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的九号线轻轨,都有一大批从市里到新区的上班族,这是熟悉到平常的一类人群。
他们每天在交通上,需要耗费2-5个小时,早上五六点起床,晚上七八点才能到家。如果还要加班,到家就已经十一二点了。
他们日复一日地奔波于市区与新区之间,最常坐的地铁是九号线,最熟悉的公交是621,651,605,503……
之前有一篇北京沧州的双城故事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同样的故事也每天都在上演着,不是么。
只怕是大多人早已见怪不怪了。
(高峰期排队买地铁票的人)
就这样吧,那么多人都在奔波
琳琳是从小在市里长大的姑娘,后来考银行分到了塘沽。好几次想托关系调回市区,都打了水漂。于是便开始了至今三年南开-塘沽的“长途”生活。
从最开始跟朋友抱怨“不想干了,每天回家好累只想睡觉,业余生活都没了”,到现在,她只会随意地笑笑“就这样吧,周围那么多人都一样在奔波,生活嘛”。
她的改变,似乎有点向生活妥协的味道。
琳琳说,其实现在比过去好多了。她最崩溃的时候,是812那段时间。
“轻轨停后,每天上班我都要跋山涉水,早起五点半出门,步行到公交站坐车到天津站,再排队坐大巴到洋货,最后再打车到单位。一趟下来,感觉自己一天的能量都消耗完一半了。”
“而我们晚上下班又是没点儿的,别以为银行关门就是下班了,其实等结账和夕会结束后已经七八点了。所以那段时间,我基本上每天晚上九十点才能到家,最晚的一次是凌晨十二点半。”
有人建议她在周边租个房子,平时住这儿,周末回家。但她算了算,房租、水电费、物业费...又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这根本不现实啊。
那段期间,也是琳琳最犹豫要不要辞职的一段日子。
但是看看身边,每天有那么多掐时间、两地赶的同事,人家都在坚持着,自己还在抱怨什么呢。
刚工作没两年的大学生本来就不好找工作,而现在的工作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再想想付出的辛苦以及未来可能的晋升空间,琳琳决定要坚持下去。
目的都一样:能回家陪伴孩子
阿凯在开发区会展中心上班,因为妻子在北辰一所学校教书,他们把家安在刘园。一开始阿凯住宿舍,周五晚上回家。
一年前,儿子出生之后,他也开始过上每天两地奔波的生活。每天上下班都要穿越至少五个区,来回有120公里还要多,仅仅是坐地铁就要耗费四个小时。
再加上走路和等车,有时候甚至要五六个小时的路程,相当于将近一半的白天都用在交通上面了。
来回路费累积起来,也不是一笔小数。
后来阿凯为了每天能减少一些在路上的时间,开始开车上下班。
为了分摊高额通勤费,也为了方便和他一样远距离上班的朋友,他在微信群和论坛里发布寻找“拼友”的广告,与几个同在附近上班的人成为“拼友”,慢慢的彼此也成为了好朋友。
“我们大家的目的都一样:能回家陪伴孩子。”
有了共同的初衷,拼友之间往往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这每天长时间的路程,就少了很多枯燥,多了很多欢乐。
当然,他们也曾一起经历过难忘的事。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回家赶上暴雨,整个天空黑压压一片,伴随着响雷和闪电,狂风骤雨呼啸不断,由于雨势太大,路上全是积水。行车速度一度在40-50之间。那个时候,我们看着车外的雷电和大雨,听着雨水狠狠打在车身上的声音,没有人说话。那一刻,也许我们都在想:每天攀山涉水,到底为了什么呢?后来,我慢慢懂得了,都是为了爱和梦想嘛,只要一直在路上,就好了。”
阿凯说,支撑他默默坚持下去的,就是每天能回到家里和老婆孩子一起吃饭。想到他们,心里就会觉得充满了动力。
最怕接到周末加班的电话
家住河西在开发区上班的小杨,最怕接到周末加班的电话。
难得的周末,他哪里也不想去,只想安安静静待在家里,陪女儿玩会儿游戏,或者跟老婆一起窝在沙发上看肥皂剧。只可惜,他的工作性质让他经常有加不完的班。
不过女儿倒是挺乐意爸爸周末加班,因为这样小杨就会开车把老婆和女儿放在洋货周边,小杨去加班,老婆陪女儿在附近玩儿,晚一点再来接她们一起回家。女儿对于这样的周末,很开心,也很期待。
看着孩子傻呼呼的笑容,小杨心里总是酸酸的。
小杨说,如果不是公司开出的条件太诱人,发展前景比较好,大概也不会选择如此折腾了。
“之前看新闻苏州上海双城生活的,之间距离是50公里,跟我家到单位的距离都差不多了。而且心理学的书上都说了,只要是车程超过半小时的工作,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哎...”
说到未来打算,小杨说不确定。如果存款再多些,会考虑再买套新区的房子方便生活。但定居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自己和家人都更喜欢市区的氛围。所以以后还是要看机会调回市里或者跳槽。
小杨的心态也正是当下很多人共同的心理,毕竟每天长时间的路途奔波不能算作长久之计。三年可以,五年可以,甚至十年也有可能。但总不能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还每天来回奔波上百公里吧?
人么,最终总还是愿意追求平淡安稳的生活,不是么。
比距离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
很多经历过两地奔波的人告诉我,对于新区和市区来说,最让人难以承受的还不是那40公里+的距离,而是...另外的原因。
想起之前乘坐早高峰轻轨的时候,总是要顶着巨大的洪流才能挤进去。
如果不是在起始站乘坐,那么永远找不到座位。
抬头看看,每个人都看起来很疲惫,一半的人都在微闭着眼打盹。
还有的人甚至每天背着小板凳出发,上轻轨就拿出来找个角落坐下,然后开始补觉。
如果说这样的路途奔波还不是最让人难以承受的,那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我想,是归属感。
以前有个家在红桥的朋友,为了在塘沽上班,他尝试了一段时间的“双城生活”,后来觉得太累了,开始住宿舍。
他说那段时间他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常常会有一种在外地上班的感觉。因为除了工作以外,他根本没有什么交际的圈子,下了班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没有朋友也见不到爸妈,更没有归属感。
新区对于他而言,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却不是想要的归宿。
尽管当时单位提供给他的待遇和前景都不错,但最后他还是回市里找了工作。
当然也会有人说,都在自己家附近找工作,不就没那么多问题了。但是,如果那么多人都能在想要的区域找到合适的工作,既能满足经济需求,又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他们干嘛要大老远来回奔波呢。
正如,房子不是你想买就能随便买的,工作也不是你想找就一定能找到的。
所有的“双城”生活,都很无奈
事实上,所有的“双城”生活,都很无奈。可是这样的双城生活,却越来越普遍。
就比如我把这几个双城生活的故事讲给朋友听的时候,她突然说:“你觉得他们每天来回奔波很惨,那我呢?从山西过来,远离家乡,漂泊在外。至少他们每天晚上回到家里还有热腾腾的菜饭和家人,而我除了独自一人还有什么?”
是啊,我这才发现:富裕的生活都一样,困窘的生活却各有各的不同。
之前也问过她,干嘛非要大老远在这儿奋斗,还不如辞职在老家找个轻轻松松的工作。说起来道理都懂,可是在现实面前又有几个人能做到真正的潇洒呢。想想大城市的各种机会与发展前景,又如何轻易放弃。
如果离职了再回老家,那之前的付出和积累,又都算什么呢。
再看看小C、阿凯、小杨他们,可以每天早上起床、洗漱、跟家人一起吃早餐,然后分秒不差地奔向40公里外的滨海新区上班。至少,他们还能和家人说声早安、甚至一起吃早餐。可就这些,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奢求。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努力,没有谁比谁更轻松、更容易。能在家附近找到喜欢的工作当然好;不能在家附近,能在可接受的距离内每天回家也相对不坏,至少比还在租房的好吧。
至少,夜晚回去,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家。
无论是否选择“双城”生活,最终的决定都一定是比较权衡后的抉择。它或许无奈,但外人不必怜悯,局中人也不必哀伤,因为这个选择已经是所能办到的最好结局。
而天津的“双城”生活又岂止市区到滨海新区,对于那些居住在武清、宝坻、静海的人来说,在别处上班又何尝不是“双城”生活。
他们把白天献给工作,把夜晚留给家人,来回的那几十甚至上百公里,是早上与夜晚的距离,是工作与生活的距离。
突然想起之前去跑盘,在响螺湾的高层公寓上俯视滨海新区,无数的高楼耸立着,远处的车辆在马路上疾驰而过,不知道他们的起点在哪里,终点又通向何处。
这城市中闪烁的片片霓虹里,载着的从来不是梦想,而是生活。
- END -
来源:天津地产圈儿丨编辑:生态梦网
商务合作丨billpalm
自媒体与社区门户新典范
生态梦网立足生态城,服务滨海新区,全媒体平台: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关注生态梦网,关注您身边发生的事儿。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生态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