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S叔Spenser
Spenser : 金融圈的职场老司机,世俗的伪文艺男中年,这里是60万城市新青年的思想聚集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道无形我有型  ·  回复@大公司小股东: ... ·  2 天前  
散户成长基地  ·  陈小群赢麻了,大佬聊天记录曝光!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S叔Spenser

31岁单身妈妈,第一次知道人生这么难

S叔Spenser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03-21 20:16

正文

最近一个朋友突然生病了,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手术。她已经31岁了,是一位单身妈妈,上有父母下有幼子,一个人扛着一家4口的生活开支。


这次花费不少,平日里勉强运转的家庭几近崩溃,家庭经济负担陡增。


她对我说,要不是买对了保险,现在可能房子都没了。


我记得当时她做了很多功课,前前后后花费了差不多两三周时间。


这件事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其实已婚已育的朋友也常常会撒狗粮,但我最感动的一个故事是,有个大学同学生完小孩后,选择放弃工作做全职妈妈。她先生非常支持她的选择,除了在上班前下班后力所能及地分担家务和育儿重任之外,有一次她老公忽然说要和她“谈谈”。


谈的内容就是他给全家尤其给自己精挑细选买了保险。能保证万一他重病或者身故了以后,仍然能保障妻儿的生存,和孩子未来的学费


朋友说:“听到老公说自己万一死了,我们的生活也能有基本保障,我直接就哭了。”


与之对比,去年还有一则令人心碎的新闻,是一位42岁的程序员因失业跳楼,新闻标题的关键词是“中年男人的后半局”以及“二胎还是房贷?


说到底这个悲剧的成因,还是家庭无任何忧患意识,油门踩到底却不想前方急转弯,将支出计划全部按照家庭收入最好的情况制定,导致上有老下有小,却几乎无投资无储蓄,整个家庭抗风险能力为零。


每次转载保险类的文章,后台都会有很多问题,但如果要我把儿童重疾险和成年人的各种疾病险、寿险做一个重要性的比较,我真的做不出来。


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在保险产品之外,其实最需要了解的是自己的家庭,了解家庭收入、投资和支出情况的薄弱点。家庭财务情况、保险对象、保障目的都是我们在购买保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篇关于家庭保险规划的家庭路线图,是老朋友孙明展老师写的,希望对大家理清家庭保障规划有所帮助。文末我为大家申请了免费体验的福利,大家不妨可以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看看文前的那幅漫画,家庭支柱拖着沉重的车子前行,车子代表的就是我们的生活目标,前行的路线是越来越高的,代表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当受到外来风险突发性地袭击,负重前行的人倒下了。不但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能再上升,还会顺着极陡的坡度急剧下滑,为了防止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下滑,整个家庭基本的理财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这时就需要购置相应的保障。       


运营“孙明展”这个微信公号后,有大量全国各地的爸爸妈妈向我咨询孩子保险的问题。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看来由于大量的保险代理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推广保险理念,使得大部分的年轻父母初具保险意识。


此前,我也写过很多关于家庭保障规划方面的文章,但没有一篇文章是完整论述整个家庭保障路线图的。由于社会经济的变化,保险业这两年也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改变了行业生态。


我重新整理了此前的观点,给大家作参考。

1

构建家庭保障规划的三大误区


从大家的提问和交流中,我也发现大家存在不少误区:

1.1

关注产品多于需求

很多朋友总希望快速得到答案,如应该怎么购买产品,自己购买的产品或者代理人推荐的产品好不好?有的更加直接,孙老师你文中所提的产品是哪个保险公司的?


我理解大家的心情,也愿意帮助大家去分析现在的保单,但是,如果不了解你的财务状况、生活负担,对未来的追求,没有这些基本情况,我如何确保开出的“药方”是适合你的呢?


举个例子,作为所有保障的基础,每个家庭都应购买的家庭支柱的人寿保障(即寿险,因任何原因离世都能获得理赔)应该如何确定保额呢?

这需要了解你家庭的负债情况、未来家庭孩子的教育期许、家庭刚性生活费的支出。


其原因是,保险是理财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理财目标(退休、孩子教育、日常生活、旅游等等)一定能够实现。作为家庭支柱,当你的收入能力永久消失时,有哪些目标是需要你持续考虑的呢?

无论你有没有收入能力,未来孩子的教育不受影响;欠银行的房贷车贷,要如数偿还;家庭的日常支出,要保证质量,难以压缩的……

这些不都是我们家庭支柱的责任吗?

如果这些需求都没有量化,我又如何给你直接指定产品呢?

客户为什么会关注产品多于关注需求?我曾经在保险公司做过精算、担任培训、销售管理等多个部门的负责人,深深感觉到保险行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保险行业的培训系统为提高销售业绩,往往是以产品为导向,常常将产品包装成不同的套餐,直接下达任务,强化销售话术。强调多年的需求导向往往只是“传说”,或者只存在于极少数的优秀代理人身上。

现在的家庭,只要一买房,谁家的负债不是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但是我看到大家发给我的家庭支柱保单,保额一般都是10万至20万元之间。


这能解决家庭的什么问题呢?只能说“聊胜于无”(其实危害更大,这些家庭往往以为自己买保险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些读者问我保险买得怎么样时,我真是无从答起。


我只能说:你买的不是保险,只是一个“心理安慰”。

1.2

关注孩子多于家庭支柱

当然,这跟我的文章主题有关。但这的确是为人父母的一个普遍现象:没孩子之前,享受当下,想不起保险;有了孩子之后,只想到孩子,又忘记了自己。


究其原因,当然还是保险公司产品导向的问题。保险公司吃死了“育儿“这张牌,推出各种各样的针对孩子的保险套餐,满足了父母“给予”的欲望。


打着“教育金险”名义的保险,远远解决不了教育的需求;打着“儿童重疾保障”套餐的产品,有的只保到25岁,直到现在我也觉得很奇怪,这种产品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当然,还有客户的原因。大家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孩子生病了,如果父母的收入较高,即使不买保险,也不见得是”灭顶之灾“;如果家庭支柱的收入永久中断,则万事休已,孩子的保费都交不起了。那你们想想,应当首先考虑谁的保险呢?

1.3

说到财务分析就退避

买保险是消费,家庭财务分析是自我剖析;有的人敢于消费,却不敢面对自己。理由很多:钱少、家庭资产单一、隐私等等。


根本原因,大家还是不清楚,理财的第一步是明确需求,是诊断家庭财务“健康与否”,而非“开药”。


市场上大量的声音都是让你“有保险意识”,“要买保险”,然后直接销售保险产品。中间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逻辑空档”:


为什么要买保险?买保险是为了解决什么需求?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真正帮客户解决问题?需求了解清楚了,才能推荐相应的产品。所有的这些问题,都需要耐心及专业知识,不是几句简单的话术。

回到刚才所说的“家庭保障之母”:家庭支柱的寿险保障。除了了解刚才谈到的负债、教育需求、日常刚性支出之外,还要了解目前已经积累的流动资产,这是保额的一个扣减项。扣减之后的家庭责任还要按夫妻双方的收入占比,进行分摊,才能分别确定保障的需求。

仅仅要确定一个寿险保额,就要了解这么多的资料。如果你不敢面对自己,详实地提供家庭财务状况,直接就询问产品。


就好像去医院,不让诊断,直接就叫医生:“别废话,给我开药吧。”这合理吗?我们总是在抱怨,医生给病人的时间太少了,为什么在面对理财师时,你又这么着急?

2

家庭成员应该如何买保险


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成人保险应该优先于孩子。毕竟,如果家庭经济支柱不倒,孩子的健康还有成人的收入作为最后一道保障防线。如果家庭的经济支柱垮了,只能依靠外界的力量了。所以,家庭支柱购置保险,才是家庭保障中第一道的保障防线。

2.1

家庭支柱的寿险保额

家庭支柱购买的第一份保险应该是什么保险?应该是狭义的寿险(因任何原因的离世就能获得理赔的保险)。


为什么要给家庭支柱买保险,不是因为他容易出险,而是因为他一旦离世,会中断家庭收入,导致家庭财务瞬间坍塌。


如何计算这张寿险的保额?


首先我们想想什么是“家庭支柱”,家庭支柱就是,他挣的钱,不光自己花,别人还得花,而且别人花的比例还比较高。往往这些必须给别人花的钱,就是家庭支柱身上必须承担的责任和梦想。所以,所谓买保障,就是要保你身上的责任和梦想。


举个例子:


一个月挣两万块钱的网站开发人员,太太在家全职,他一个月收入主要花在哪儿?自己最多花三四千元,其他都花在哪儿呢?5000块还贷款,孩子生活和教育花3000元,家用花5000元。最后剩下3000块存起来,存起来为了啥?可能给孩子将来上大学用,也可能是自己和太太养老用。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这两万块,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的原因,这20000块拿不回来了,自己那三四千元可以不花,孩子生活和教育、家用还是要花的,房货也是要还的,孩子将来上大学的钱和太太未来养老的钱,也是要准备的。


当然,我们不是要强迫大家都去承担以上所有的责任,但你想承担多少?就是我们在计算保额时需要考虑的。


如果你都想承担,我们计算家庭支柱寿险保额时,就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欠银行多少钱(贷款余额);

孩子未来的教育金估算;

约5年的家庭支出(你也可以预算到孩子独立那一年);

太太未来养老的钱(这就看你自己想承担多少年了)。


这就是家庭支柱身上的收入责任,也等于寿险保额。


家庭支柱可能不是一个人,如果夫妻双方都工作,以上寿险保额要按两人的寿险比例进行分摊。

2.2

家庭成员的重疾险

家长经济支柱,最不容易面对的风险就是,如果我得了重疾,我不但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还要源源不断地从家里拿钱治病。


重疾险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定期返还型,另一类是消费型,但都不是以报销的形式存在的,而是以罹患疾病,获得理赔的形式存在的(治不治都可以拿到这笔钱)。


应该买多少额度合适?


对于家庭支柱而言,应该是重疾治疗费,加上自己三年的年收入;如果是非家庭支柱,治疗费用还是会影响家庭财务,但在预算保额时,就不用加上三年的年收入了。


至于重疾治疗费,就是一个有弹性的问题了,根据网络数据,中国目前的重疾治疗费用约为40万元,我个人认为偏低,建议买到50万元。如果有医保的话可以酌情扣减。


为什么要加3年年收入,如果治不好就算了,如果是漫长的治疗过程,反而麻烦了,没有收入能力,还得花钱,所以起码要将三年年收入预算进去。


从节约预算的角度考虑,我们一再推崇的购买保障原则是,保障充足,性价比高。从这个角度,我们认为应该以消费型保险作为家庭保障计划的首选,除非你的预算非常充足。


消费型重疾险也有其局限。消费型保险往往有固定的保障年期,过了保障年期后,我们就不再拥有重疾保障了。届时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是,年龄大了,重疾可能性更高,而保险公司却不愿意承保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买消费型保险,就显得好像年轻时购置的保障浪费了。


所以在这里向大家强烈建议,应该买短期或定期缴费,终身消费的重疾型保险(界于定期返还型与消费型之间),如果负担不起的话,可以与定期消费型相结合。这可能是最为全面的保险购置计划。

2.3

 家庭成员的医疗险

重疾对家庭财务影响最大而发生概率最低;门诊医疗发生概率最高,但对家庭财务影响最小。界于中间的,就是住院医疗,发生概率不算太高,但随着医疗成本的上升,对家庭财务的影响越来越大。


所谓住院医疗保险,指以住院发生的费用为补偿对象的保险产品。根据产品不同,覆盖的费用包括以下费用的全部或者部分:如住院床位费、住院的医药费、手术相关费用、医生会诊费、巡房费、ICU费用等等。发生住院的原因,既包括疾病也包括意外。


住院医疗保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费率会有变化。孩子贵,年轻的成人最便宜,随着年龄增长,又越来越贵。


挑选医疗保险要注意的问题:


(1)治疗用药范围(包括器械、治疗方法)是否有限制。购买商业保险一定要覆盖社保用药名录之外的治疗费用,否则就起不到补充社保不足的作用。


(2)是否保证续保。住院医疗险都是交一年,保一年的,最亏的就是缴了很多年的钱都没有生病,等到开始生病了,结果保不了几年,你交钱保险公司都不让你续保了。


所以购买时要注意看条款:什么时候,哪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不续保。以笔者的经验,国内的住院医疗保险,普遍是五年保证续保,最高续保到65岁。当然,能找到终身保证续保的住院险,才能真正起到保障作用。


(3)关于保险额度。一般的额度有两种计算方式:按次计算或按年计算。笔者认为按次计算意义更大。谈到额度还要看报销比例和免赔额,如果从保障充足角度,一个理想的标准应该是:每次住院的报销额度最少两到三万,最好是没有免赔额,报销比例是百分之百。


补充一点:住院险与重疾险是不矛盾的,真的患了重疾,重疾险是一次性给你应急资金,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住院押金、治疗费用弄得措手不及;另外住院险还可以解决住院费用的问题。这样,家庭财务就不会因为某一个成员患重疾而遭受巨大的影响。

2.4

家庭成员有意外险和旅游平安险

这些险都很便宜,建议成年人匹配自己的寿险保额的1—3倍的意外险;孩子的意外险,尤其是意外医疗是刚需。

很感谢大家支持关注我的文章,这次赠送给大家一批免费的体验名额,如果你也想要孙明展团队帮忙规划分析,可以关注“孙明展”,报暗号“S叔+你的电话号码”免费体验高端的规划服务,早规划早安心。


关注公号:孙明展

发送暗号:“S叔+你的手机号码


即可免费获得孙明展老师及其团队赠送的

价值800元的量身定制的

家庭保障规划一份


定制化规划服务包括:

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

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

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综合保障规划构建

长按二维码直接关注

孙明展(zhenlicaiAPP)

孙明展,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毕业,国际金融理财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创始人。更多关于儿童保险、儿童财商、家庭保障的实用知识,可以关注他的微信公众号“孙明展”。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保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