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对于人太正常了,引起我心里难受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或者失去控制机会……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修着修着想把之前的医生揍一顿
这个故事来自于整形外科医生余东,他原是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医师,现在某私立美容诊所工作。
他在微博中说,曾有一名患者找他做眼修复,“修着修着想把之前修的医生揍一顿,你把皮肤、脂肪、提肌、眼轮匝肌几乎全部切光光,形成一个板状结块的眼睛,眼睛出现很多很多功能性损伤的症状。”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1xwNbPmyop0pic5zXEcue7Uib9umKE1e5BqFyUamZb95MlLR0DvfGPvBiak7naibXCV3tQ6QsLTOAIiblwdBhOSiaeA/0?)
他的微博更新得很勤,其中显示,前来“修复”的患者不在少数,虽然有一些仅是对效果不满意,但的确有一些,前任医生明显“做砸了”。
一个和肿瘤相关的故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前阵子也在微博上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患者升结肠癌,术前当成阑尾炎手术一次,术后病理一看是癌又一次根治术,历时2个多月只做了一个没有强化的CT,说肝是囊肿,让我一看就是肝转移,两次手术抵抗力下降明显,赶快做核磁一看像满天星一样,广泛肝转移,彻底失去了可能的控制机会……哎……”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1xwNbPmyop0pic5zXEcue7Uib9umKE1e5REaI72UIuPqEw28JgwZUS0gic9PA5ASbhcel3NacgFQ3TIpdX0huAkQ/0?)
她说自己难受的不是生病,疾病她见得多了,找上谁都是正常,“引起我心里难受的是人为造成的伤害或者失去控制机会”,而且“这个案例并不是偶然,见得太多了,俗话说‘常在河边的哪有不湿鞋’,可这鞋湿得太多了就不应该啦!”
前阵子,我在上海某大型三甲医院,遇到一个患者。
时间大约是晚上8点,医院门诊已经下班,患者匆匆跑到皮肤科急诊,说自己“过敏一个多礼拜了”,“在当地医院吊了一周的激素,没有起色”。
那天上午,她在当地医院办了出院,立刻搭了最早的一班火车到上海,再转到医院时,门诊已经下班,她觉得自己今天无论如何也要看到一个“上海医生”,就挂了急诊的号。
事实上,她的皮肤过敏症状并不严重,无需“吊激素”,更不用住院。
但既然已经挂了一周的激素,不能立即停止,医生只能给她慢慢减量,这样一来,这个病人不得不在上海待好几天。
医生向我解释这个病人病情的时候,用了“激素滥用”4个字来形容前一家医院对她的治疗。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1xwNbPmyop0pic5zXEcue7Uib9umKE1e5fPhYou9JgPpYUibYypAZEhtWfCHItfjBiaPeNAPpjO676CiamGibokzUlQ/0?)
9年不能正常行走的孩子
事实上,“大”医院的医生经常会“抱怨”那些被“小”医院耽误了的患者。
一方面,有些小医院无法对患者做出准确诊断;另一方面,有些医院给予患者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给患者造成更多的痛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骨科研究所所长杨述华,早在2014年就曾公开呼吁:“有的县级医院,主治医生见都没见过手术器械,就敢上手术台做关节置换,这类手术的门槛亟待提高!”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a1xwNbPmyop0pic5zXEcue7Uib9umKE1e5g8S90uYGhUDhQs0o5ekAIeeftibxEAcic4In2paBjkq88GQwHjQnmDzA/0?)
要知道,目前临床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谓遍地开花,从区县医院到大三甲,很多并不具备手术资质的医生照猫画虎,滥做、乱做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很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
杨述华说,置换同一关节,有的专家操作了能管20年,有的只有一两年,这就是差距。
他曾经遇到过一名湖北地级市医院手术后的孩子,9年了都没办法正常行走,不得不到协和医院骨科进行翻修,那种经济负担、心理压力让他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