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一个辞职独居的中年男人,靠养花抵抗孤独?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以史为鉴,有多重要?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一个46岁的中年养殖户和他死去的25000只鸡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09-24 21:00

正文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根据海南文昌市文昌鸡行业协会初步统计,超强台风“摩羯”造成文昌鸡约1320万只死亡,经济损失约2亿元。而与之相对的数据是,台风前,文昌全市鸡存栏约2200多万只。锦山镇是文昌鸡养殖重镇。本轮台风中,锦山镇损失了超过300万只禽类。
46岁的锦山镇村民高森养了17年鸡。台风过后,他养鸡场的五万只鸡死了一半,养殖棚几乎全部损坏,累计损失超过50万元。台风之后这两周,他和工人们一直在清理和修补被吹毁的鸡棚,同时对死去的鸡做无害化处理。这些天,他们挖了十个三米深的大坑并撒上石灰,将鸡埋进去,然后再撒上石灰。由于现在鸡市场行情一般,他还没着急引进小鸡,恢复养殖。
但何时恢复养殖不仅事关市场,还关乎信心和意志。高森说,作为养殖户,他们不怕辛苦,怕的是血本无归。养殖这个高风险行业,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同时还需要面对自然环境和市场的双重风险。2006年养鸡以来,高森经历过禽流感、一次又一次的台风、行业起落等等。这一次,他养的五万只鸡死了几乎一半。
以下是高森的自述:

记者 | 吴淑斌

记者|余物非

编辑|王珊

“五万只鸡死了一半”

9月7日清晨,超强台风“摩羯”一走,我和一位同行从镇上的家里出发,骑摩托车去位于村里的养鸡场。路程不远,平常只要十分钟,但当时异常艰难。一路上都是被吹倒的树木,还有被压断的高压电线。我们勉强骑了一半,双向七八米宽的路能走的地方越来越窄,倒伏在路中间的植物也越来越多,行路变得见缝插针,我们只能停下车慢慢步行,边走还得边用镰刀,砍出木桩和枝桠的缺口,再步行向前。

我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养鸡场。我的养鸡场临海,占地100多亩,有29个鸡棚,每个鸡棚周边都给鸡留出了活动空间,大概三亩左右,能容纳3500到4000只鸡左右。加起来,最多能容纳9万多只鸡。鸡场周围是十多米甚至二十米多高的木麻黄树和榕树,台风后这些树倒的乱七八糟。鸡棚更是认不出来了。鸡棚原本是靠几根两米左右的水泥柱撑着,顶上的木架盖着防渗透膜,棚的四周用木头挡住,底下铺设的是水泥地板。可眼前,没有一个鸡棚是完好的——倒伏的树木砸到铁丝网和鸡棚横在空地上,鸡棚顶上的木架也都被掀翻了,20多个棚子的水泥柱都断了,即使每个柱子里有四根钢条。

养殖场现场(受访者供图)
走进棚里更觉得吓人。有的棚里,3000多只死鸡成堆压了一米多,从地板堆到成年人的肚子到胸部那么高,潮湿的气息中夹杂着酸臭味——它们是因为害怕互相踩死压死的。剩下活着的零零散散,在鸡棚和周围来回走动。我最后统计了下,存栏的5万多只鸡,死了一半。这里面有两万多只鸡再养20天就能长到三斤左右,正好赶上秋天的销售旺季。中秋和国庆本就是需求量旺盛、鸡价上涨的时候。一栏鸡大概需要500包每包40公斤的饲料,养一棚3000多只鸡的成本价动辄超过5万。按照台风之前一斤鸡9元的价格计算,仅鸡的经济损失超过30万元;再加上棚子,超过50万。

事后和其他养殖户聊天,他说自己家鸡棚顶是铁皮瓦做的,一样被大风掀掉了。我们都说如果之前要是确定风有17级以上这么大,我们怎么准备都是徒劳。“摩羯”登陆前一周,我就在着手准备了。我们每年都因台风有大大小小的损失,对台风很敏感。8月末,我在微信小程序上关注台风的生成和路径。看着它一点点变大,预计要在海南或广东登陆。之前定好了9月1日到4日要进1万多鸡苗,我在那之前就把村里的老瓦房收拾腾空。那里比鸡棚稍微宽敞一些,挡风一些。
4号开始,我们开始着手加固养鸡场的鸡棚。我和几个兄弟先把棚子的顶拿下来,又拉来铁丝、绳子、沙袋和两米宽的防沙尼龙网。我们把尼龙网从顶棚上跨过去,在两边用挖机挖出半米的坑,再把网的边缘用土埋起来,然后再盖上棚顶。每个棚底部外围用也沙袋加固,铁丝和绳子用来固定四周。

养殖场现场(受访者供图)
6号台风登陆当天,已经有些人心惶惶了。一大早村委会的人通知台风傍晚前会登陆,上午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下到每个村通知大家要躲在屋里,老旧房屋都不能住。但有一些养殖户还是选择留在室外守护鸡场。有个朋友后来告诉我,他说他要在鸡场保护家产,但政府工作人员说那里太危险了,不撤离的话要叫警察来把你带走,他说这里是他唯一和全部身家,“你叫我走?我走了这些东西怎么办?”

我选择了回家。2014年的台风“威马逊”来时,我就在鸡场。我当时想的也是只要风不停,我就在养殖场跟风做搏斗。大风来了,瞬间把大鸡的棚掀起来,它们就压在一起了,我一开始想用手扒开它们,但数量太多,我很快扒不动了。为了不让小鸡沾水,我又拿着锤子和钉子,风把哪里的棚布吹破,我就去补哪里。但是补上去的棚布还是会被吹破。风雨让视线模糊,我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力气了,就找了个背风的灌木丛下蹲下来躲着,待了两个小时。当时我并没察觉风有多大,因为自己的注意力全在鸡上。我回到家,看到三个孩子因为担心我,抱在一起哭。事后觉得后怕。一个人在台风面前,能保下来的终归很有限。2014年我只有10个棚和4万只鸡,棚倒了多半,死了快两万多只,经济损失接近20万元。

唯一的生计

我今年46岁,我是从2006年开始养鸡的。农村能种的东西多,小时候我吃饱饭不用担心,家里靠冬反季节瓜菜为生,有辣椒、西瓜和各种蔬菜,一年下来没多少钱。锦山镇是华侨之乡,一个村里几乎有一半人是有亲戚在新加坡、泰国、香港、澳门等地的,上世纪90年代前,家家户户的大钱都是侨民亲戚寄来的。后来到了90年代末,侨民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就不再汇钱回来。那时,蔬果大棚在内地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流行,锦山的种植业不行了。

《幸福到万家》剧照
规模化的棚养鸡,是1988年左右在锦山和文昌开始的,一开始都是个人在养。2000年后,政府大力支持养殖业,经常开培训班,让村民学一些养殖技术和知识,海南农校也会开这种班,我和周边的亲戚朋友也参加过很多届。我1998年高中毕业后,先去深圳打工。我在深圳公安局当了8年协警,每个月只拿两千多块钱的工资,经常熬夜我不喜欢。城市太躁动,有时晚上有人斗殴,抓了人做笔录,等到领导签字再把嫌疑人带去医院体检,之后送去看守所差不多四五点了,十分辛苦。

那时,文昌鸡的养殖成了镇上的支柱产业,锦山镇的养鸡业占海南文昌鸡养殖的“半壁江山”,有很多就业机会。镇上的本地人,打养鸡散工的少说1000多人。他们有修鸡棚的、跑运输运饲料和鸡苗的,抓鸡卖的,注射鸡瘟疫苗的,专门给鸡烫嘴巴防止它们打架互啄的等等。也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的,主要来自云南、贵州和广西,他们多住在离鸡场不远的地方或者就住在鸡场上。

《公鸡母鸡拖拉机》剧照
2006年,我回锦山镇时,可以说是养鸡的好时机。我听从朋友的建议把攒下的十多万块钱投资进去,盖了四五个棚。卖鸡的时候赶上行情好,一棚鸡,从鸡苗到大鸡的100天时间能赚到3万块钱,一年能赚10多万块。依靠当时攒下的家底,入行之后的五年,我一直在扩大规模。

但养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一直是从“鸡苗”养起,养十天长成小鸡,50到70天长成中鸡,100天长成大鸡。每个阶段都要付出很多心血。鸡对周边环境,尤其是温度和雨水,是非常敏感的。小鸡羽毛不多,尤其怕冷。在羽毛成长期间,我们会用铁丝网把棚圈住,如果到了冬天或天气突然变冷,需要拿炉子烧煤给鸡棚加温,10来天后才能把它们从鸡棚放出来。大鸡怕热,有时小鸡需要加温时,大鸡的鸡棚帘子需要卷起来,帮它们通风散气,凉爽一些。如果稍有不慎,鸡就会一群一群生病,像人一样咳嗽感冒甚至出现支气管或者肠道疾病,你必须买粉状的药物,兑在水里给它们喝。

从业早期,除了养鸡本身的辛苦,比较大的考验是停电。当时村里还没有24小时供电,有时候停电吓到了一群鸡里的一些,他们就会扎堆乱飞,然后一个个往别的鸡上面跳,越叠越多,下面的鸡就会被压死,导致整个场的几百甚至上千只鸡死亡。为此,我要练习它们对停电的适应。训练方法很原始:我先把鸡棚的灯突然关掉,如果听到有鸡开始叽叽喳喳叫,我会立刻打开门吼上两声,让他们肃静;等安静下来,我再突然把灯打开,如此往复,一个一个鸡棚的练。否则一到半夜没电,它们会到处飞到处跑,早起来就会看到鸡死了一片。一直到2016和2017年,每个村才都装上了变压器,之后不再停电,我也不用再“练”鸡了。

笼中饲养、下蛋生出“鸡苗”的海南文昌母鸡(图|视觉中国)

作为养殖户,我们不怕辛苦,怕的是血本无归。我们还遇到过禽流感。2008年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盛行。我的鸡棚偏僻,侥幸保住。但我的朋友家损失惨重。有一次我经过一个朋友路边的鸡棚,他一直在用烧碱消毒,还天天撒白石灰,为了减少人员交流和交叉感染。当时打工的还很少,他能干的事情都自己干。尽管这样小心,还是有整棚整棚的鸡死掉,整个鸡场几万只鸡都不得不杀掉,损失数十万元。鸡大量死亡后,还要做无害化处理。政府指导坑挖要深3米,底部和顶部都要撒石灰消毒,中间埋死去的鸡。如果挖的太深,牛羊或者人踩上去会因土层疏松陷进去,也会影响到地下水源;如果挖的不够厚,底下发酵会产生的沼气把地表鼓起或开裂,甚至有臭水冒出。

前面也提到,台风给我们带来的损失非常大,比如前面提到的台风威马逊。但好在2014年和2015年鸡市行情不错,那时鸡到下半年10多块一斤,一只鸡三斤左右,10个棚一批就能赚10多万,基本上养了一批就把因鸡和棚的损失贷的款还清了。主要还是当时市场好,文昌鸡在内地的销路好。不过养鸡总体还是靠天吃饭,很难确定哪年价格好,哪年价格不好。我们这些养殖户就是亏了就减少鸡苗出量,盈利了就增产,每年都小心翼翼的。
但在2015年之后,养殖业的整体形势开始走下坡路,个体养殖户的日子不好过。一是因为鸡饲料豆粕和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之前一包40公斤的饲料大概100块钱左右,2019年涨到110多块,2023年飙升到了180多块,相当于每卖一棚都要上升3.5万块钱的饲料钱。饲料费上涨,鸡价却在走低。2019年文昌鸡价格在每斤十多块,2024年“摩羯”来袭前,只能卖八九块了。第二是大的养殖企业的竞争。他们有政府补贴,每年都要完成增长目标,才能继续拿到第二年的补贴和银行贷款。如果它们亏了,还有政府和银行兜底。但大量鸡涌入市场后就压低了价格,散户的养殖热情大不如前,人人都在减产。
2019年11月,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农村,村民在家中养殖文昌鸡。(图|视觉中国)
这几年我自己的生意资金的周转越来越困难,2017年,我开始在同姓亲戚开的文昌鸡养殖企业打工。他的公司养的是文昌母鸡,母鸡下出鸡苗,我做一些管理工作,每月能有一些收入。很多跟我差不多的养殖户,也是这么做。很多人会说养鸡这么多风险,为什么不买保险,我也考虑过买保险,但是一直没有保险公司到我们这边来宣传,我们也没有特别多的途径。我们觉得可能是灾害天气面前鸡场抗灾能力差,理赔费用太高的因素。
从开始养鸡到现在,我的父母、养孩子和整个家庭都是靠养鸡业来维持。除了给父母的零花钱,教育的开支是家里的大头:两个孩子临近高三和六年级毕业,一对三的课外补习费用是一个月1500元,请一对一老师的话最少要150元一小时。我应该是会一直养下去。我租下的地,购置的设备,这么些年投入少说也在鸡场硬件上投入了超过100万,如果不养了不太舍得。而且像我这个年纪,你说年轻吧也算老人了,不上不下,再换行业经历三五年的适应期就50岁了;而且,不养鸡能干啥?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