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俞闲话
分享教育经验,激发人生理想,服务青年创业,一起读书旅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陵早知道  ·  南京多所学校紧急通知 ·  昨天  
金陵早知道  ·  南京多所学校紧急通知 ·  昨天  
青岛日报  ·  青岛市教育局最新发布 ·  2 天前  
江西日报  ·  161人!江西这两所高校正在招聘 ·  2 天前  
德州日报  ·  山东省教育厅重要提醒 ·  3 天前  
德州日报  ·  山东省教育厅重要提醒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俞闲话

老俞闲话丨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成就孩子

老俞闲话  · 公众号  · 教育  · 2025-01-05 11:42

正文


(本文源自2024年12月26日直播“对话王金战”)


俞敏洪:各位朋友好,今天我邀请对谈的是著名的王金战老师。王金战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我们认识很多年了,我对他的教育理念,尤其对他教育理念的实施能力,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自己也办过中小学,但办得一塌糊涂,但王金战老师进一个学校,就能办好一个学校,进一个班级,就能办好一个班级。现在他的宽高教育集团下面有接近20所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很多成绩普通的学生,在王金战老师和他的团队的教育下、引导下,后来都考上了非常好的大学,个性也变得更加开朗。一个孩子好,不光是成绩好,他的个性也要好,如果一个孩子成绩好,但性格变抑郁了,这个成绩好就是不合算的。




俞敏洪:我们俩都是农村出来,最后走进教育领域的人。

王金战:对,我们俩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第一,咱们都是1962年的,但你比我苗条多了,我很羡慕你的体形(笑);第二,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我是在山东沂蒙山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我1978年参加高考,你也是1978年参加高考,咱俩答的是同一张考卷,但我那年考上了。

俞敏洪:所以你比我厉害。

王金战:我上了专科,你上了北大,你不比我厉害?

俞敏洪: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当年如果能考上专科,那就是天大的喜事。我1978年考的时候,唯一的志愿就是专科,但没有考上,所以还是你比我厉害。


王金战:当时我对于考大学这件事比较迷茫,就是考着玩玩,结果一不小心考了一个专科。我上了两年专科,1980年就毕业了,毕业后分到了一个乡镇中学,是沂水县下面的一个公社中学,离县城还有一百里路。

俞敏洪:当初专科毕业的大部分都是到乡村中学去。

王金战:不是,我们班里分到沂水的同学都留在县城了,我当时在班里学习排名挺突出的,但只有我被分到了村里。我觉得我到了那个地方,这辈子连媳妇都讨不上了,那时候年轻气盛,我就去找了教育局长,我说我学习成绩应该是很突出的,他们都留在县城了,怎么就把我一个人分到农村去了?那个局长的回答,真的不得不让我佩服领导的政治水平,他说,正因为你成绩最突出,农村最需要有能力的人,所以才派你过去。我就懵了,无话可说。


  我到了农村的学校,真的是缺老师,而且我进去教的第一届就是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学生年龄都比我大。但农村的孩子非常感动人,非常朴实,我比他们年龄小,他们面对着我,表现出的却是那种敬重、那种期待,让我所有分到农村的不愉快一扫而光,我当时就想,我必须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走出去。


(课堂上的王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候我一头扎到了工作里面,根本不考虑别的事,每天从睁开眼就是工作,学校没有体育老师,我把体育老师当起来;高一年级没有英语老师,我自学把英语也给担起来。我教的数学非常突出,后来县一中选数学老师,他们一看,怎么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中学,数学成绩排第二?就问是谁教的。那年四个毕业班,数学都是我一个人教的,猜都不用猜,这个成绩肯定落我身上,所以在村里干了两年以后,我就被调到县城一中了,当时叫沂水一中。


俞敏洪:当老师是要学习的,你怎么18岁当老师就能把学生带得那么好?你觉得你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吗?

王金战:是。

俞敏洪:你年龄跟他们一般大,刚刚专科毕业,高中的孩子还不太好管,当然农村的孩子好管一点,但你居然把学生教出来了,学生还喜欢你的课。我在北大当老师的前三年,学生都跑光了。

王金战: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政治老师是小学毕业,物理老师是初中毕业,所以当时有我这么一个在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个分到学校的正牌大学生来当老师,大家还是相当惊叹的,所以大家本身就对你有一些敬仰。


  我一开始当老师的时候,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规定,只要讲课就一定要脱稿,数学题在哪页上,我都背得清清楚楚,这么多年一直这样,所以我站在讲台上,我也不拿课本,先声夺人、气势夺人,学生就很惊叹,我还能保证40分钟卡点下课,铃声一响,我的课一定会结束。当然,我能脱稿的底气就是我课前用了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我对自己备课的要求近乎到了残酷的程度,但这么多年我对自己严格的要求,也练就了我现在的胆量和厚脸皮,大小场合我都要脱稿,看着稿子读我反而找不到感觉。


俞敏洪:优秀的老师都是脱稿的。

王金战:一个老师一旦对教材研究得比较到位,再加上你备课很熟,剩余的智慧就是幽默了。我听你讲课、报告,下面经常笑声一片,感觉你很随意、很幽默,但如果你课都没备好,讲课都吞吞吐吐,你怎么幽默?

俞敏洪幽默是熟练以后的一种轻松。

王金战:学生最喜欢风趣幽默的老师,当你把课备得非常到位,讲的时候行云流水,偶尔幽默一下,学生会特别喜欢。

俞敏洪:你的个性中本身就有风趣幽默的一面吗?因为确实好多老师讲课不错,但要让他们风趣幽默就很难,有些老师风趣幽默,但讲课又非常差,能把课讲得好,还能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风趣幽默的氛围中听完一堂课且把知识全部学到手,这种老师真的是顶级好老师,你毫无疑问就是顶级好老师。您觉得上课的轻松幽默是你刻意训练出来的,还是你个性的自然表达?

王金战:说不准,我小时候没发现自己的幽默细胞,18岁刚刚成人就稀里糊涂当了老师,但我上大学的两年,我大学的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我有一个教数论的老师,他就是那种博大精深、风趣幽默,让所有学生特别崇拜的老师,我就感觉我将来一定要当这样的老师,所以从大学实习的备课开始,我就一直坚持要搀杂一些风趣幽默的成分在里面。

俞敏洪:到现在为止,你也做了40多年了吧?

王金战:到现在为止,我工作44年了,都是在中小学一线。

俞敏洪:从18岁开始当老师,我估计你得教到81岁(笑)。

王金战:对啊,清华的口号就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现在工作44年了,现在很健康,我应该能完成清华大学的口号。

俞敏洪:50年肯定没问题,关键是完成以后,你说不定还愿意为国家健康工作60年、70年。你一直教的是数学?

王金战:一直教数学,而且一直都在干班主任。我在沂水一中干了一段时间政教主任,在青岛二中还干了一段时间教导主任,但我的主业还是教学、当班主任。



俞敏洪:我没有到过中小学的第一线,我从北大毕业以后当老师,直接就教的是北大的大学生,后来做新东方,首批学员也都是大学生,到新东方有中小学生来参加培训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一线教课了,所以跟你相比,我对中小学生的了解是缺乏的,尽管后来也做过一些研究,也读过一些书,但和你一线的经历是不一样的。

王金战:我在沂水一中工作了13年,后来调到了当时山东最牛的一所高中,到现在也是最牛的,叫青岛二中。我在青岛二中工作了5年,1999年才被调到了人大附中,到了人大附中就什么也不干了,一心一意当班主任,带数学竞赛。

俞敏洪:怎么就开始带竞赛了呢?是一直有这个经验吗?


王金战:我37岁调到人大附中,在此之前我其实没搞过竞赛。当时其实青岛二中的竞赛水平很高,刘彭芝校长(当时的人大附中校长)以为我竞赛也很厉害,就问我,你们青岛二中每年都有一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很厉害,这里面有没有你的功劳?因为我当时在青岛二中干教导主任,我说有我的功劳,她说那好了,这个年级的数学竞赛就由你来负责了。我这一听,后悔死我了,你说我说那句话干啥?

俞敏洪:(笑)那就是为了炫耀一下嘛!

王金战:搞数学竞赛要做遍天下难题,所以我37岁被调到人大附中就开始搞竞赛,我把九章数学书店的那些书全买来,一头扎进数学竞赛里,拼了三年,我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所有内容全部攻了一遍。那三年我做遍天下难题,我本身是专科毕业,这对我是很大的挑战。

俞敏洪:但这是一个超级提升自我的过程,相当于自己给自己读了一个研究生。


王金战:这三年下来确实脱胎换骨,包括我专科毕业后也一直在一边工作一边学习,1983年我就获得了本科学位,1995年获得了硕士,2007年又考了博士。

俞敏洪:那时候已经45岁了。

王金战:博士在45岁之后就有报考限制,我当时看着那么多博士生、特级教师纷纷进入人大附中,我有一种被淘汰的危机感,为了适应人大附中这种不断提升的教师水平,我就开始读博士,读了五年才好不容易把博士给攻下来了。我这一路走来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改变命运的过程,所以我非常认同“学习改变命运”这句话。

俞敏洪:在中国很少有这样的中学老师,能从农村中学一路奋进到北京乃至全中国最好的中学,你这算是绝无仅有,很了不起。你这一路,从公社中学、县里中学到青岛、北京,每一座城市都是越来越大,中学也越来越好,现在青岛二中是最好的学校之一,人大附中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像你和刘彭芝老师这一帮人创立了最著名的人大附中奇迹。



俞敏洪:你是一个农村孩子,高中的时候还是一个差生,但最后你考上了专科,后面又上了本科、硕士、博士,现在自己还带博士生,这一路成长过来,除了学习能力以外,你觉得是什么让你一路走到今天,成为一个教育集团的创始人和领路人?

王金战:也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对我改变比较大的一件事是,我上高一的时候,高考还没恢复,我当时只想着高中毕业就要回农村,后来邓小平恢复高考制度,我们班主任就动员班里前五名的同学提前参加高考。我当时在班里学习很差,天天瞎折腾、调皮捣蛋,我们班53个同学,我排在40名之后,我就提出要考大学。


  那时候考大学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也要先筛选,比较优秀的才能考大学,我肯定不在其列,但我也要考大学,班主任就对我很鄙视。后来班里五个最优秀的同学就搞了一些恶作剧,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击我、侮辱我,说你能考上大学,大学生就一文不值了,这个印象很深刻。大家都觉得我要考大学是一件很可笑的事,结果他们一侮辱我,也不知道我哪里来的一股劲,我就在班里当着所有同学的面跟他们对骂起来了,我说我想考大学,我得罪谁了?你们凭什么这么侮辱我?有谁规定我不能考大学?就凭你们五个人的德行,我今年非考个大学让你们看看,还说不准谁能考上呢,咱们走着瞧!我当下确实是这样的想法,后来才感觉到我的自不量力,我对自己的大话很后悔。


俞敏洪:你的进步都是后悔引起的,你没搞过竞赛,就答应刘校长你可以带奥林匹克竞赛,结果自己把自己弄成了竞赛专业户。高考也是,你说你能考上,最后还真去努力考了。

王金战:后来我想,那个班主任和那五个同学是我人生最大的贵人,如果不是他们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侮辱我,我可能就稀里糊涂地放弃这个念头了,结果被他们一刺激,这个念头就来了,我就开始学习了。一个小学、初中都没怎么上过学,书都没看过,到了要考大学了,就把书翻出来看了,我从初中开始,一页一页往后看,一步一步找到了学习的乐趣,然后全情投入,最后我成了当年我们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村上春树说过一句话,人不是慢慢长大的,而是一瞬间长大的。我感觉我的成熟过程里,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我发誓要考大学,结果一不小心真考上了。我在大学里学得也很投入,毕业以后分到农村又开始觉得很丢人,很失落,但一看到学生,看到他们对你那种崇拜、渴求的眼神,这些烦恼都没了,你只会一头扎到教学中。


  我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通过个人奋斗赢得了人生一个重大转机——我在1991年29岁的时候,评上了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党员,30岁我就评上了高级职称,那时候中学还没有正高级。我也没什么领导水平,也没什么背景,但我为什么能被评上全国优秀教师呢?也源于我刻苦投入的精神和比较突出的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



俞敏洪:实际上是专注、一心一意带来的结果。

王金战:当我专注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收获最大的是我,光想着从工作中获取,我是不会得到那么多的。

俞敏洪:这源于你对当老师内心的热爱,这种热爱已经变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看到学生就无比喜欢,发现自己把课讲好了以后,学生进步了,你内心就充满了喜悦。

王金战:对,就是这种不断的交叉让我苦中作乐。洛克菲勒讲过,“一个人视工作为快乐,人生便是天堂”, 这句话我体会很深刻。我走到今天,一直这么执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把工作视为一种快乐,而不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

俞敏洪:如果你把它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你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不会在教育行业里深耕四十多年。

王金战:这些年,越投入教学,越感觉责任,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很多快乐。有一次我在青岛过年,我一个学生在事业上已经干得很红火了,也是国家的一个正厅级干部,他听说我在青岛,就一定要来跟我一起过年。我说你都当那么大的领导了,好不容易过个年,你得在家里陪陪家人,跑到青岛来找我干嘛?他说,老师我得找你,我要不见你,我这个年没法过。一见面,他就拿出了一封信。


  很多老师包括学校都更关注考得好的学生,但我不是,我觉得每次最难受、最需要安慰和帮助的往往是那些考得差的学生,他们的难受劲挺痛苦的,所以每次大考之后的两天内,我都会和那些考得不好的学生一个一个地谈话。但那时候在沂水一中,每个班90多个学生,我两天之内谈不过来,怎么办呢?学生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在办公室给他们写信,光给那些考得差的学生写,你得了解他的特点,他为什么这次考差了,你还得抓住他的优点加以鼓励和表扬,有时候写着写着我自己都被感动了,自己都流眼泪。


俞敏洪:太认真了,很少有老师这样做。

王金战:我一晚上写了二三十封,写到天亮,我就把信封起来,写上学生的名字,放在他们的座位上。你想想那些孩子考得不好,一个个心里难受,一看到我的信,那种顿悟、那种感动,那种考差的苦闷立刻就烟消云散了,擦干眼泪,重新就奋起了决心和斗志。

俞敏洪:坦率地说,有几个中学老师能做到像你这样?你太厉害了。

王金战:这个学生就是其中之一,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他考得很差,他又是个农村孩子,他就彻底崩溃、绝望了。结果一看到我给他的信,又感动、又自责,感动的是没想到这个老师这么了解我,对我这么关心,自责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我这么点困难、这么点挫折都经历不了,我怎么能笑到最后呢?他立即茅塞顿开、状态回升,结果高考的时候,他考的是高三这一年历次考试中最好的一次,最后考上了好大学。


  那天他来见我,他掏出那封信,已经20多年了,那封信都发黄了,他说王老师你看,全是我的眼泪。我一看,我那字写得挺好,都被那小子糟蹋了(笑)。他一直带着这封信,后来工作了,每次遇到困难,他就拿出来看一看,看一次哭一次。他说,我一路走到今天,我想想我人生最关键时候,就是你给我这封信的时候,这封信成了我一生很重要的转折点。其实在学生人生的关键时刻,你对他多用心一点,看似你付出了辛苦,但收获最大的其实是老师,因为你赢得了这个学生一生更辉煌的事业,也算是为国家做了贡献。


俞敏洪:你的学生中,是不是也有部级干部?

王金战:应该说为数不少。

俞敏洪:你真是桃李满天下,而且都是非常踏实的。当科学家的肯定有,工程师的肯定有,大学老师肯定有,当国家干部的也有,出国海外留学的肯定也有。

王金战:对。我那时候在人大附中当班主任,我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叫科学家的思维,外交家的策略,政治家的胆魄,军事家的勇敢

俞敏洪:讲课过程中就把这些目标融进去了,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格局、眼光、气度、能力。

王金战老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仅仅是手段,培养学生一种格局,一种胸怀,树立他远大的理想,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一个老师就教学而教学,就传授而传授,说培养了栋梁之材……

俞敏洪:非常偏颇,就像一些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做饭、穿衣,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个性,如同一个老师只知道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宏大的、开放的、包容的、积极的个性,这个老师基本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我觉得你的成功,不光是能给学生讲好知识,而且你还能把学生的人格培养出来。

王金战:我现在越当老师,对教育的感悟就越深。我就是一根筋,44年就干了这一件事,用一句话概括,我这44年干的事就是帮助别人成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个学生一个样,面对不同的学生,我得琢磨,怎么让他成就最好的自己。怎么琢磨?你不能找缺点,只能找优点,越是那些感觉问题很多的孩子,你越得找优点,甚至得戴着放大镜去找,然后给予鼓励、给予表扬。我发现这一招很管用,所以在我的欣赏、引导、启发下,学生一个一个找到自尊,找到自信。我这些年就干了这么一件事,就是帮助别人成功。



俞敏洪: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王金战我的成功归结为,成功了你的成功。当老师的,我的快乐就是快乐着你的快乐,其实就是毛泽东那句话,“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老师的境界,一定要追求这个,别光想着自己多么辛苦。我后来当校长,我跟班主任们开玩笑,我说你们当班主任觉得很辛苦,但你们有没有想到,当军人不辛苦吗?当医生不辛苦吗?当公安不辛苦吗?但哪一个行业能像当老师这样,你虽然付出了辛苦,但你赢得了学生感激的一生

俞敏洪:当老师当好了,有时候收获、回报比你付出的还要大。


王金战:对,在你付出心血、智慧的地方,后面是一片参天大树,是一片郁郁葱葱。哪一个行业能有教育这么伟大?学生毕业了,有几个知道校长?但大家都感谢班主任。某种意义上,班主任看似最辛苦,其实校长都是在给班主任打工,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首先感谢的是你这个班主任。

俞敏洪:班主任不光教某门课,而且还会关注学生在学校时的活动、他的性格、他的发展、他的好坏,班级同学之间的团结友好都是班主任营造出来的,如果班主任搞事,整个班级就乌烟瘴气,如果遇到你这样的,整个班级就都是英才。

王金战:我也努力往这个方面去过渡。现在很多家长选学校、选班,我看你的一篇“老俞闲话”文章里就说,选学校不如选好老师,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好老师


俞敏洪:你从公社中学到县中学、青岛二中,再到人大附中,一路过来,你的成长是学生推着你成长的过程,因为你教的学生得了高分,被更上一级、更重要的学校重视,才会把你往上调。在你自己做教育集团之前,你的一级一级都是被人拉起来的,你当时来人大附中的时候,刘彭芝已经比较有名了,他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王金战:是的。



俞敏洪:教育界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很多的技能都要拿证书,你开个挖掘机也要拿证件才行,只有家长是被老天赋予的,只要你能生孩子,孩子生出来,你就是家长。但我们也会发现,或许有一半中国的家长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以无比爱孩子的名义,却把孩子给毁掉了。

王金战:可能远不止你说的这个比例。

俞敏洪:我在教学一线看到的情况是,90%的问题孩子是出自问题家长,家长们都想为孩子不顾一切,但从物理学上来讲,当你想做一件事却把方向搞偏了的时候,你用力越大,离目标越远,所以教育孩子不是一个用力不用力的问题,而是很多家长用的都是离心力。

王金战:是,完全用偏了,你用力越大,对孩子摧残越大。

俞敏洪:你过去和很多家长聊过天,你觉得中国家长犯的最常见、最典型的错误有哪几个?

王金战第一,家长有病,孩子吃药。这是非常典型的一种现象,本身这个问题是家长的问题,但家长不看自己的问题,老是去指责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这样。第二,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排名,好像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学习工具,全然不顾这个孩子是一个基本的动物,还有动物的本能。小孩子还有童年、童真、童趣,很多家长不关注这个,结果孩子学习也上不来,心态上也不好,为什么现在心理疾病患者这么多,都是这种原因。第三,希望孩子完美,总挑毛病。有些家长动不动就凶孩子,我说你怎么老挑孩子的缺点?孩子考了95,回家高高兴兴的,你来句你别骄傲,你怎么不考100分?邻居家孩子考了100分,你骄傲什么?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多大的打击,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压力非常大,甚至会觉得自己再往上走会非常困难,最后心灵上产生很多伤害。


  我写过一个“使孩子变废的十大高招”,看完这十大高招的家长就哭着喊着说,王老师你不早点写这本书,我孩子都高二了,现在一塌糊涂,我老是怒其不争,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上进、不争气,看了你的“十大高招”,才知道是我把孩子毁了,我至少用了七招。


俞敏洪:能意识到这样问题的家长还算是好家长。

王金战:那“十大高招”有:过分苛责、处处干涉、追求完美、看重高分、父母不和、不准发问、事事代劳、限制爱好、鼓励听话、拔苗助长。

俞敏洪:尤其是独生子女以后,这些情况越来越明显,原来一家有三四个孩子,家长也无所谓,忙不过来,现在他24个小时盯着一个孩子,而且是好几双眼睛同时盯着孩子。

王金战:因为你追求完美,你就光找孩子的问题,找完问题就指责,孩子就没有成就感,就自暴自弃了,所以追求完美造成这样的结果。刘彭芝校长的理念是“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礼记》中有一句话叫“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这是一条线的。有些人生了孩子,就老挑孩子毛病,批评、指责,这不是天天生气吗?所以我们也倡导家长们不要挑孩子毛病,而是要天天找孩子优点。


  举个例子,小学生放假回家,老师布置了一大堆作业,第二天上学的时候都得家长签名才能交给老师,有些家长是怎么弄的?孩子来了,检查作业,就看毛病,你看你这个作文写得乱七八糟,字写得也乱,还有错别字。但我引导家长们,我说孩子抱着作业来到你跟前的时候,你先感动一下,这十来岁的孩子,一天十多个小时,抱着一大堆作业来,多不容易。你先感动一下,这一感动,不就和颜悦色了吗?感动完了,开始找优点,哎呀,这个作文写得这么好;感动一下,如果这个字写得不好,哪句话写得很恰当,哎呦,这句话写得太恰当了;如果哪句话不恰当,总有哪个字写得很好吧?哎呦,这个字写得真漂亮……你总能挑出优点来。如果一个家长每天给孩子签名的过程,变成为孩子的付出感动的过程,变成寻找孩子优点的过程,家长能不赏心悦目吗?天天看着孩子的优点一天天多起来,他能不高兴吗?家长天天找出那么多优点,小孩就越来越喜欢生活,喜欢学习,他的心态就越来越阳光,在这样的家庭中,氛围肯定很和谐。



俞敏洪:现在很多家庭被孩子的作业搞得鸡飞狗跳,其实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本质也不是笨和聪明的问题,笨和聪明是相对的,聪明也是被鼓励出来的。实际上教育上有一个原则就是,唯有鼓励、支持和赞扬,是孩子真正成长的正确路径。当然,鼓励、赞扬和支持并不是宠爱、溺爱或者纵容,很多孩子明明犯了错误,家长也不用恰当的方式指出来或者批评,或者孩子已经做得过分了,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做事不礼貌,家长也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这是纵容、溺爱,这种孩子长出来肯定是不行的。表扬和鼓励是指能够客观地找出孩子的优点,包括他的个性优点、学习优点、人品优点,还有其他做事情的优点,让孩子知道你在欣赏他,为了得到被肯定的赞许,孩子会不断重复这个优点,会继续寻找自己新的优点。


  面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我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他们家孩子有一门课考了40分,家长就开始骂他,我说你不能这样,要是我就先表扬他一下,他毕竟做对了40%,说明他已经开始理解了。但你不能给他提一个你下次要考到90分的目标,因为孩子肯定没法做到,你可以提出一个让孩子觉得能达到的,并且你愿意和他一起努力达到的目标,比如能不能先考到50分,从50分再考到60分?可能就能一路鼓励着孩子成长了。


王金战:我多年研究成功教育,也写了一百多本书,成功教育就强调,问题学生是怎么产生的?是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以后变成了这样。其实小孩那么天真可爱,为什么不久以后就变成了问题学生呢?是教育把他培养成了问题学生。他有一种想被表扬的期望,但你不表扬,你老打击、打击、打击,一个问题学生便诞生了。但怎么让问题学生变好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因为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所以变差了,那你就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个学生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很多人觉得我在抓差生方面很有绝招,觉得我很厉害,但这就是我最大的绝招。

俞敏洪:不断地用最适合的点鼓励孩子进步。

王金战:让孩子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一个孩子一旦连续三次取得了成功,他自己就会有路径依赖,信心也足了,就会沿着成功的路径往前走。

俞敏洪:最重要的就是重建信心。

王金战:是的,这些年我就用这个办法,帮着一个个困难学生“脱贫致富”了。比如面对一个倒数第一的学生,我就说,这回考试,后面有没有人?他说没人了。哎呦,我说好险,咱们下次考试,能不能让后面多一个人?其实从倒数第一追倒数第二是很容易的。结果他说,校长,行。我说真行?他说真行。好!只要下次你后面能有一个人,你在我这就是顶天立地的、有前途的学生。他真能完成,你再给他鼓励和表扬,他就有了追倒数第三的勇气。

俞敏洪:我有一次演讲的时候就谈到,最后一名其实挺好的,最后一名最有成就感。学生就问为什么最后一名最有成就感?我说你看,前面的同学都被你追得半死不活,后面没有一个人追你,不开心吗?如果你变成了倒数第二名、倒数第三名,一下就超过了两个,不是很厉害吗?我觉得我的理念跟你书里写这个有点相近(笑)。刚才还有朋友留言,说以前班里倒数第一的学生,现在在北大上学,估计就用了你这个方法。

王金战:有个小女孩儿,以前是前五名,第一次考了第一名,第二次考了第五名,其实也挺好,但家长就觉得塌了天了,你怎么考了一个第五?孩子看着家长哀怨的表情,就发誓下次一定要考好,结果越考越紧张,第二天要考试,当天晚上就紧张得睡不着,考场上拿着笔就哆嗦,手心出汗,紧张到这个程度,然后考一次退一次,考一次退一次,初一考第一,到了初三的时候,成了班里第30名。这时候家长找到我,说王老师,我孩子已经站不起来了,一点信心都没有了,你得帮帮她。


我跟孩子一见面,是个长得挺漂亮的小女孩,但满脸的青春痘,而且有种淡淡的忧愁。我就问她,我说你考多少名?她说30名。我说这是你的成绩吗?她说不是我的成绩。我说怎么说?她说我曾经考过第一,怎么也得是前五名。我立刻就知道这个孩子的问题在哪儿了,她已经不敢面对现实了,而且很严重,你30名就是30名,别总想着拿那个第一来欺骗自己,我说我必须让她回归现实,问题才能解决了。我说你到旁边考虑一下,别急于回答我。小孩就坐在旁边冥思苦想了一会儿,说王老师,我每次考试都特别想考好,每次考试都背上了想赢怕输的包袱,每次考试之前的两天,我就睡不着觉,而且满脸青春痘,一旦考完,我的青春痘就没了。其实就是孩子内分泌失调了。我说问题找对了,我开始帮你,我说这样,到期末考试还有一个月,在一个月后的考试中,你能不能超过科科都不如你的第28名?她说那太容易了。我说不容易啊,你只要能超过28名,我就有办法让你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有时候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能有什么办法?其实就是鼓励她。她说王老师我一定能完成。结果到了期末考试成绩出来,那个小孩给我打电话,我现在还记得那种激动的声音,王老师,我成功了!我太幸福了!我太高兴了!她说我超额完成了任务,我说你考了多少名?我考了25名,我超额完成了任务,她就很兴奋。

俞敏洪:先把欲望降低,心情放松些。


王金战:得先让孩子找到成功的体验,预期一定要低一点。她完成了,她说王老师,放寒假了,我还想再好好学习,我寒假开学后想再提5个名次,行不行?我说不行,5个太高。她说我这次很轻松地就提高了5个名次,我下次再提高5个名次,我能做到的。我说不行,5个太高了,再提高2个名次,我就有办法让你中考进入你们班前五名。她说,老师,我一定完成。结果这个孩子中考的时候,真的是以他们班第五名的成绩考进了北京一所很重点的高中。全家对我千恩万谢,特别是他爸爸,说王老师你救了我们一家的命。

俞敏洪:因为独生子女一直压力这么大,就会出大问题。

王金战:对,他说就这一个孩子,三年下来,家里天天生活在愁云苦雾中,一到考试,全家就紧张。但跟你谈了这次话,孩子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完全轻松了,我们才知道你的教育魅力这么大。这个家长说得也不假,我用几招,就让他整个家庭从教育的误区彻底解脱出来了。



俞敏洪:你接触了很多高中生,你觉得中学生现在存在怎样的问题,他们自己能如何纠正?他们能如何想办法更加奋发,从他们的困境中靠自己的能力摆脱出来?

王金战:我总结社会上可以分为三种人,这个总结不一定对。第一种人是自燃型,不需扬鞭自奋蹄。第二种人是点燃型,给点阳光就灿烂。很多自燃型、点燃型的人都符合二十大报告里谈到的对青年人的要求——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第三种就是不燃型,有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躺平型,现在青少年中有一批就是躺平型。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孩子又少,家长都怕孩子受什么委屈,百般呵护、包办代替,往往这种孩子自主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差。为什么要把“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写到二十大报告里,因为现在青少年学生缺少这个东西,他们没有长久的动力。所以很多学生问我,王老师,我听您讲一次课,我就疯疯癫癫、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半个月之内学习热情很高,但半个月之后就没有了,请问我怎么能保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呢?现在分析很多都是因为缺少理想,内心没有格局,没有高远的追求。光学习那点事,其实越学越苦,甚至学习上的困难都走不出来,我觉得现在的中学生还得通过个人的理想、责任、担当,让自己的格局打开,然后再面对学习


俞敏洪: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大部分中小学生很难做到有理想、有志向、有热情,必须有外面的某种帮助,需要有人点燃他们,让他们自燃起来。现在学生周围的环境,包括家长、老师给他的压力,他不光自己燃不起来,还会把燃起来的部分按下去。


王金战:所以对于家长来说,第一,培养孩子,不要光盯着孩子的分数,一定要先关注孩子,要关心别人,要心态阳光,有一种责任感,逐步培养这些东西,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光盯着孩子的分数,反而孩子会一无是处,这是对家庭提出的要求。

第二,家长一定要放手。鱼缸里肯定养不出大鱼,温室里也长不出参天大树。现在有大量的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包办代替,孩子没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就喂孩子吃饭,因为不喂他就不吃,不吃就挨饿,现在有几个孩子饿着的?都是营养过剩。结果孩子一上幼儿园,老师也喂不过来,然后别的孩子十几分钟就吃饱了,被家长喂的孩子一口菜都吃不进去,没人喂他,就挨饿了,这就把孩子的能力给剥夺了。


现在与其说是对青少年提要求,不如说青少年的很多问题的根儿都在家长身上。我记得有一次,咱俩在厦门的家庭教育论坛,我说家庭教育不是让家长们学怎么教育孩子,所谓家庭教育是教育家长怎么当家长,现在最不需要教育的就是孩子,现在最需要学习的是家长。所以把家长的理念改变过来,那一批孩子就被挽救了,首先要放手,家长不放手,孩子永远长不大。

俞敏洪:当孩子们本身已经遇到了这样的家庭,家长过分管理孩子,不给孩子更大的空间,也剥夺了孩子的某种自主权,孩子们本身应该怎样反抗或者怎样摆脱这样的局面,让自己成长?

王金战:我们办的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

俞敏洪:尽可能减少家长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王金战:对,现在家长们投诉学校成为常态,孩子在学校受了一点委屈,回家一说,家长就开始投诉,弄得老师们一惊一乍的,都不敢当老师了。我那天说,当全民族都在牵扯教育的时候,这个民族一定会得到报应,现在就进入了这种恶性循环,家长管不了孩子,老师又不敢管孩子,弄得孩子放任自流。

俞敏洪:老师确实不应该严格过分管孩子,一管,孩子一告状,家长就打到学校来,常常到学校来吵架。

王金战:但经过我的仔细分析发现,凡是那些经常投诉老师和学校的家长,基本上他们的孩子都是问题孩子,如果通过咱们的呼吁,能让家长们如梦方醒,就能拯救一批家庭。所以我们学校迫于无奈,就全寄宿,从头开始就住在学校里面,孩子们独立性更强了。我们会保证孩子每天睡眠8个小时,每天锻炼1个小时,孩子们睡眠得到保障,精力充沛,身体又能得到锻炼。现在有作业熔断机制,怎么熔断?孩子回家,老师布置了大量的作业,孩子11、12点都做不完,在我们学校,高中10点10分熄灯,全部睡觉,大家的节奏感就上来了,效率就高了。所以我不跟24小时去争,我就抓效率。

俞敏洪:学习时间长,远远不如学习效率高。



俞敏洪:你当一线老师当了40多年,你觉得中国老师身上有哪些毛病应该改掉?我觉得有时候一些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是老师们造成的,而不是家长们造成的,当然家长和老师合起来,心理问题就叠加了。

王金战:我觉得可以聊三点,第一,缺乏热爱;第二,缺乏学习;第三,包办代替。关于第一点,有一句话说,人生三个境界:就业、职业、事业。现在很多老师把当老师当成就业,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

俞敏洪:某种意义上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热爱,只是把它当成普通工作看待,而且到别的地方也不好找工作,每年教师的需求量也很大,索性考进来,接这么一份活,拿这么一份工资,把我备的课讲给学生听就完了。


王金战:对,他们不把教师当成一种事业,只当作一种就业的手段。而且当老师本身待遇不会很高,不光中国,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教师这个职业就是相对清贫的,没什么更高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老师又把它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有些人就生气,把气撒到学生身上。这些不具备更高师德的老师混进了教师队伍,而且一个老师面对着50多个学生,对应的就是50多个家庭,一个老师如果缺乏教学艺术或者教学品德,可能就会影响50多个家庭。


  我很担忧这件事,所以我会呼吁老师们一定要把教师当成事业。苏霍姆林斯基有三句话: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我就是把教育当成事业的人。


俞敏洪:你属于献身型。



王金战:我收获满满,培养的学生也都郁郁葱葱。既然从事了教师,一定要为了你个人的成就,培养一批更优秀的学生,一定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千万别当成就业的手段、养家糊口的平台,这样你永远找不到成就感。


第二,现在的老师缺少学习。教师面对着面向未来的学生,但老师只有上大学期间学的那点东西,以致于现在有一大批不学习的老师逼着孩子们学习。他们墨守陈规、固步自封,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也不去学习,都不想走出舒适区。

俞敏洪:每年上的课是重复的,讲到最后连备课的时间都省下来了。

王金战:像你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你这个人老是折腾,你老是愿意冲出所谓的舒适区,不断挑战自己。我记得“双减”一落地,你们就顽强地寻寻觅觅,后来我听说你要做农产品,我就为你捏一把汗,我觉得这个行吗?但你又做成功了。现在你做文旅,我能感觉到你在大自然中的那种绽放,那种全情投入,真的使我大开眼界。你就是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我确实叹为观止。


俞敏洪:学习无止境,努力无止境,眼界无止境。

王金战第三个问题,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但现在很多老师上课就是满堂灌、一言堂,不给孩子任何思考的余地。重要的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老师大量地讲,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剥夺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后老师累得半死。

俞敏洪:就像父母把孩子的事情都包了,到最后孩子觉得累,父母也觉得累,是一样的。


王金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生能干的事,教师包办代替,教师就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权利,老师上课讲,自习也讲,结果把孩子学习的时间给剥夺了,这是现在中国中学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

俞敏洪:这三条真的非常到位,中国的部分老师不学习,不给孩子创新的机会,不把教师当成热爱的事业。老师如果没有对知识的热爱,没有对学生的热爱,真的不能当老师。

王金战:是的,我有时候给我们集团的老师讲,你们如果把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你又这么辛苦,你绝对没有成就感,请你抓紧离开,但如果你在我们的平台上,请你一定要把它当成一个事业,当作一种热爱,用一种献身的精神来从事这份事业,你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俞敏洪:我觉得中国的部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功利心和分别心太重。功利心在于,他会非常认真地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而不是你说的有教无类。他们也没有抱着仁慈心对孩子们一视同仁,如果这个孩子家庭背景非常好,老师就会对他非常好,这带有功利目的,当然也有分别目的。还有一个分别心跟家庭背景没关系,他对好的学生加倍地好,对差的学生完全疏忽,甚至讽刺打击,这样造成差的学生心理更加失态和失衡。我觉得有两种人是不能有功利心和分别心的,一种是老师,一种是医生。医者医命,老师医心,如果医心和医命的人最后都有功利心和分别心,这个行业就乱套了。

王金战:是的。


俞敏洪:现在有个现象,中国的大学越来越多,但孩子们的内卷反而越来越严重,我们当初是没什么大学,大家不得不拼命努力考一个大学,1978年的时候,报考人数610万,今年的报考人数是1300多万。

王金战:现在的剧场效应,大家都对孩子施加压力,其实现在考大学越来越容易,但现在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还是盯着分数、盯着排名。当然,我觉得当今时代,我们不鼓励内卷,但内卷如果能卷出一批英雄豪杰、国家栋梁,那也值了,就像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那是更艰苦的,卷出一批将军和元帅,那个卷就值得。

俞敏洪:但现在卷不出来,你不卷,能上清华、北大的人也是这么多,你卷了,也还是这么多,能上名牌大学的学生,70%、80%还是那批人,结果那批学生因为卷,就卷成心理上的重大压力。说到这里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比较沉重但又不好谈的话题,中国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你从事基础教育40多年,对这个问题肯定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王金战:我曾经在我的一个视频里发表了一番“谬论”,但成了一个爆款,我希望国家的中小学压缩到10年,小学五年,中学五年,中间没有中考。现在的中考是内卷很严重的一个部分,去掉中考,内卷就轻多了。


  现在孩子刚上初二,你不考试学习就考不上高中,但中考对于一些尖子生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现在青少年老是学习过去的东西,他不感兴趣,让他接受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东西,这些孩子学得还快乐,还有挑战性。而且压缩掉两年,中间没有中考,五年中学之后再分流,一部分走大国工匠,一部分走理论研究。我看两会上也有很多代表提出来这个思路,我在我的平台上发布以后也是好评如潮,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


俞敏洪:现在18岁上大学,到22岁毕业了都找不到工作,如果让大家16岁上大学,20岁毕业找工作,不更加麻烦吗?

王金战:现在每年退休的就有一千多万人口。

俞敏洪:国家还在讨论延长退休年龄呢。


王金战:假如从现在开始推,这批孩子长大以后正是国家人口下降、严重缺少劳动力的时候,高中一分流,比如名牌大学,过去有文科、理科,现在把名牌大学也分成两类,一类招技术型人才,一类招理论型人才。现在一些大学生四千块钱一个月找不到工作,结果想招一个农民工、木工、瓦工,一万块钱可能招不到人。现在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到蓝翔技校重新回炉,再去找工作。

俞敏洪:研究生毕业送外卖。

王金战:所以我觉得真的要好好研究研究。



俞敏洪:我当全国政协委员的时候提过很多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提案,但没起到太大的作用。我曾经提出过,因为中国的卷,最核心的要素来自于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都分成了优秀学校和普通学校,一个城市优秀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中国几乎全部是公立学校。这些优秀学校是怎么来的?是因为这学校的校长和老师,或者原来的历史基础让它变得非常优秀,所以我就想,要想让孩子不卷,家长也不用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就要从根儿上消除所谓优秀学校。


  消灭掉不是说把学校关掉,而是说,既然学校优秀的起因是这个学校的优秀老师、优秀校长、优秀基础,有没有可能在一个地区内的老师们和校长们,每过三年就抽签轮岗一次。比如王老师在人大附中,你抽到了北京的温泉中学,你也得去,如果你原来在公社的时候都能把学校弄得那么好,你可能过几年也能把温泉中学变成一个好学校,但你不能永远待在那,否则温泉中学就变成大家卷的学校了,你再一抽,又抽到了更远的中学,这样好老师不就开始全区流动了吗?家长也不用非得到某个学校了,家长心态就平和了,孩子也无所谓了,反正孩子也是抽签就近上学,现在一个家庭为了好学校,孩子一天能走30公里去上学。


王金战:特别是在北京,这种事太普遍了。

俞敏洪:我个人感觉,只要是一套好的教育体系,孩子在哪个学校都会有学习的热情,甚至在压力小的情况下,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因为他没有这种互相攀比的压力。到了高中,学生也都有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就像我们当初都是农村中学出来的,后来不也都考上大学了嘛。

王金战:对,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和艰苦,甚至是生活中的一些不公,也没有那么多消极,反而都比较乐观地面对。

俞敏洪:在中国,由于这种教育上的好学校、差学校的历史性因素,中国培养了一批“校长贵族”,现在一些优秀的小学校长、中学校长、高中校长特别牛气。

王金战:越是大城市,越突出。

俞敏洪:因为越是大城市,有权的人就越想把孩子送到那个学校,而且他们手中的权力和资源很大,就形成了超强的、叠加性的不公平。

王金战:你说的那些话题,我也是感同身受,但话又说回来,我现在干的是什么呢?我其实已经退休了,我为什么办这么多学校?因为我们没法改变人家,也没有什么位置,说话也没有份量,但我自己办几所这样的学校,对困难重重的基础教育带来一抹亮色、一点改变,也挺好。


  我们集团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口号,第一句话是“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你内卷不讲前途、不讲心态、不讲理想,光考虑分数是不行的,但如果让孩子们带着一种责任、激情去学习,效果就完全变了。我们有六大办学特色,就是“名家之校”“点燃激情”“高效课堂”“精细管理”“集团联动”,特别是最后一句叫“多元发展”。


  我觉得现在国家在高考改革上也越来越开放,我们考大学的时候就是文科、理科,但现在考大学有21个路径。


俞敏洪:怎么有那么多路径?

王金战:过去我们上学就是要么文科、要么理科,现在新高考的3+X是20种组合,学生选择的余地就大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内卷呢?真的没有理由。所以我现在这些学校就尽量给学生的成长构筑一个人才发展的立交桥。

俞敏洪:在你的这种管理下,你的学生上名牌大学的比例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王金战:大大增加,包括我在人大附中带的一个班,13个学生保送清华、北大,10个耶鲁、剑桥、牛津。

俞敏洪:充分尊重了他们天赋和兴趣的发展。

王金战:对,所以我没觉得这些孩子当时学得多么累,但他们最后的结果都很好,都找到了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现在有一句话,马和牛赛跑,牛肯定输了,但这不能证明牛的无能,而是安排这种比赛的人的无知。孔子两千多年前讲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仔细想想,现在教育还得回归到本质,别光喊口号,搞运动,教育不能喊口号,要尊重规律,因材施教。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一家几个孩子,也都各有各的前途,各有各的性格。

俞敏洪:对,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王金战:国家高考政策的改革也得往这个方向发展,家长们和学校再一配合,这个环境就有望得到比较好的改善。

俞敏洪:你觉得慢慢会改善?

王金战:我就是做这件事的人。为什么我说我一根筋,我一头扎到基础教育上,我也没精力办更多学校,就办了十多所学校,这十多所学校对我压力也挺大的,但我每一所都办得红红火火。我感觉自己现在更没有退路了,但我一定把现有的学校做到最好。

俞敏洪:你手下有十几个校长,这些校长都是你的弟子吧?

王金战:有些是我的博士生,有些是我这几年培养出来的。学校风气正,能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俞敏洪:说不定你能做出一个示范来,不管是公立学校体系还是民间教育体系,慢慢就向你模仿,开花结果的有可能越来越多。

王金战:我期望能出现这样的情景,所以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俞敏洪:今天时间差不多了,我来介绍一下你的这几本书。我先介绍一下我认为最综合的一本,叫《怎样让普通孩子成为英才》。这本书不光适合孩子们看,也适合家长们看,是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阅读的一本书。书中讲了王金战老师对于学生遇到事情的综合教育理念和解决方法以及案例分析,语言非常通俗易懂,案例非常生动,而且每个案例都有名字,意味着这个学生实实在在当过王金战老师的学生。

  这本书总共分了十个部分:第一,学生心态的调整;第二,发掘学生的天赋;第三,如何突破学业障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四,如果面对青春叛逆期,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应对,孩子们应该如何正视自己的青春叛逆期;第五,如何培养孩子好的性格,包括培养孩子坚韧、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第六,家长和孩子之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面对中学生的家长,沟通的要领是什么,我们怎么对孩子表示尊重;第七,如果孩子早恋,孩子应该如何应对,作为家长应该怎样尊重、宽容以及如何对孩子进行引导和选择;第八,如何应对电子游戏,现在孩子压力越大,越容易陷入电子游戏中;第九,为什么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如何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人格,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爱与良知的能力,培养孩子学会合作、开放思维的能力;第十,怎样应对新高考,如何选好专业,以及如何建立自己未来的志向,让自己变成一个有使命感的人。在这十个主题下面,王金战老师都用了大量的故事,包括历史上的故事、历史人物的故事、现代人物故事、科学家的故事,也有一些同龄人的故事,让大家读完以后能对这个主题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这本书我从头读到尾,是我读到的关于孩子成长和教育理念的非常好的一本书,也是王金战老师所有的书籍里,教育思想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因为它在方方面面讲述了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是作为家长需要关注的,有哪些是作为学生应该关注的。王金战老师教过上万个学生,他的不少学生也非常成功。尽管读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怎么王老师的学生不是去清华就是去北大呢?但其实很多孩子在之前是连大学都上不了的,所以很多王老师的做法,家长基本可以拷贝过来学习。

王金战:我说说写这本书的初衷,我过去写过一本《英才是怎样造就的》,销量接近一千万册,畅销了二十多年,但随着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新高考的出现,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们的背景和心态也跟原来不一样了。现在家庭教育的环境比过去还要糟糕,家长们、学生们有各种问题纷纷来求助于我,所以我就在那本书的基础上做了全面的升级、改版,浓缩为让普通孩子也能成为英才的十条路径。


  我当时就感觉这本书最适合在你的平台上做首发,因为你的粉丝不少也是孩子的家长,而且“怎样让普通孩子成为英才”,你不就是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吗?一个农村孩子,历经磨难挑战,最后走到这一步,令全世界为之敬佩,我觉得我这本书就是为你写的那种感觉。


俞敏洪:我已经不用读了,我已经是过来人了。“成就英才的关键支点”是一个系列,一套是12本书,基本是针对孩子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每一个年级都有一本成长之书,主要讲每个年级到底应该关注什么,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加完善、更加优秀的学生。今天我们带来的是三本,一本是专门给高一学生写的,绿色的;一本是蓝色的,专门为初一的学生写的;还有一本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写的,黄色的。


  以高一这本为例,主要是写如何让高中生有良好的心态,有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志向:“无奋斗,不青春”“做人德为”“目标是前行的灯塔”“划好自己精彩的人生”“良好的人际环境助力成功”“尊重、宽容是一种美德”“学会赞美别人”“做自己时间的主”“勇于创新争先”“兴趣让你拥有丰富有趣的人生”……十个主题。到了高中这个阶段,对应的这些主题跟王老师写的通识主题是相近的。


王金战:这三本书是怎么回事呢?我这人可能有点自作多情,我确实感觉现在中国的基础教育、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误区,现在的孩子们内卷,作业、作业、作业,考试、考试、考试,把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甚至一些心态都给弄没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吃着老百姓的饭,操着皇帝的心”,我教学40多年了,我必须为中国的中小学生写一本与学科无关,但比学科更重要的书。


我挖空心思找了50多个教育方面的、有情怀的老师们,研究着要给中国的中小学生写这么一套书,这套书不是同步教材,不是同步作业,不是同步练习,而是就他们的心态、理想、志向、方法等方面展开,看看一年级应该关注什么,二年级应该关注什么……所以一个年级一本书,每一本书有十个最重要的专题。这12本书,从一年级一直到高三,12个年级,一个年级一本,高三的这本已经写完了,明年三月份就出齐了。高三的学生应该关注什么呢?新高考、高考志愿、高考怎么冲刺、怎么面对难题、大型考试考差了如何面对挫折……现在我每天都面对家长和学生大量的求助,我也在挖空心思想,我得通过一本书把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所以这本书比《怎样让普通孩子成为英才》厚了很多。

俞敏洪:今天我们时间差不多了,王老师还有什么想说的?

王金战:虽然我学历不高,地位不高,但我是很孤傲的一个人,但我这么多年对俞敏洪老兄是由衷的敬佩,一方面你干了这么大的事业,另一方面,你的一些思维、责任担当,很令我敬佩。


  我是个一根筋,一心一意想做中国最好的基础教育,我这辈子就干这一件事,目标是为强大的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希望我写的书也好,我的观念也好,能让更多的人得到、知道。你在百忙中,希望咱们有机会到一些中小学里去讲讲。


俞敏洪:对,要去现场讲,学生和老师才会认真听。在网上讲,只要稍微有点事情他就放在一边了,后来我发现我到中学去演讲,那个影响力才是非常深远的,所以在平台上讲,看上去人多,实际上影响力比较小,深入性非常弱。


  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两件事情:第一,我们做一次“教育的吸引力”的对谈,变成你的另一本《怎样让普通孩子成为英才》,我们谈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变英才,我们谈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第二,我们出于过来人的责任心,可以到一些中小学给孩子们、老师们讲课,让他们都同时得到启发。


王金战:在现场讲,效果一定非常好,然后再把它录下来,不断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平台上播放,有时候一句话、一件事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们也不需要更多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咱就是为中国的教育鼓与呼,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俞敏洪:同意,我去给你当主持人,你来讲,因为你在教育方面的思想深度和对教育的理解比我强太多了。

王金战:今后也期待有更多的人站出来为中国的教育鼓与呼,提供更多正能量。俞敏洪老兄是中国一个干事创业的典型,特别是你在新东方刚成立之初的那句话,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鼓励了一批年轻人。

俞敏洪:我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生命的一个过程。


(2024年12月26日对谈现场


王金战:所以你是一个非常励志的典型,我们每个学校都有复读的学生。

俞敏洪:你也把我作为榜样了(大笑)。

王金战:面对没有复读的学生,我也会把你作为榜样。你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都非常厉害,面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问题,但我们不回避问题,我们希望能有正能量来引导解决这些问题。

俞敏洪:我们一起努力!那我们今天的对谈就到这里了,大家再见!


图片来源:本文未标注图片均来自于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