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最重要的,并不是射中靶心,而是无止境的“忘我”。
我们中国古代的贵族教育体系有“六艺”的讲究,也就是
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的“射”就是“射箭”,但是这种冷兵器时代的必备武艺现在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
奇妙的是,古代中国的思想传入日本,孕育了日本射箭中的“文射”仪礼。有一个德国人,叫欧根·赫里格尔,他跑去日本,学习了整整6年的传统“弓道”,写出了这本书——《学箭悟禅录》,又称《箭术与禅心》。
这是一本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奇妙小书,读后让人十分赞叹。
为什么一个德国人会对射箭这么感兴趣呢?
赫里格尔先生原本是海德堡大学的讲师。由于对东亚神秘文化的向往,他在40岁那年远渡日本,当上东京大学讲师,教授哲学。
作为一个爱学习的男生,在业余时间,他准备学习一门日本的传统文化。
正好他有个同事是法学教授,叫小町谷操三,已经学了二十年的“弓道”。熟人好办事,赫里格尔就求同事,向他的老师——阿波研造说情,拜师学艺。
阿波研造可不是一般人,他在日本被誉为“弓圣”,开创的流派以
“
一射绝命
”
为宗旨,将禅术与佛心融入弓道。
赫里格尔的出发点也很单纯,他原来在德国学过手枪射击,他想,射击和射箭很有共同点啊!会瞄准就行了啊,学起来肯定不难!
没想到,大师起先拒绝了,不肯教授“外国人”。直到这位德国人反复说,自己学弓道,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禅”,大师才勉强收下了这名弟子。
第一课就是拉弓,拉日本弓。
但是……大师
不许用“臂力”拉弓,而要用“神意”。
大师从不让学生练臂力、蹲马步。叫他们
拉弦只能用“两只手”,
胳膊和肩膀的肌肉必须要放松。
▲ 在日本学习箭术的赫立格尔(一看就很僵硬……)
这不可能呀!练习了很久,赫里格尔完全没有办法放松。他觉得,拉弦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怎么可能还放松?!那非得肌肉猛男才有可能吧?
错。大师说,射箭也不是为了锻炼肌肉,所以不能增肌扩胸。
于是练了几个月,他还是不会拉弓
。
大师告诉他,这是因为他的呼吸不对,要绵绵不断,形成一种节奏。
这下更痛苦了,他发现自己竟然不会呼吸!
于是赫里格尔又开始学习呼吸!按大师的教导,
吸气后要轻轻地将气往下送,让腹壁尽量扩展开来,屏一会儿气,再尽可能缓慢均匀地呼出。
略停后,又快吸一口气,一呼一吸,绵绵不断,以后便会渐渐地形成一种节奏。
等他学会“带节奏的”呼吸,并且与举弓、拉弓的动作能搭配上去的时候,整整一年已经过去了。
新的学年开始了。赫里格尔终于可以摸箭了。
赫里格尔心想,按手枪射击的常理来讲,只要稍微抖动一下,肯定会射偏。所以,
箭要射得准,
必须靠手稳
。
但是,大师仍然让他“放松”。完全“不要考虑怎样去射”。说要不经意的时候“张开右手”,而且“手要像婴儿的手一样无意地放开”,箭才能射得平稳。
赫里格尔实在搞不懂了,如果“保持放松”,那弓还没拉满,弦就脱手啦?箭也飞走啦?那怎么能射准呢?
他跟老师展开讨论:“拉弓放箭难道不是为了射中靶子吗?”
“
真正的艺术,
”大师高声说道,“
是没有目的、没有目标的!
你越是一心想学会以射中靶子为目的的射箭,你就越射不好箭,靶子离你也会越远。”
于是,赫里格尔更心塞了……
两年过去了。
第三年,大师继续教以前学过的练习:拉弓、定住、放箭。
赫里格尔心烦意乱,笨手笨脚,身子摇晃,欲哭无泪。
大师说,竹叶在积雪的重压下越弯越低,突然积雪滑到地面,而在滑落之前竹叶并没有抖动。
射手的手,也应该像竹叶那样,直到箭脱手而出。
射手甚至连想都来不及。
可是整整三年过去了,赫里格尔还是不能让箭“脱手而出”。
他心情抑郁,因为学了三年“弓道”,感觉啥也不会。
这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日本很可能有别的更重要的艺术值得学习,而他只学了三年拉弓!
一箭
还没有射出去!
他突然想到,“脱手而出”不是可以用技巧解决吗?放箭前拉久了,其他指头不知不觉地死死压住拇指,那把其他指头一松,箭不就飞出去啦?
他试了下,这方法,不仅箭快如闪电,而且会“像积雪滑下竹叶一般”。
没想到,大师看了一次,就气愤地离去。
赫里格尔无奈地向大师道歉,承认了自己“走捷径”的错误心理,重新开始练习。
他慢慢学会了,在学习弓道时,走过任何地方,都目不旁视,就好像世上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那就是弓道。
终于有一天,在射过一箭后,大师深深地鞠了一躬,突然停了课。
“刚才‘它’射出去了!”大师说。
然这一箭只是挨到靶边,但是,终于达到了大师说的“脱手而出”。
这时,四年已经过去了。
第五年,新的学习开始了,赫里格尔终于可以“射靶子”了。
箭靶设在50米开外的地方,立在又高又宽的沙堆上,上面覆盖着漂亮的瓦屋顶。射箭人站在另一个大厅,两个大厅以高高的木板相连。
但是,大师不准他瞄准靶子,而是要把目标设在无穷远的地方。
赫里格尔还是射不中,这种漫无目标的射法使他又受不了了。
射箭既然不是为了射中靶子,为什么又要放个靶子?难道是逗我玩?
大师说,错。
射中靶子只不过是一个人在射箭时,绝对无求、无我的外在证实。
你真不用瞄准。只要进入了那种状态,你也能成为大师。
啥?不用瞄靶?只需要状态?您确定不是忽悠?
“这样说来
蒙上眼睛您也应当能射中
吧?”赫里格尔终于忍不住,破天荒顶撞了一句。
大师向他扫了一眼,让他:“今晚来见。”
接下来,全书最惊心动魄的地方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