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位于重庆市綦江区的藻渡水库项目提前33天完成运料道路全线建设,为后续围堰截流和大坝填筑打下坚实基础。
藻渡水库工程由上航局、二航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承建,工程任务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兼有水系连通、环境保护及发电等综合利用功能,建成后可有效提升綦江流域防洪能力,新增年供水量约1.79亿立方米,惠及渝南片区343万群众。
藻渡水库要建一座高约104米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需用到约188万立方米的砂岩石料进行填筑。“结合地勘条件和施工需要,项目计划将距离大坝近5公里的一处山体设为大坝填筑料的料场,名叫白鳝田料场。”项目工程部副部长范恒介绍,“为此要修筑一条从大坝到料场的便道。”
这条便道设计全长约4.3公里,要在高山密林之中开拓而出。其中临近民房段接近大坝溢洪道附近,是运料道路的必经之处。这里原始地形为陡峭崖壁,最高处超过50米,涉及大量削坡开挖作业,安全风险高、技术质量要求高,成为制约运料道路贯通的关键环节。
为避免对周边民房造成损害,项目部起初采用传统机械开挖的方式开辟临近民房段道路,但是岩石强度大,作业面狭窄,工效极低。“不敢挖,也挖不动,挖出来的坡面也是凹凸不平,同时进度也严重滞后。”作业班组负责人王俊有些为难地说。5月底的一次生产例会中,项目协作队伍就6号道路施工进展作汇报。项目执行经理段振益介绍道:“一级坡已经机械开挖大半个月,通过统计发现效率质量都不如人意,如果能保证安全质量,那么爆破开挖的方式是最快的。”
然而地势险峻、边坡高、保护房屋多且距离近等复杂环境,让项目团队对采用爆破工艺表示担忧。项目常务副总工董伟打断了大家的讨论:“如果采用精细化控制爆破技术,应该能减轻爆破振动对房屋的影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爆破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董伟所说的精细化控制爆破技术,相当于在高边坡上做“微创”手术,通过定量化爆破设计、精细化爆破施工对爆炸能量释放与介质破碎、抛掷等过程进行精细控制。
董伟带领技术团队召开数次研讨会,对多个方案进行论证推算。最终他们选择采用“深孔台阶松动爆破+单孔单响”的爆破方法。为验证方案可靠性,项目部决定先做一次爆破试验,采用一种智能爆破测振仪监测振动情况。
6月5日,试验现场共布置4台爆破振动监测仪,爆破完成后,振动仪采集的各方向质点峰值速度值均小于每秒1厘米,满足爆破安全规程要求。根据试验结果,试验人员结合振动数据修正相关参数,进一步优化单孔装药量、起爆时差、孔排距、炸药单耗的取值,并重新设计深孔台阶爆破参数。
最终,爆破参数和方案得以确定。首次正式爆破作业前,技术人员对装药、联网、起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6月10日,随着起爆指令下达,7000多立方米岩石顷刻间被剥离。爆破结束后,各方经过检查现场,确认测点振动信号满足规范要求,周边建筑物安然无恙,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有了首次爆破试验的经验后,后续边坡爆破与监测流程井然有序。临近民房段高边坡施工效率实现翻倍,同时确保了作业的安全性与边坡成形的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