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权之声
中国最具影响力女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胡慎之  ·  你在用自虐,表达忠诚 ·  3 天前  
武志红  ·  8张图,一眼看穿你的隐藏人格 ·  22 小时前  
壹心理  ·  和咨询师直播连麦答疑 ·  2 天前  
壹心理  ·  活爽了的女人,从来不在性上亏待自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权之声

“这些不过是人类的共性,没必要特定划到女生身上。”| 关于女大学生污名的18种回应

女权之声  · 公众号  ·  · 2017-04-14 23:59

正文

   


近年来,女大学生这个群体在媒体和社会事件里经常作为这样的形象出现:女大学生为了买名牌卖卵、代孕、裸贷;女大学生做直播,出卖软色情;女大学生贪图富贵被包养;每个学校的“保研路”上,总是流传着无知好骗的女大学生受到伤害的传说…… 


这真的是女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吗?为什么这样一个本来充满青春活力,代表了有无限潜力知识女性的群体,会被打上“单纯”、“无知”、“爱慕虚荣”、“脆弱”的标签,供公众和媒体大肆意淫赏玩?


本期#女权乱乱谈#——女大学生招谁惹谁了?在此精选出18位粉丝的留言与大家分享。愿更多人能够加入破除偏见与污名的行动中。

   

                                                                                                        

01



亚洲社会对女生的标准就是清纯可人、小鸟依人、聪明但不能比男生更聪明,所以不难怪她们具有“单纯”、“脆弱”、“无知”的标签了。这大概不能怪媒体篡用词藻,因为一个“清纯可人”、“娇弱”的女子对丈夫来说是有用的,而对于在社会中奋斗来说,却是无用的。

 

02



不得不承认,我身边仍然有一部分女孩子觉得“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当然这是个人价值观问题,无法去下好坏的评价。但我觉得她们始终活在“他者”的眼光中无法挣脱,我想男权社会最成功的地方不只在于如何抬高男性的地位,而是将潜意识灌输进女性的思想中并让她们认为这是自我意识,是理所应当的。

 

03



从民国有女大学生这个词开始就在污名化吧,陪酒陪聊被包养,爱慕虚荣又放荡无脑——这就是媒体意淫出来的女大学生形象吧。被意淫的重灾区还有女教师、女护士、女秘书,只是因为你是一个女人,所以你天生被男权的社会消遣。无耻之尤又无可奈何。


04



我每次看到那些“女大学生……”的新闻,还有底下那一堆女大学生咋样咋样的神奇的评论,我都很想问问:我们的男大学生呢?男大学生难道都沉迷于学习与社会隔绝了吗?只有女大学生每天都那么无聊的"生事"吗?这种大肆报道女大学生多么无脑的新闻和评论,不过是一些无聊的人抨击女性抨击女权的手段罢了!


这些无谓的人就只会说:“要女权的是这些女大学生,做出这种事情也是这些女大学生啊!”对于这样无知无理的污名,我有一句脏话一定要讲!!!!


05


继女博士之后,连女大学生都要被污名了,这简直是男权社会要把物化女性和愚化女性发展到极致以为既得利益者们服务。如果不是因为蠢到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全面的话,那就是居心叵测不得不防了。


06


男权社会对于知识分子女性的一种身体上的窥探,本质上是既充满色情意味,又反智主义,并借此贬低女性,文革时期的“女知青”也是如此。


07



可能我们在看到这些媒体的报道之后真正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女大学生被伤害,为什么一些女孩子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是不是因为我们的社会鼓励年轻女性物质消费和践行享乐主义,对女孩子们价值观的扭曲造成的呢?为什么校园里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有侵害女孩子的机会呢?其实可能这已经不仅仅是女大学生们的问题,男孩子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些现象最本质的还是女性面临的社会歧视与压迫。而这歧视和压迫是错误的。错误的。错误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就像知乎上说的,咋没有男大学生裸贷呢?


是啊,咋没有呢?


08



槽太多,只要媒体想,哪个群体在中国不能被污名化?尤其与“性”、“钱”搭上边的。明明有很多更好的报道角度,深入挖掘背后社会文化问题,偏要选这个,吸眼球就这么重要?每天打开手机浏览器头条也都是差不多的调调。把所有问题归结为道德,狐狸精和祸水。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影响很深远啊,看来革命不彻底。


09



(给女大学生)贴标签说到底就是懒。


10


刚好今天看完了一部关于美国大学校园性暴力的纪录片《猎场》(《The Hunting Ground》),至今触目惊心,所以来谈谈内心所慨。纪录片中讲述的是一群被校园性暴力伤害过的姑娘们,然而当她们选择站出来为自己申张权利时,不仅受到了校方的阻拦,更被社会上的那些流言蜚语所伤害。人们为犯罪者开脱,把矛头指向无辜的姑娘们。看到的那一刻,真的挺心疼的,更甚的是,弹幕里也吵成了一片,有好几个人说姑娘傻才会干傻事,看到这些言语心都凉了。正如这部片子的主题曲中所道的,想必也是最好的回答了——除非你身临其境,你不会了解那感觉;你凭什么谈论,只有当你经历过我所经历的。



11



很奇怪为什么不去指责下圈套伤害他人的人,而是反过来指责受到伤害的群体。有男生受到伤害可能并不会引起这么多关注和标题党轰炸,甚至针对男生的圈套几乎也没见过。这又是为什么呢?社会教我们提防他人,提高警惕,但不去指责施加伤害的过错方。作为一名大三女生,我同样看到同龄男生甚至其他年龄段任何人的爱慕虚荣,是个体差异不是性别差异。这些不过是人类的共性,没必要特定划到女生身上。


12



同样是人,有些错误,男女都会犯,但是每当事情发生在女人身上,就会成为“女人都xxx”、“女人果然做不了xxx”的性别刻板印象的事实验证。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女大学生也总是因为其性别受到更多的关注,类似的情况还有女性司机。个人认为,这都是对女性群体的抹黑和丑化。


13



男大学生依然会打架斗殴、买游戏卡被骗,却不会有这么一种标签去“总结”他们。我觉得这可能还是因为社会依然把男性作为服务主体,而女性在大多情况下还是客体和被凝视评判的对象吧。作为一名女大学生,就像作为一名女人,我已经几乎习惯了这些“标签”、这些“凝视”。第一反应常常不是说“这些标签太片面”,而是和标签里的那种人划清界限,这也是一个我应该反思的地方。


14


女大学生其实和女司机的妖魔化是一样的,他们真的看不见男大学生拿硫酸泼狗熊来着,男大学生给舍友下毒来着,男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障碍骚扰女性自杀跳楼来着?!好容易有个女大学生违背了“社会风化”能不赶紧跳起来骂?


15


奢侈等作风从来就不是女孩子的专属,男生也会这样的。而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也照样可以艰苦奋斗,省吃俭用。正因为种种关于女大学生的谣言被不假思索地疯狂传播,导致本来很优秀的女大学生也无辜中枪。


16



有些人常常一概而论地说女大学生都如何如何,但是我们注意到“女大学生”这个标签,并没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男大学生”的概念。仿佛男子上学是自然而然,女子念书深造就需要拎出来讨论。所以我想,这大概也只是男权社会创造的伪命题吧,毕竟女人是被社会塑造的“第二性”。


17


一方面确实存在故意污名化、标签化女性的群体,比如微博下的打分盲众,为了站队方便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标签——直男癌;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刻板印象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的偏见,媒体为了爆点和流量也在加剧这种倾向,很多时候不自觉地就会陷入诸如“漂亮女性实力不够”的陷阱。诚然这种污名绝无正当性,但同它的战斗并不能只是单纯的反对和愤怒,需要有组织有行动地投身到社会变革之中。


18



我觉得将对女大学生女博士的污名化做对比是很有意思的。“大学生”似乎是褒义的,“女大学生”则不是。“博士”也是纯褒义词,而“女博士”也不是。“女大学生”常与“愚蠢”、“爱慕虚荣,“不知检点”等印象联系在一起,而等她到了女博士阶段,面临的就是“性格古怪”、“毫无魅力”、“齐天大剩”等标签。


仿佛两三年间学历上去了,之前鲜活的、让吃瓜群众浮想联翩的形象就一下子被抽干了血液,成了一具干枯的标本。同样一个女孩子,在时间间隔并不长,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没有太大变化的两个阶段,却面临两种截然相反的羞辱:她时而愚蠢地搔首弄姿,时而干瘪又无趣,这前后两种标签的矛盾,正体现了这种性别刻板认识的蠢与恶



#女权乱乱谈#往期直达:


“只想要快乐的话我还不如下楼去吃炸鸡”| 关于“女权主义会让人不幸福吗”的30个回答


“就像它暗示的那样,是一种像野草般生长的力量”| 关于“田园女权主义”的23种看法


“所有超出了他们理解范围的事情都被叫做#女权癌#”| 粉丝留言精选


“我在心里脱口而出:为什么你们不是女权主义者?”| 我的女权主义“出柜”故事


男老师夸奖我“立体几何比男同学还强”| 关于校园性别歧视的28个故事


编辑| 枣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