我发来一张表格,并问我如何看待国产光刻机?
最后是今天,朋友圈上有一堆人转发有关光刻机的各种文章。
历史教科书及各种统治阶级媒体宣传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非要确保该论断正确性的话,只能说这是一个愿望而非事实。
一股隐形的力量正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左右着群体的思绪。
对于理性个体来讲,如何能不被左右?这个难度是增加的,需要比以往更拥有独立的思辨逻辑能力。但糟糕的现实是,简中媒体中,再理性的个体也是处于被动喂料的尴尬境地。这些料即使是事实,也是选择性的事实,而不是全面性的事实。
观点正确与否,并不与所持观点人数的多寡有关。
放弃评判观点,追求事实真相才是应该做的。
有关这块,最早是工信部微信公众号“工信微报”9月9号发布“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印发
”。具体内容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加强产业、财政、金融、科技等国家支持政策的协同,现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做好相关工作。
这是一个目录,目录很长,包括电子专用装备在内的一级目录有13个,包括集成电路装备在内的二级目录有几十个,包括氟化氩光刻机在内的三级目录数目高达数百个,如下图所示:
被安放在数百个设备中而没有特别强调出来,
很难说是这是一个很突出的、值得“热泪盈眶”的品类。
被各种自媒体热炒并非偶然,
后面隐藏着一只巨大的手,其目的也许并非善良
。
出于一个
秉承“严肃、客观、正直”价值观的科技自媒体
,我觉得应该
为社会做点有价值
的事。
首先,氟化氩的化学式就是ArF。ArF是激光源,用来产生波长193nm的激光。
光刻机
按照精度由粗到精分类排序依次为:g线、i线、KrF、ArF、EUV
,如下图。
ArF按照光路介质(空气或水),
又可以分为ArF Dry
(干法,介质为空气)
和ArFi
(湿法,i=immersion
浸没式,介质为水)。因为水的折射率为1.33,在空气中波长为193nm的光线进入水中波长就会变成193/1.33=145nm,波长变短,精度就变高。所以
ArFi可以认为比ArF Dry更先进
。所以
ASML最新一个季度财报按照精度依次分类就是:I-line、KrF、ArF Dry、ArFi、EUV,如下图
。(有关ASML更详细情况可参考我7月份写的公众号文章:
光刻机,你以为的ASML和真实的ASML
)
根据ASML的报表可以看出,
全球光刻机主要需求量(超过80%)在EUV和ArFi
,而
ArF Dry、KrF、I线都算是相对比较低端的光刻机
。
ArF Dry(干法)和ArFi(湿法)
的应用分界线是65nm制程
。导致应用差异除了上面提的干湿法产生的波长差异之外,很重要的差异在于是否采用多重光刻方式(多重方式可以提高制程精度)。
至于ArFi能经得住几重光刻,就看每次光刻的精度,即上面工信部表格中的套刻指标。
但坦率说,8nm的套刻精度并不是什么特别优秀
。一般来说
4nm的套刻精度,来做28nm制程是问题不大的
。但是
8nm的套刻精度来做28nm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
。
因为随着特征尺寸的降低,芯片的层数一般会持续增加,
套准误差可能会在多个层级中累积
。这些误差可以叠加起来,导致更大的综合偏差。比如,28nm的层数为64,10nm的层级为128,那么128层会具有更大的套准误差累积。
总之说这么多,就是《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的2.1.6氟化氩光刻机
并不是什么值得热泪盈眶的先进设备
,光刻机相关制造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客观地说,国产光刻机与ASML的差距还是巨大的(上面ASML的报表图就能说明一切),而且
随着ASML的High N/A的EUV光刻机放量,这个差距还在拉大。
至于为什么国产光刻机产业差距如此之大,与其他设备横向相比这种比较反差这么明显?
我认为根源是国产光刻机产业机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