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古人云:“亭者,停也。”
亭是指有顶无墙,
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
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
现代亭的形式已不再局限于
以前的条条框框
而是各种造型与创新
下面这几款亭,灵感多源于平淡的生活
设计们尝试新的理念与材料
大胆创新的同时考虑人与亭之间的互动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更多关注点在人群上
使之具有功能性的同时,不乏艺术
它独具一格,意趣盎然
里昂·花卉观景亭
景观亭坐落于索恩河畔,设计灵感来自于玻璃温室。设计师试图营造出在丰富多彩的植被环绕下向上漫步的空间感受。
景观亭的设计与一家专门的温室公司合作创造,公司的专业性使得设计团队可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成本可控的结构。建成后的景观亭与另一个名为“Habiter”项目位于同一个空间中。它邀请游客在垂直生长的花果园中漫步,进入眺望台可以环视周围的景观。作为一个俏皮的装置,景观亭弥合了建筑内外部的空间、打破了建筑与自然和界限。核心部分和延伸出来的结构上都悬挂了绿色植物,刺激游客的感官体验。
越南-水畔竹亭
曲线的平面环绕着湖面中心举办活动的舞台
这个亭子也是个餐厅,毗邻着道路,为了创造出一个私密空间并且让顾客免于被主路上繁忙的交通打扰,餐厅的地面微微下沉,略低于道路。从繁忙的主路步入竹子拱顶之下的就餐区,一片天然湖泊便出现在了眼前。十二丛向上“生长”的竹子支撑着屋顶,形成了半室外的就餐区。曲线的平面环绕着湖面中心举办活动的舞台,同时也营造出一种亲密的氛围。
建筑师采用了Tam Vong和 Luong两种竹子建造竹桩,它们不同的材质特性对建筑结构至关重要。越南人用自然传统的方法让竹子达到高质量高耐久性的建筑材料要求。这种自然的处理方法也有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半室外的就餐区
竹桩下的空间满足了自然通风的要求,并且邻近的湖泊湖水蒸发也让这里更加清凉。后勤服务区域位于一栋单独的建筑之中,墙体以一种地域特殊材料-红土砖搭建而成。这些橘色的土质砖同竹子结构一起表达了传统的地域性建筑语言。建筑提供的空间让人们可以感受到与越南北部地域文化的强烈关联。开敞空间的运用和自然材料的使用让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中国香港-悠酷凉亭
“一切色彩皆以化入,声音与气味,且如曲调般绝美地鸣响。风翻动林叶,我知晓它们的话语。”
——《
盲女
》莱纳 · 玛利亚 · 里尔克
悠酷凉亭以二十八个不同大小和物料做成的圆盖子立在柱子上,风晃动了圆盖子上的条子,条子上的漂亮颜色把夕阳折射出七彩的影子在草地上。亭子凝固了时间,气氛,把途人的脚步减慢了,停下了,让人坐下来,躺下来,休息下来,看看那天空中凝固着的那彩色的空气。
香港人工作忙碌,住的地方那么小(尤其是那些只有二十多平的”所谓叫做家”的房子),优质又悠闲似乎离生活很远,设计师决定要透过建筑艺术把群众带到户外去,让风拨一下自己的头髲,让小朋友滚一下地板,于是便设计了这个「悠酷凉亭」。一阵清凉拂过,阳光洒落,七彩光环编出新的衣裳,随风摇动,在地上交织出人与自然的游戏。
法国-半透明景观亭
半透明
这个景观亭同时还是临时展馆,由模块化的高科技材料组成。
灵活多变的外貌
建筑师以金属框架为结构,覆盖全新的半透明材料,阳光透过这些透明材质过滤出绚烂的色彩,营造出别样的展览氛围。彩虹色的折射光芒恰如其分的表达了建筑师的设计美学。展馆以灵活有机的外形与环境相适应,完美呈现了“自然在建筑之上”的设计思想。
将展品以多样的形式呈现给参观者。融于展厅结构的充气座椅,提供给来访者别样的体验形式,使人多方位感受展厅氛围。
充气座椅带给来访者多样体验
美国-筷子小商亭
小商亭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