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艺术
提供最新、最实用的艺术新闻资讯,涵盖收藏、造物、设计、摄影、文博、生活、珠宝、人物、展讯等多个板块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直播、专题等多种形式呈现。欢迎喜欢艺术的同学们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霍启刚,当选新职务 ·  昨天  
参考消息  ·  《哪吒2》,破130亿!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怒了!巴拿马:不与美讨论“谎言”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突发!以色列多地发生公交车爆炸事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艺术

中国冰川,不应消逝的风景!

网易艺术  · 公众号  ·  · 2019-08-21 18:08

正文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授权转载


本文由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
星球研究所 联合制作


在中国的西部
有一片“ 冰冻星球”
厚厚的 冰体覆盖了
51776平方千米 的土地
(普若岗日冰原,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48571条 “冰河”
肆意倾泄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雅弄冰川,摄影师@ 李珩


庞大的 冰储量
可以装满114个三峡水库
(请横屏观看,祁连山八一冰川,摄影师@张自荣;上述比较按体积计算,不考虑冰水转换)

这是 川的王国
风雪不休、冻结不化
至少存在了成千上万年之久
(中国冰川分布,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 究所)
即便放眼整个星球
也再没有 如此巨大规模的冰川
能发育在 中低纬度地区
(请横屏观看,世界主要山地冰川分布,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为什么是中国?
冰川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
它们还能存在多久?


01
诞生


6500万年以来
青藏高原持续隆升
高原内部及周边的 降水量、温度
出现显著分异
三种不同类型的冰川
开始了各自的生长

高原西北部 的高山
因为深处内陆而 气候干燥
年降 水量仅有200-500mm
但是这里即便是 夏季
平均气温也低于 -1°C
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的 降雪
可以年复一年不断堆积压实
很少消融
慕士塔格峰的积雪 本文中涉及冰川的降水量及气温,均指冰川平衡线附近,以下同, 摄影师@丁亮


结构疏松的 新雪 受压

变成了致密的 粒雪
粒雪又重新结晶变成更紧致的 粒状冰
粒状冰进一步受压
孔隙基本闭合
历经 数年 数十年
形成了一种浅蓝色的物质
冰川冰
(冰川冰的形成示意,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当冰川冰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
冰川 便诞生了
这种降水稀少、 成冰温度较低
累积时间漫长的冰川
被称为

大陆型冰川
它积累慢、消融慢
运动速度也极为缓慢
平均每年仅移动数米到数十米
是冰川中的 敦厚长者
其面积约占中国冰川总面 积的32%
(中国极大陆型冰川分布,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在高寒的 昆仑山脉 最西端
7000米级的 公格尔峰
发育出了 面积高达115.16 km²的
极大陆型冰川
可拉牙依拉克冰川
比北京市东城西城之和还要大
公格尔峰周围冰川,摄影师@小强先森)

再往东
海拔7167米的 昆仑峰 为中心
连片的高海拔山地
形成了 中国最大的冰川作用区
也是 中国巨型冰川最为集中的区域

中国22个面积超过100 km² 的冰川中
有8个分布在此区域
包括 237.46 km² 中峰冰川
236.77 km² 多峰冰川
199.09 km² 昆仑冰川
166.08 km² 崇测冰帽
135.00 km² 玉龙冰川
120 . 51 km² 西玉龙冰川
111 . 37 km² 古里 雅冰帽
108 . 18 km² 弓形冰川
(请横屏观看,古里雅冰帽,摄影师@邬光剑; 上述数据依据刘时银等《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

其中的 崇测冰帽 古里雅冰帽
这些被称为冰帽的冰川
就像一顶巨帽一样覆盖山体
冰雪之下很少有山坡裸露
雪没山顶、冰舌四溢
古里雅冰帽的边缘 摄影师@李久乐


而在深居青藏高原腹地的 羌塘高
地形更为平坦
数个冰帽型冰川
又组成了一个大 冰原
普若岗日冰原
覆盖面积高达422.58 km²
普若岗日冰原 ,注意下方的车辆,摄影师@姜曦;注意:在冰川编目时,会将普若岗日冰原计算为多条冰川,所以并非中国面积最大的冰川)

山峰在庞大的冰原上
只能露出尖尖一角
人称 “冰原岛峰”
普若岗日冰原上的岛峰 ,摄影师@姜曦)


但青藏高原不全是干冷的气候
它的隆起改变了行星风系
来自太平洋的东亚季风
以及来自印度洋的南亚季风
携带着大量水汽
进入高原的 东南部群山

高山上
虽然夏季平均气温在 1-5°C之间
冰雪快速消融
但是年降水量却 高达1000-3000mm
消融快,补给更快
融水渗浸到粒雪周围
再冻结成冰
这种冰川被称为

海洋型冰川

面积约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 22%
(中国海洋型冰川分布,制图@王朝阳& 陈睿婷 /星球研究所)

海洋型冰川运动速度较快
平均每年可达100米至500米
活跃的状态 让它往往直接 深入
温暖的绿色地带
与森林、灌丛同框
堪称冰川中的 萌动少年
(米堆冰川, 摄影师@曹铁)

正是这种特性
让海洋型冰川成就了 中国最靠南的冰
玉龙雪山冰川
位于北纬27°
几乎与贵阳平行
(玉龙雪山上的冰川, 摄影 师@宫小剑)

也正是这种特性
让海洋型冰川快速补给快速流动
贡嘎山 奔流直下
形成中国已知落差最大的冰瀑布
海螺沟冰瀑布
落差高达1000米左右
(贡嘎山 海螺沟大冰瀑布 摄影师@卢志峰)

最震撼的海洋型冰川群
则出现在 喜马拉雅山脉东段
南迦巴瓦峰 周围
以及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

这里正好面对着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西南季风携带着大量水汽
穿越大拐弯汹涌而来
形成大量降雪
各处发育的冰川不断汇流
造就了一个个充满 运动旋律 大型冰川群
(航拍西藏南迦巴瓦峰周边的冰川, 影师@ 崔永江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
204.36km²的 恰青冰川
面积位列全国第6
179.59 km²的 雅弄冰川
面积位列全国第9
167.05 km²的 夏曲冰川
面积 列全 第11
122.33 km²的 那龙冰川
面积 列全 第16
恰青冰川, 摄影师@李珩)

天地 洪荒
(念青唐古拉山脉雅弄冰川, 摄影师@李珩)

巨龙蜿蜒
(念青唐古拉山脉夏曲 冰川, 摄影师@王永杰)

喷薄张扬
(念青唐古拉山脉依嘎冰川,下方是道路,摄影师@ 李珩

第三类冰川

亚大陆型冰川

则位于前两类冰川 之间的过渡地带
年均降水量约500-1000mm
夏季平均气温0-3 °C
积累与消融速度、运动速度
也都居于两者之间
其面积约占中国冰川总面 积的46%
是中国分布最广的 冰川 类型
(中国 大陆型冰川分布,制图 @王朝阳& 陈睿婷 /星球研究所)

其中
天山山脉
随着青藏高原隆升而加速隆起
西风及来自北冰洋的水汽
成为它的主要降水补给来源
其冰川面积和冰储量
仅次于昆仑山和念青唐古拉山
在中国所有山系中排名第3
(请横屏观看,天山博格达峰的冰川 摄影师@赣州七爷)


天山以北的 阿尔泰山

因为纬度高温度低
以及较丰富的降水
发育出了中国末端海拔最低的冰川
喀纳斯冰川
末端海拔仅有2416米
(请横屏观看,阿尔泰山友谊峰下的喀纳斯冰川,摄影师@郝沛)

喜马拉雅山脉 中段和西段的北坡
还有一种特殊的景观
冰塔林
(珠峰的绒布冰川冰塔林,摄影师@韩子君)

由于冰川各部位运动速度不同
造成冰川表面出现裂隙
而中 低纬度地区直射的阳光
又不断将这些裂隙加深
最终发育出一个个冰塔
(冰塔林形成示意图 制图 @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当冰塔大面积分布
从空中俯瞰
仿佛是一条由锯齿组成的冰河
(希夏邦马北坡野博康加勒冰川 冰塔林,摄影师@赣州七爷)

而在 喀喇昆仑山脉
并不太长的范围内分布着
4座8000米级山峰、25座7000米级山峰
如此高密度的极高山分布
这里 形成了一条
众多冰川沿河谷分列的 冰川走廊”
克勒青河谷冰川群

面积高达359.05 km²
中国 最大、最长的冰川
音苏盖提冰川
就位于此处
(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的冰川 ,摄影 师@李翔)


就这样
22%的 海洋型冰川、32%的 极大陆型冰川
以及46%的亚大陆型冰川
组成了 中国 丰富多彩的冰川家族

但是
不要以为冰川 仅仅拥有漂亮的外表
事实上
它们 是地球上宏伟的力量之一
拥有改天换地的能量


02
创造
冰川
首先 是地表的 塑造者
作为一种流动的固体
冰川可以
(冰川的侵蚀、搬运 ,制图 @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它在山坡上不断刨蚀
形成围椅状的洼地
是为 冰斗
(冰斗的形成示意 制图 @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各个方向的冰斗
山体溯源侵蚀
冰斗后壁不断后退
山峰越来越陡峭
山脊也变成了刀刃状
这便是 角峰 刃脊
(角峰、刃脊形成示意图 制图 @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的刃脊,摄影师@陈剑峰)


当庞大的冰川群
批量制造出数不尽数的角峰和刃脊
中国西部的雪山
就成了世界上 凌厉的雪山画作
群山“狰狞”、云海壮阔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群峰 ,摄影 师@李珩)

一众 造型美得 “令人发指”的神山
贡嘎、萨普、缅茨姆
南迦巴瓦、央迈勇、夏诺多吉
冈仁波齐、乔戈里、纳木那尼
纷纷塑形完毕
蔚为大观
(雅弄冰川附近 的山峰,摄 影师@李珩)
(央迈勇雪山,摄影师@安铎)
(萨普的卫峰,摄影 师@南卡)

而当巨大的冰流 贯穿山麓
还会塑造出开阔的 冰川谷
因其横剖面呈U字形
又得名 U形谷
(冰川谷形成示意图 制图 @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谷底宽缓、谷坡陡峻
与周围的凌厉山峰
交相辉映
大大丰富了中国西部的景观层次
(巴松错U形谷,摄影师@李珩)

此外
在冰川侵蚀山体的过程中
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
碎屑在冰流两侧聚集 形成 侧碛 qì)
在冰川末端聚集形成 终碛垄
(终碛垄、中碛垄、侧碛垄形成示意 ,碛字意为浅水中的沙石, 制图 @王朝阳&张靖/星球研究所
侧碛垄、终碛垄
是冰川进退的重要标志
而当冰川融水下泄时
它们还是天然的堤坝
山南浪卡 卡鲁雄峰枪勇冰川与强宁错,摄影师 @ Greatwj

那些被冰川研磨得更细碎的物质
则会发育出罕见的
“冰川沙漠”

普若岗日冰原
海拔5200-5600米之间
数十米高的新月形沙丘连绵起伏
冰川与沙漠相伴相生
颇为独特
(请横屏观看,普若岗日冰原的冰川与沙漠,摄影师@李生海)


冰斗、角峰、刃脊、 冰川谷
侧碛垄、终碛垄、 冰川沙漠
运动的冰川成了地表的 塑造者
而当冰川消融时
它还将成为 “江湖”的源头
和人类文明的 哺育者
冰川末端消融
形成巨大的 冰洞
(请横屏观看, 念青唐古拉山脉 东嘎 冰川的冰 洞,摄影师@ 李珩

融水在冰面汇流
形成 冰面河
(念青唐古拉山脉东仁龙巴冰川上的冰面河坠入裂缝,摄影师@李珩)

之后或注入冰斗
形成 冰斗湖
或注入 冰川末端的冰碛垄围合中
形成 冰碛湖
我们才能在高原上得见
各种各样美丽的冰川湖
(雅拉香波冰斗湖,摄影师@李珩)

(曲登尼玛冰川与下方的冰川 湖,摄影师@马春林)

著名的喀纳斯湖
也是由冰 碛垄阻塞冰川谷后
积水而成
(喀纳斯湖,摄影师@李翔)

而更重要的
这些融水 又汇入不同的河流
成为大江大河的重要来源

其中
164条冰川融水汇入 黄河
469条冰川融水汇入 湄公河 (澜沧江)
1528条冰川融水汇入 长江
2177条冰川融水汇入 萨尔温江 (怒江)
2401条冰川融水汇入 印度河
12641条冰川融水汇入 恒河
(天山山脉博格达冰川融水,摄影师@赣州七爷)
我们每个人身体中
几乎都有着冰川融水的滋养
它与其他水源一道
共同构成哺育亚洲人类文明的
亚洲水塔
(亚洲水塔示意 制图 @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尤其是
28912条冰川的融水
汇入亚洲的 内陆干旱区
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 冰川融水
占到 塔里木河水量的40%左右
河西走廊的 疏勒河
冰川补给率也在30%以上
(沙漠中流淌的塔里木河,摄影师@李含军)

可以说
有了冰川融水
才有了中国西北的一个个绿洲
才有了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与新疆的绿洲文明
从这个角度看
绿洲文明同时也是“ 冰川文明”
(航拍西天山南支冰川和塔里木盆地的河流与绿洲,摄影师@ 仇梦晗


但是
塑造地表、哺育文明的同时
冰川命运的转折点也已到来
在人类文明日益发展的时代
冰川的 大退却 正在上演


03
退却

2019年6月24
青藏高原上
拉萨、贡嘎、尼木、加查4个气象站
日最高气温分别达到
30.8℃、31.0℃、30.1℃、32.6℃
均突破当地历史年极大值
2019年6月25-29日
西藏自治区首府 拉萨
连续5日平均气温 超过22°C
按照气象学的标准
这标志着自有气象记录以来
拉萨人民 首次“成功”迎来了 夏天
(拉萨 ,摄影师@李珩

青藏高原的加速变暖
引发冰体温度升高
冰川消融量大增
(古里雅冰川冰舌末端的消融,摄影师@李久乐)
与此同时
人类排放的大气污染物
悬浮在大气层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至印度洋上空
形成厚达3km的大气棕色云
(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棕色云 ,图片源自@NASA

云层中的吸光性杂质
包括 黑碳、棕碳、矿物粉尘等
被季风、西风带到青藏高原
降落到冰川表面
洁净的冰川表面原本可以大量反射阳光
而这些杂质却对太阳辐射有着强烈吸收作用
于是冰体温度进一步升高
消融加剧
(显微镜下的黑碳 图片源自 @NASA


中国科学家曾做过两次系统的冰川编
两次数据对比发现
数十年间
中国冰川储量减少约

20%

面积缩小约

18%

从区域尺 度来看
喀喇昆仑山 冰川面积
在1978~2015年间锐减了237.5 km²
(请横屏观看,喀喇昆仑山脉特拉木坎力冰川,摄影师@ 郝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