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way.FM 是国内的一档知名设计类播客,4 年时间里,Anyway 已经录制并发布了 65 期播客节目。2 位主播 Leon Gao 和 JJ Ying 还围绕 Anyway 做过许多不同的尝试:比如安妮薇邮报、Chrome 插件以及他们的线下活动等。
Anyway 的口号是「让你的听觉更懂视觉」。本期 Talk 我们请到了 Anyway 的 2 位主播,想要看看 Anyway 这档播客节目究竟如何「让我们的听觉更懂视觉」。
介绍一下你们和在做的事情
Leon
:大家好我是 Leon。
JJ
:按照我台比较官方的介绍,我是一个比较话唠、讲话语气很奇怪、经常傻笑影响大家收听节目的主播。10 多年前从做桌面主题开始进入设计行业,从业经历没有楼上丰富,只在 HP 和 BAT 某公司待过,虽然都是大公司,但骨子里是个「野战派」,讨厌条条框框的非典型设计师。
然后对于 Anyway.FM 正在做的事情, 这里大概罗列一下:
-
音频 Podcast 自然还在友好祥和的气氛下更新中,并且今年或许可能大概会对内容、形式做一定的扩充;
-
安妮薇邮报:
anyway.fm/post
-
Anyway.Tab:
anyway.fm/tab
-
我们在上海本地组织了一个名为「Anyway.Academy」的产品设计师培训计划;
-
我们今年要做视频内容;
-
还有一个别的产品,但现在要保密。
怎么想到要做 Anyway.FM 这档节目?
Leon
:想做。
我算是蛮早接触 Podcast 的,中文播客在用 iPod 的时候就陆续有收听。但是直到 2015 年,这个载体上竟然没有一档专业(职业)设计师角色产出内容的中文播客出现,让我觉得很惊讶也很奇怪。你看,开博客写文章的设计师有那么多,但是播客,当年真没看到过。
然后就是突然看到一直在关注的字体排印博客 Type is Beautiful 竟然出播客了,这让我很受刺激。你看,连这么小众的内容都有人在用播客为媒介做推广普及了,那我干嘛不能做个设计师、视觉设计师视角的播客呢?
最后一脚,就是在和 JJ 一起去日本旅行的时候,大家吃完饭小醉的状态下突然就把这样的想法摊开一讲,谁知道一拍即合就一起开始这段「生意」了。
你们尝试过远程和现场一起录音,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录制一期播客的大致流程是怎样的,会用到哪些工具?
远程的话主要是通过 QQ 语音来多方通话,录制结束后将每个人各自的音轨合成到一起再剪辑,比起现场录音来说显然对空间和时间要求比较低。但在没有嘉宾的节目里,我们两个还是倾向于一起现场录音,毕竟没有四目…… 哦不对,八目相对的时候,默契打了很多折扣 😂
现场的话其实我们也经过了好几个阶段:最开始时用 MacBook Pro 的麦克风录音,而且因为个人时间限制,场地经常就是比较嘈杂的地方,所以一直被喷是「AV 音质」,次数多了之后自然要面子嘛,就更新了设备,从 Sony 的 D100 录音笔到现在的舒尔 MV51,以及租用了专用的录音室。当然,因为我们还是对录音、调音这回事不够专业,所以常常还是被听众们喷「高清 AV 音质」。
在 Trello 上我们有一个题库,平常想到的内容都会一起记上去,当某个主题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录,录音软件用的是 GarageBand,平均一期节目需要录制 2 小时左右,然后我们会在零星的业余时间用 Adobe Audition 做剪辑,一般总耗时是录音时间的三四倍吧,然后可能再花上一到两小时补完 shownote 里的参考链接。
其实播客的发布环节比较麻烦,远超我们一开始的想象。网易云音乐这种第三方平台很简单,文件上传完填上简介就行,但绝大部分泛用型播客客户端都是直接抓 Apple iTunes Podcasts 里的内容,而 Apple 这边并不会 host 音频文件。如果不想受制于那些托管平台的限制,就只能自己买存储空间来放文件了,而且需要自己维护 RSS 文件来保证 Apple 那边及时更新。
市面上专门编辑播客用的 RSS 文件的服务或者工具倒是有一些,但我试了几个都不大顺手,所以只能自己用 PHP 写了个简单的 RSS 编辑工具来提高效率减少错误。
github.com/JJYing/Podcast-RSS-Editor
你们的 slogan 是「让你的听觉更懂视觉」,如何解读这句话,你们想通过音频的形式向听众传达怎样的内容?
L:
这句 slogan 其实来源于我的玩笑话。解读的话,其实就是字面意思。
我们两都是传统的视觉设计师背景,我们在用依靠听觉的手段散播我们对设计、视觉设计、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想法、观点,我们觉得这个过程或许大概可能有希望让听众们能以一个设计从业者的角度更存粹的体会到视觉设计这件事,就是这样。
Anyway.FM 仅发布 5 期就入选了 Apple 2015 年度精选播客,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在推广方面你们有没有经验或者心得可以跟我们分享
Leon:
很自豪。也是很大一部分对于我和 JJ 这两个其实都不太够自驱的人继续这件事的初始动力。
其实关于推广我们真没什么好经验。我们穷所以当初也就是冷启动,靠自己在平时混迹的社交平台上发个帖子什么的。
能得到最初的关注度其实应该谢谢当然 36Kr 旗下的一个网站分享平台「Next」。它在我们刚发布不久就收录了我们的网站,给我们带了蛮多的一波流量关注。
JJ:
如果看过我台 2017 年度总结网站的朋友,可能熟悉我们的「推广」风格,就是…… 随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访问 Anyway 2017 年度总结
我和 Leon 总体来说还是出于好玩来做这个电台,所以在对外宣传和推广的时候我们还是尽量保持一种真诚不做作、喜欢插科打诨、傻逼了就承认的态度。
Anyway.FM 未来还有没有准备更多好玩的计划?
中文领域的优秀设计类播客不多,你们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推荐几个你们心中优秀的中文设计播客吧
Leon
:
蛮希望能有更多像我们一样的一线设计从业者来参与这件事的。你知道,其实布道真的蛮重要的,只有把自己尽可能的摊开在大众的面前,才有机会去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酒香就怕巷子深,互联网时代理应说信息获取渠道异常通畅了吧?但设计行业其实对很多人都是很神秘的,这种神秘感有时候有好处,但大多数时候带来的是反效果。因为对方不理解你,所以对你产出的结果也就不信任。
这种状态是需要我们从业者自己来解决的。我们认为,我们现在做的事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案。
关于设计类播客,Anyway.FM 当然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中文设计播客 :)
其它的话,我自己在收听和关注的有刚才谈到的 Type is Beautiful 家的「字谈字畅」、来自 Google 的两个上海设计师开的 「UX Coffee」。
作为设计师,你们平常会浏览哪些设计类网站,最常用的工具是哪些?
Leon
:
只能说设计类网站吗?那可能结果会很大路:Behance、Dribbble、Designer News、Artstation、如果 Pinterest 也算的话,我其实每天会有很多时间是在 Pinterest 上的。
生产力工具的话,我还是比较传统的 Adode 全家桶用户,另外 Figma 是我用的比较多的「后现代」设计工具。其他像 Bear、Evernote、MindNode 都是我平时使用比较频繁的工具应用。
分享一下你们 2 人的主屏吧,介绍一下对你们比较重要的几个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