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未读
未读之书,未经之旅…… 从未读,到已读,陪你度过碎片时光中最美的一段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间theLivings  ·  毒贩父亲入狱后,母亲下海了|戏局 ·  5 天前  
青年文摘  ·  能不能禁止东北人搞笑? ·  2 天前  
洞见  ·  离开让你掉价的感情 ·  2 天前  
洞见  ·  40岁以后,最节能的处世观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未读

你在看书的时候,书也在细细探查你

未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3-19 21:59

正文

━━━━━━━━━━━━━━━━━━━━

未读 | 书探选书

[ 选书人 ] 未读书探团

━━━━━━━━━━━━━━━━━━━━


这是未读 · 书探选书节目的第三期,这次我们从三十多份优秀书评中挑选了最有趣的八本书,希望其中有你的所爱。



[ 推荐人 ]

流萤

[ 推荐语 ]

这本书有着极具迷惑性的名字和封面,你以为它会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游记,结果整本书既无美图,也无攻略,甚至顺手幻灭了一把冰岛的蓝湖温泉(嗯,这个火遍全球的温泉其实是一家地热发电厂的废弃物,而且人特别多)。

作者是一个生活在丹麦的英国人,对北欧五国的好奇让他开启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为了深入了解各个国家,他采访了许多人,把常常被我们归类为北欧的五个国家描写得个性而生动。从历史到人文,从社会到民族,每个国家都有他们的特点。读完后对北欧几个国家的认识完全上了一个档次。

此外,作者有着强大的吐槽功力,处处可见英式幽默,读的过程基本就是:哈…哈哈…哈哈哈……本该严肃的社会学读物却能读得如此轻松有趣,这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了吧。


[ 推荐人 ]

媛媛~子~

[ 推荐语 ]

翻开《花间十六声》这本书,就像走进了晚唐五代时期窈窕佳人的闺阁。作者从《花间集》的词曲和唐宋名画里,把红袖添香的香、美人斜倚的画屏、梳妆时的口脂、眉黛和花钿以及罗衣钗裙、红酥点心等一一考究细数,并着名士风流轶事和文人清雅趣闻,将古人生活之意趣如一幅细腻的工笔画般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本书除了让我们一窥古人的私密生活之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美的启发。那些我们觉得充满诗意的隽永意向,其实颇为写实,红袖添香也好,轻点绛唇也好,都有琐碎而复杂的过程,其表演性和仪式性大于实用性,而这恰好是美的所在。



[ 推荐人 ]

夏亚Shyia

[ 推荐语 ]

《德语课》和其他二战题材的作品相比,战争主题不甚鲜明。作者独辟蹊径,脱离了流血、死亡、奉献、牺牲的主旋律,以二战时期文艺创作受限为叙事点,讲述了禁令压迫下民众的扭曲心理,彰显着黑暗笼罩下艺术的不死精神。

本书取材自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埃米尔·汉森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作画的真实事件。作者以埃米尔为原型塑造了马克斯——一位名副其实的艺术家。他以惊人的创作力表达思想,以强烈的反差感冲撞世界,他的画作会说话,鲜活地流露着渴望和热爱,表达着困惑和恐惧。他说,我是不会停止的,既然你们反对看得见的东西,那我就创作看不见的东西,你们眼中的空白画纸,是我的看不见的海涛和日落。行为可以限制,但思想永远自由,我所承受过的一切,不会很快被人忘掉,我的足迹保留下来的时间将比想象得更长。



[ 推荐人 ]

籽玉

[ 推荐语 ]

马克斯·德米安,这个因转学横插进辛克莱生命里的独特角色,轻轻松松将他从一段胆战心惊的岁月里解救出来。也正是他,动摇了辛克莱对传统宗教中圣经的预判。马克斯·德米安的最初介入源于他们上课时老师所讲的该隐和亚伯的故事。我一点儿也不了解该隐和亚伯,以及其他圣经中的故事。我常常把圣经和希腊神话相混淆。虽然该隐额上的记号贯穿全书,但时至今日,我也不明白在宗教领域,这种说法是否真的惊世骇俗。

这部作品于一九一九年以辛克莱的笔名出版,在一战刚刚结束的欧洲引起巨大反响。托马斯·曼特意向出版社询问,辛克莱到底是谁?直到被翻印第17次,此书才印上赫尔曼·黑塞的名字。在重重象征下掩盖的,是一战后全欧洲的迷茫。黑塞想说的是,人性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我们还在路上跋涉。它的意象无人知晓,它的法则无处可寻。我们必须忠于自己,我们必须向内寻求自己的声音。

“我们能够互相了解,可是我们每个人却只能够向他自己解释他自己。”



[ 推荐人 ]

安东

[ 推荐语 ]

用大量的笔墨来评价这本《道林·格雷的画像》,都不如用王尔德自己的一句话来形容合适——“美不需要解释”。童话和哲思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完美的契合:亨利勋爵扮演着梅菲斯特,向原本一片纯白的道林·格雷吹来一阵享乐主义的暖风——于是这青年即刻迷醉了。但当少年堕落到说出“我愿意用我的灵魂换青春”的时候,谁又会否定他,劝阻他?这无疑是人类的本性之一: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欲望。更精妙的是,美少年在“妒忌一切永不消逝的美”的时候,某种意义上,他自己也成为了这永不消逝的一部分。



[ 推荐人 ]

秦夙玉

[ 推荐语 ]

“百科全书派”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中一些最杰出的知识精英。幸又不幸的规律是,思想的先导性常常使得以践行思想的人在很久后才能一展拳脚。于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成为百科全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孔多塞人生的分水岭,不但使他作为一个在混乱的实际境况中,仍坚持自我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的人的形象得以确立;还促使他升华自我境遇,乐观地将人类的精神进步归纳为一部牢牢打着他个人精神烙印的巨著;更试图亲自去指导他理想中能给予平民、黑奴、犹太人等族群的民主和人权,能在革命时期一并得到解决,直至用他的一生完整地阐释了一个知识分子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全部过程。



[ 推荐人 ]

xxxcl_sheep

[ 推荐语 ]

《渔具列传》是对古书籍的重新整理和片段扩充,更是作者对古书《广渔具图谱传》的传承和海洋文化的另类折射。文章以渔具物什的分类介绍为导线一步步深入,在山海经似的世界外由远及近拼凑成了另一个文学世界。

独专一术沉心塑造方成匠人,伴随匠心存在的是亘古流传的传说和使命。古人对万物赋予的性格和隐秘使命也同时塑造了匠人的内心。物什存在的传言更丰富了游戈于海域浅滩的古老文学。

作者将北岛上的海岸生活同古老的神话野史相关联,在时间和空间上错落穿插,讲述了各类渔具背后的怪诞传奇。



[ 推荐人 ]

Grace

[ 推荐语 ]

这是一本没有目录的书,翻开书的第一页,第一句话写着:“我病了很久,出院那天,几乎忘了怎么走路,也差点想不起来自己是谁。”让我误以为这是一本倒叙的小说。书中还夹杂着大量作者的回忆,小一号的字体如注释般出现在字里行间。让我误以为这是一本作者的自传。

主人公希德尼是一名作家,饱受病痛折磨的作家。早上散步路遇一家小店,购入一本葡萄牙产的笔记本,勾起了他提笔写作的兴趣。故事中的男主被困在了地下室中,等死。好似安排好的情形——密室逃脱,变成了无法逃脱的牢笼。而生活之于希德尼也是如此,病痛的折磨、好友加岳父般的特劳斯、情色俱乐部、妻子怀孕还有出轨、家中遭贼……这一切就像是牢笼,把希德尼困在现实中。

作者保罗·奥斯特是小说家,是诗人,是剧作家,是译者,是电影导演。多重身份,造就了他书中电影般的风格。“那一年的夏天来得比通常早。才到六月的第一个周末,天气已变得滞重、压抑和秽气。日复一日灰绿色萎靡的天空,刺鼻的垃圾味和汽车尾气在空气中凝集,热气从每一块砖头和水泥板中蒸腾出来。”闭上眼,你就在那里。抬头看着晦涩的天空,呼吸着衰败的空气,热量从身体中散发出来,焦躁不安。




如果你也想成为未读书探

点击下面的链接来报名呀~

看书能挣钱吗? | 书探征集令






▼ 来未读小店里挑点自己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