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鲁柏祥博士
企业让企业家去经营,让我来帮助企业家好梦成真——鲁柏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游戏葡萄  ·  曾推动DNF和LOL签约的腾讯助理总经理,离 ... ·  2 天前  
叶子猪游戏网  ·  S15唯一100%胜率打野!全球LOL战队都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鲁柏祥博士

系统思维:企业要从零散走向系统(2)

鲁柏祥博士  · 公众号  ·  · 2018-11-26 12:34

正文

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很时髦的事。其实,生物学的系统论也可以引申到管理学当中,只不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系统论还未被真正有效地推广。当今时代,企业只有建立从局部走向整体、从零散走向系统的思维意识,才能根本地解决实际问题。系统,它不是简单的、局部的相加,系统是个相乘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素从点到线、到面、到体,最终形成不同功能的有机整体,此乃生产的系统化;在经营管理中,企业结合自身环境,将先进的方法与手段结构化,并让它们发挥作用,这是经营与管理活动的系统化。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经管活动,企业切忌思想僵化、照搬现成,唯有适于己,方为最好。

剔除闲余冗杂

企业的系统化是一个从散乱不断走向有序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要做出哪些改变呢?既然是个有序化的过程,经营与管理首先应该避免冲突。从组织的角度来讲,老板个体单干时是没有管理的,生意也能做得很好。虽然经营和管理本来不分家,但随着经营的进一步发展,管理就会逐渐被分离出来。好比如果公司只有几个人,每天一起吃饭的时候几句话就可以把该说的事情说掉,而不需要像我们现在这样开好多会,中央开完省里开、省里开完市里也开。

如何能把这些不必要的东西去掉,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回归经营本质。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被忽略,而且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营和管理经常会发生冲突。企业的组织架构搭起来以后,就自然分化成了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或者叫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业务有“大权”,职能有“特权”。实际做工作的时候,“大权”如果没有“特权”配合的话,是动不起来的。所以有人说一个职能部门能搞死整个业务,更何况我们现在往往会有多个职能部门,这些局限因素加起来最终会影响到业务部门的运作。

缓解这种冲突可以用两样东西去协调,一是文化,二是基本制度。我们可以加强经营和管理的纽带,让业务部门在经营中自然而然地自己管理自己。或者是专注于发展业务,让管理为经营服务,让管理服从于经营。在市场化条件下,任何企业的任何管理措施的出台,都必须以经营为前提,经营是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脱离了经营的管理没有任何意义。

现在这些职能部门管理的内容实际上是让业务部门去做和它实际业务无关的事情。因为职能部门有特权,只能听它的,业务部门其实是勉为其难在做那些事情。就像 “怎么管”,这其实就是一个误区。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可以管,但在管法上要改革。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很多的管理体系,但这些体系到底是促进了我们的经营,还是束缚了经营呢?就像有些公务员,本来是应该为人民服务的,现在却自以为是老大了。管理部门其实是一个从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职能部门,管理相对于经营来讲是从动的,而不是主动的,即管理要从经营而动。这个思路要转变过来。

所以职能部门应当为经营部门服务,经营部门现在正腹背受敌,一方面它在市场上要打仗,另一方面它还要应付内部的约束,那这个仗怎么打?本来管理部门应该是它的大后方,负责提供最好的炮弹、补充兵员。但现在管理部门一边提供炮弹,一边瞎指挥他们应该往哪里打,一边提供人员,结果这些人员因为无法依据战场实际打仗而一个个地死去。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管理部门不了解实际经营。管理部门其实没有必要追求完美,没有必要把自己搞成一个系统,它们要做好的其实就是了解经营、服务经营,这才是管理的明心见性。

按照管理必须要回归经营本质的思路,我们的整个管理形态都需要调整,整个文化都需要调整,调整到让职能部门为经营部门服务。

安内必先攘外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要建有利于经营的系统,而不是管理理论上的那套系统。很多企业家现在在管理模块的制定上思维僵化、照搬现成,而不是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这无异于在不知道飞机长什么样的情况下就把飞机的轮子造好了,可这个轮子有什么用呢?

我认为“安内必先攘外”而不是倒过来。我们必须理解,业务部门是为公司产生现金流的,如果没有它们,也就养不活管理部门。传统的说法是“攘外必先安内”,但应用到企业,这种说法往往是错误的。你说企业凭什么要安内?你安内的依据是什么?安内的根在哪里?很多人以为把管理理顺了才能打仗,但其实战场的规则不是这样,不是攘外必先安内,而是安内必须绕着攘外转。

安内,就是要做的一些内部工作。这些内部工作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凡是业务部门认可的、有利于促进业务的,就要尽全力把它们做好;业务部门不认可的、对他们没有促进作用的,就放下好了,不要再谈。这样表面看起来管理好像是残缺的,但实际上它是有效的。

管理的目标就是组织目标,组织目标对企业来讲就是经营目标。这个道理邓小平先生早就说过了——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管理不追求本身的完美,也不追求管理本身的有效,而在于追求经营的有效,追求经营目标的有效达成。

这也是我常讲的另一句话,就是“产蛋的母鸡不漂亮,漂亮的母鸡不产蛋”。现在有些单位关起门来搞 ISO 认证、各种标准化建设、各种资讯管理项目,其实都是劳民伤财。最后都变成套在业务部门身上的一道道绳索,结果业务骨干们还没上战场就被自己人捆死了。

所以管理的内容其实就是服务。不能把管理当作标准,管理只是一个手段。要使企业的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有这个概念:我们是服务的,我们不是指挥人家的。管理部门出台每一项政策的时候,都要去衡量它对业务起到的作用是否是积极的。业务部门认不认可,才是最终的检验标准。

现在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企业应该去重点解决它。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思路转变,越是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就越是要起到配合业务部门的作用,做好大后方的配合。

中国企业为何需要系统化管理?

尽管中国加入了 WTO ,与世界进行了接轨。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依然很混乱,流程不通畅,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相互扯皮的现象依旧屡屡发生,以致于企业的竞争力日渐下滑。为什么呢?管理不系统是其主要原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