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门头沟区和昌平区灾后重建的一栋栋小楼、一条条道路直观地记录着两地的变化。要速度更要质量,在抢险救灾后,一公局集团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灾后重建总体思路,锚定把灾区道路打造成精品工程的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工程建设品质。
“门头沟永远是你们的家,随时欢迎再回来旅游打卡!”听闻一公局集团五公司灾后重建项目负责人武震环要走,北京门头沟区大台街道办副主任任艳晓特来相送,“不到一年时间,‘灾区’变‘景区’,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清千路这条通镇达乡、进村入户的通道,是你们一米一米抢铺出来的。”任艳晓动情地说。
经过灾后重建交通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清千路已变成京郊旅游的主干道。公路建设过程中,本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造、高效率推进的目标导向,一公局集团充分征求当地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意见,对公路线型和弯道不断动态设计、优化调整,尽可能规避山洪塌方地段。
清千路途经地段路况差、山势陡,地形复杂、地质多变,项目团队发挥“铁脚板”功夫,加强现场踏勘,如同绣花一般,“点对点”做方案,实现“一段一策”个性化设计。经过连续10个月的持续攻坚,项目团队提前1个月完成了17公里道路修建、10万多立方米挡墙的砌筑任务。如今,门头沟区面貌焕然一新,因灾受损的景区恢复开放,全区正常营业的精品民宿超过到100家,各大商圈也已正常开业,文旅产业全面复苏,烟火气满满。
而在昌平区流村镇,原来村民们东西比邻而居,如今住上了楼房。受灾村庄异地迁建项目为北京市首例迁建安置上楼项目,也是流村镇首批受灾群众的保障房工程,一公局集团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联合体,以人性化的设计、绿色建筑理念和前沿的科技应用为核心,提供优质的设计方案,保证受灾迁建项目配套设计一应俱全。
项目总建筑面积3.89万平方米,将解决韩台、发电站、北照台3个村庄共600余人的住房问题。针对防洪、抗震方面,新建回迁房抗震烈度达到8度,周边沟渠标高远高于20年一遇水位线0.5米以上,村内运动场地、公共绿地等公共空间,平时作为社交广场,及时切换成安全应急场所。以村落换楼房,将改变以家族为圈、以村庄为界的传统观念和生活形态,为当地村民换来更加舒适、便捷的现代生活方式。
10月17日,流村迁建项目所有住宅楼栋全部封顶,现场,项目经理米佳琦带领3个村村民代表参观样板间,详细介绍施工过程、房间分布等房屋信息。“参观样板间让我们感受到了新居的安全感,村民们都盼望着早日搬进新居。”韩台村党支部书记韩瑞稳说道。
此外,在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进程中,一公局集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灾后重建进程,走出一条因绿而美、就业带动、促进文旅的特色灾后重建发展之路。
“你们不仅帮我们建设美丽家园,还给我提供了工作机会,实在太感谢了!”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草甸水村村民韩先生激动地说。
韩先生是草甸水村受灾村民之一,潭柘寺镇异地安置项目进驻后,他成为了项目环保清扫队的一员,在建设新家园同时还有一份收入,想到这些他不由得嘴角上扬。
项目建设不仅给受灾村民带去了新的希望,也为周边民宿、餐馆、商店、快递等行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你们来了,我的餐馆天天爆满,繁忙的同时我的收入也成倍增加。”兰州拉面店长笑着对项目王师傅说。潭柘寺镇拥有历史悠久的潭柘寺景区和网红打卡地“檀谷商圈”。潭柘寺镇在设计安置项目之初便兼顾了文旅产业发展,为打造精品民宿集群奠定了基础。新房在满足村民居住需求的同时,还具备开设民宿的条件,可以实现民宅变民宿,提升村民经济收入,让大家既能安居也能乐业。
“草甸水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现在有很多都盘算着新村建设好后回乡创业,为自己家乡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草甸水村村支书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