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大人的准则管教孩子
早在接近100年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就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讲到了对“熊孩子”单纯使用“管教手段”带来的弊病:
“人们常常以为,孩子哭闹不讲道理,是天生的气质差异。其实不然,这些孩子在家中,从来没有完整表达过自己的需要。
妈妈为他准备好了一切,他没有感到需要讲道理的需要,他能做的只是服从,从而丧失了真正需要讲道理时的交流能力,进而丧失了社会适应能力。”
尝试理解孩子,记住一点很重要——孩子并不是缩微版的大人,孩子并不会生来就知道世界的模样,一点一滴的小道理和小知识都需要大人的教导。
英国心理学大师唐纳德 W 温尼科特举过一个例子来讲幼儿和大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如果一个小女孩跟爸爸说“想要飞”,爸爸不会告诉他“小孩子不会飞”,相反的,他爸爸会把她举起来,扛在头顶上飞来飞去,再把她抱到柜子上面,让她觉得自己好像一只小鸟,回到了鸟巢。
温尼科特指出,两岁到四岁的小孩同时活在两个世界中,一个是我们跟小孩分享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小孩自己想象的世界。这两个世界重叠在一起,所以孩子能够比大人能够更强烈地经历它。
总之,孩子本来就不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我们却以大人的水平去要求孩子应对真实的世界,通过“管教”来要求服从,这显然舍本逐末了。越早和孩子讲道理(而不是谈条件),孩子才更容易讲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