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是深圳市委机关报,是深圳最权威的新闻媒体,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因特动人,因您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事关烟花爆竹,深圳官方发布提醒 ·  20 小时前  
深圳特区报  ·  深圳与西藏相隔千里,却心手相连!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特区报

一组“活力数据”尽显深圳活力

深圳特区报  · 公众号  · 深圳  · 2025-01-23 14:01

正文

岁末年初
深圳的一组“活力数据”
让人眼前一亮

202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4.51万亿元,机场货邮吞吐量188.1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338万标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06万亿元,全社会用电量1218.8亿千瓦时……





这些数据显示了
过去一年深圳各条战线
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的丰硕成果
更展现了深圳经济发展的
蓬勃活力、澎湃动能

客如云来货通全球,国际交往频繁密切


搬运叉车川流不息,商品货物堆积如山,工作人员手脚麻利……深圳机场深畅国际货站里一件件货物打板装箱运往机坪,搭乘货机,为全球市场送去“深圳制造”“深圳产品”。

2024年深圳外贸再度树立全国“风向标”。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51万亿元,时隔9年再次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其中出口实现内地城市“32连冠”。

仰望蓝天。深圳航空网络星罗棋布。2024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6147.6万人次(全国第4)、增长16.6%,货邮吞吐量188.1万吨(全国第3)、增长17.6%,航班起降42.8万架次(全国第4)、增长8.9%。

眺望远洋。深圳港口货轮通达全球。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3338万标箱、增长11.7%,总量创历史新高。

盐田港一派繁忙景象。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俯瞰大地。深圳铁路列车奔驰如龙。2024年旅客到发量1.86亿人次、增长12.0%,其中:深圳北站到发旅客1.16亿人次、总量创历史新高。

客如云来。2024年深圳查验出入境人员2.4亿人次、增长45.6%(历史最高为2018年2.52亿人次),其中:入境外国人276万人次,首超广州、北京跃居全国城市第二。

“数据表明,2024年深圳经贸交流全面活跃,经济发展依旧火热。”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分析,从对外经贸交流看,深圳再次跃升外贸第一城,出入境人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铁路旅客到发量、机场旅客吞吐量、机场货邮吞吐量、接待游客数量等指标年度增长全部超过10%,其中出入境人员增长高达45.6%,反映了深圳频繁密切的国际交往态势。

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专家宋丁则表示,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深圳交通数据的显著上涨,反映了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活跃,供需对接的良好完成,这是经济面向好的表现。这一增长对深圳、对大湾区甚至是国内的经济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文旅活跃消费发力,内生性指标稳中向好


蛇年新春临近,在深圳水贝黄金市场,以蛇年为主题的黄金饰品备受消费者喜爱。前来购买的不仅有深圳市民,还有专程坐飞机赶来的外地顾客。有内地消费者看中价格实惠,一口气买下20余件金器;有香港客人看中这里款式多样,成为水贝常客。

消费发力前行。2024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06万亿元,连续第2年超过1万亿。全市持续完善和丰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体系,拿出真招实措、真金白银推动政策见实效,通过以旧换新,惠及消费者超500万人次,带动商品销售约550万台,拉动消费超420亿元。

旅游不仅意味着诗与远方,更是经济活力的积极体现,由旅游业拉动的酒店、景区、旅行社、餐饮直接贴近民生。2024年深圳全年接待游客数量1.85亿人次、增长10.8%,旅游收入2650亿元、增长11.3%。

“来深过大年、圳好遇见你。”蛇年新春,滨海暖阳、山海连城、夜市经济、低空旅游、工业沿革、科技灿烂、改革探索、红色回忆、客家古韵……深圳旅游以万花筒般的精彩,迎接四海宾朋来过大年。

1月20日,迎春嘉年华活动在龙华壹方天地举行。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地铁客流是城市最生动的“活力指标”。2024年12月31日,地铁单日客运量首次突破1100万人次、达1188.5万人次;全年地铁客运量突破30亿人次、达30.97亿人次。

2024年12月28日,深圳5条地铁新线同步开通(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13号线南段),全市地铁新增里程28公里、总里程达595.1公里。

刘国宏认为,消费、旅游、地铁客流等属于城市经济的内生性指标,深圳的这些“活力数据”增速稳中向好、增势可喜,对撬动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拓展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新兴产业交相辉映,新质生产力动能澎湃


岁末年初的一组“活力数据”,让人看到深圳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电能是城市动力之源。2024年深圳全社会用电量1218.8亿千瓦时、增长8%,其中:城乡居民用电量增长10.0%、工业用电增长8.0%。

“超充之城”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建成超充站1030座,超充站数量超过加油站数量。建成光储超充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站100座,新建充电桩13.4万个、累计建成充电桩42万个,超额完成2024年度目标任务。

龙岗区龙城街道龙平西路的极能超电液冷超级充电站(星尚汇站)。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全市建成各类低空起降点483个、5G-A基站4967个、通感一体化基站67座,均超额完成2024年度目标任务。

刘国宏认为,全社会用电量、超充站数量、低空基站数量等均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反映了深圳经济发展的火热程度。

深圳正着力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在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三大产业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且极具深圳特色。2024年我市新设3个产业办公室,激发更强新动能。

新能源汽车——在大力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的目标下,深圳链上企业已超2400家,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成功下线,2024年深圳汽车总产量超290万辆,在稳居“新能源汽车第一城”之后,再夺“中国汽车第一城”桂冠。

人工智能——深圳稳居全国第一梯队,超2200家链上企业形成涵盖龙头、高成长性及初创企业的“雁阵式”梯队。

医药和医疗器械——以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为产业愿景,聚合资源、创新机制,打通科研与产业的转化路径,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全国占比目前已跃升至10%左右,出口占比超过13%,全新机制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模拟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序落地。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表示,深圳经济活力同时体现在新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方面。深圳晋身“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无人机之都”,正是深圳利用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科创优势,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经济新增长极和产业“第二增长曲线”的写照。


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沈勇

编辑|吴诗敏

审读丨吴剑林 李璐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