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dy说:
那天跟几个闺密聊天,瓜妈忽然开玩笑说瓜瓜最近越来越“娘”了,这两天每天晚上瓜瓜睡觉都要抱着她说,
妈妈我觉得很委屈,我就想哭一下
,然后就嘤嘤嘤哭得很伤心;昨天早上一个小姐姐给他的气球破了,眼泪又止不牢了,抱着她大腿哭着说
妈妈气球破掉了怎么办!
说话嗲声嗲气的,真是又恨又爱……
群里的妈妈立刻炸开了锅,纷纷吐槽自己的儿子“千”(杭州话,发嗲的意思)。一个妈说,我儿子也炒鸡娘!天天抱我亲我,我老公都看不下去了,还为此被我气哭过,说我对他那么凶,儿子那么不乖还对他那么好!哎呀,我可能是要检讨下自己,分一点爱给爸爸,
万一养出个妈宝男就完蛋了!
然后,我发了一张土根的照片到群里,瞬间艳压群芳,我说,都有土根“娘”吗?这家伙最近就喜欢穿着我的红皮鞋,把我的哺乳内衣戴在自己脖子上,那画面真是辣眼睛啊……
然后一个朋友捂脸跳出来说,
为啥我女儿越来越汉子啊!吃饭都得架起一条腿吃……
男宝宝会越来越“娘”变成妈宝男吗?女宝宝不教她淑女会变真汉子吗?
3岁以前,不用特别关注宝宝的“性别意识”
首先要说,“性别意识”和“性教育”是不一样的,“性教育”从小就要开始,我们以前分享过:
男孩把3厘米长的绣花针插入尿道,只因为这方面教育没做好!我们必须清楚怎么教!
但性别意识,虽然娃们在1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照片了,但
大概要到3岁才能明确地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有些宝宝可能更早些),
3-5岁则是性别角色建立的一个重要阶段。
也就是说,
宝宝在3岁前,做出与自己性别不符合的举动,是灰常灰常正常的,
土根穿我的红皮鞋戴我的内衣,不是出于他的“性别紊乱”,而只是觉得好玩,以及模仿他最爱的妈妈,哈哈。
其实
即便在3岁以后,孩子也会出现“性别的不恒定性”,
因为他们可能觉得男孩女孩的区别仅限于外貌,比如我朋友说他儿子扎个辫子,夹起小丁丁,就觉得自己是女孩子了……
取消严格的性别角色限制,更能发展出娃健康的心理状态
不用担心,3-5岁这个阶段,尤其是娃上了幼儿园,有太多社会规则帮他们树立性别意识了,比如男孩子们总是被分配到汽车、足球、手枪这样的玩具,而女孩子则更多被选择玩布娃娃、过家家,这样的性别分化是自然而然的,但其实,
太过“性别标签化”反而是种禁锢。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
玩具是超越性别的,为什么男宝宝不能喜欢娃娃?女宝宝就不能玩汽车?
男生也有细腻体贴的一面
,比如安抚娃娃,对男女宝宝来说都是获得安全感的一种途径,不能因为是男孩就剥夺他获得安全感的权利;而同样,
女孩也可以很果敢很豪迈
,为啥非得抱着娃娃安静做饭当主妇?
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玩具的引导,发展出他们性格里更完善的一面。
但是土根喜欢穿我的衣服,真的不会有啥影响吗?最近的研究支持,
性取向在一个孩子出生之始已经确定。
性取向并不是个人选择,也不会受到养育方式的影响,作为父母是不能改变孩子的性取向的(但是,可以改变孩子的性行为)。
但是有些父母喜欢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孩子打扮,比如老把儿子打扮成女孩;或者怕女孩受欺负,坚决不给女孩穿裙子,这就是不被鼓励的另一个极端了。倒不是怕孩子会因此改变性别取向,而是
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影响,比如“自卑”、“我和别人不一样”等负面情绪。
男孩发嗲,因为他的大脑真的比女孩脆弱啊!
对于儿子发嗲,妈妈的心态其实是很矛盾的,一边是满满的爱怜和欢喜,一边又生出担心。其实,孩子粘妈总要比孩子无视妈妈好吧,以前我在:
国外宝宝6个月就送托班,为啥没影响安全感?
就分享过,宝宝的
四种依恋类型
,要妈妈抱、离开妈妈就哭,都是宝宝正常安全感的需要,反而是那些看上去特别冷静、漠然的宝宝,妈妈要考虑是不是自己太少陪伴,以至于宝宝产生了“
回避型”
依恋。
另外很重要的是,男宝宝的大脑构造和女宝真的不一样,
男孩的大脑额叶比女孩发展缓慢,对外在事件的反应也会更激烈,他们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袭,也更容易紧张。
瓜瓜跟瓜妈发嗲,也不过是一天没见到妈妈了,睡前想要妈妈更多的关注和爱抚。小小的人儿还没长大成男子汉呢,再多的亲亲和抱抱都不为过啊,
妈妈的爱是他们日后成为男子汉的铠甲,用不着给他们贴上“娘”的标签。
在外纯爷们儿,回家玻璃心,给他脆弱的权利吧!
土根在外常常风风火火随同伴玩离我而去,
回到家就蹭我怀里撩我衣服要吃奶,有时候不高兴了就抽抽嗒嗒,粘粘腻腻求抱抱,我有时候也会说,你咋在外纯爷们儿,回家那么玻璃心啊!
很多时候,我们会给宝宝贴标签,尤其是男孩子,哭了我们就会说,
你是男子汉呀,男子汉不流泪!
可是当他还能
在我们怀里求安慰、在我们面前流泪,百分百信任你表达所有情绪的时候,我们不是应该给予所有的爱和支持吗?
我们不是应该说,
哭吧,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哭出来会好受很多!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有表达软弱的权利。
我之前给土根买过一本绘本叫《硬汉》,说的就是硬汉也可以有脆弱,那是最普通的人性,在爸妈面前表达软弱,真的不需要觉得不好意思。
做硬汉总是要装着坚强,不是那么容易的……
哪怕是和最好的朋友一起时,
他们也可能会感到难过……
哪怕他们处在世界之颠,也会感到寂寞……
想想我们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学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或者开始有自己的秘密不再向父母吐露?那一天,也许父母微妙地察觉到孩子长大了,我们锁上自己房门的那一刻,估计父母心都碎了一地吧……
所以啊,趁着孩子长大前,我们不要吝啬爱的亲亲和抱抱吧,也不用刻意去教孩子收敛情绪,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粘腻是多无与伦比的幸福体验;而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爱,就是全世界呀!
瓜妈最后说:
那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今天的这个话题,引来妈妈的一片共鸣,有个妈妈二胎,感受更深刻,她总结了一句话把我笑翻了:
“哥哥很娘,整天发嗲,妹妹很man,狼吞虎咽……”
哈哈,真是太有画面感了。但是就像Cindy写的,不用给娃贴上成人眼里的标签,在他们成长的路上,需要更多的是父母的爱和宽容。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如果娃不分场合特别特别粘,妈妈就要注意是不是因为陪伴太少而让娃缺失了安全感。
今天就是“六一”了,
祝我们号所有的小宝贝节日快乐,都有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童年呀!
另外,我们的
六一抽奖活动
之前已经开奖了,我手写的卡片和丰富的奖品马上就会寄到你们手上啦!
有些妈妈问
获得了人人奖怎么没有获奖提醒
,这里要专门说一下,因为系统设置问题,人人奖是没有提醒的,
请获奖的妈妈们加我微信领取专属早教资料包!宝宝马上就可以用起来啦!
相关阅读:
娃6岁前,赶紧狠狠爱他,之后他就不需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