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的说话之道,从他打广告的方式便可见一斑。
在他之前,广告对于主持人,是化解不掉的尴尬,观众总是不买账。
但到了马老这里,第一次被玩出了新花样——尴尬的广告在节目里,不见得就是附骨之疽,也可以被玩成一个接一个的梗,做成笑料和槽点,“把玩于股掌之间”。
给我一个广告,就能撬动地球
真正的大师,从来都是可以带着“镣铐”起舞的。
所以这篇“马东眼袋哲学”系列文章,斗胆在此借“马老的十个问答”介绍一下,马老说话之道的“冰山一角”,分四个方面。
文末有福利!
一
想要表达不同意见
并不非得说“不”
聊天交心,不可避免会有观点的碰撞。
想要减少冲突和不快,不是让你不表达“不同的见解”,而是学会,如何巧妙不尖锐地表达。
这个时候,有两招很管用——
第一是借势(顺其道而反之),第二是幽默地出其不意。
这里不废话,看三个例子,相信你就明白了。
Q1翻开通讯录、微信、QQ,看到很多朋友,曾经感情是那么好,现在却也渐渐不联系了。你认为怎样才能让好朋友关系不那么容易变淡?
答:
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你只有让你的朋友变少,才能和他们保持不变淡的关系。
我们总是认识越来越多的人,你要是想和所有朋友都保持不变淡的关系,你大概会累死。
你可能比较年轻,老了自然会明白:人世间的朋友,就是这样一波一波的。
关键在于:珍惜眼前的友谊,而不是去挽留即将远去和变淡的朋友,其实这个世界的真相也是如此。
Q2马东老师,您做为名人,您做事会有拖延的习惯吗,明日复明日,内心纠结体,怎么才能克服拖延症的毛病呢?已被深深毒害,求支招。
答:
拖延症好多人都有,这事儿不分名人不名人。
有一本书叫做《拖延心理学》,我买了,但我拖到现在还没看完,你要是有兴趣,你先看,看完了告诉我一声。
其实,我觉得拖延症的根本,就是懒惰。
可是,懒惰是人的天性,懒惰也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
就是因为懒得去做那些费劲的事儿,才发明了好多方便的办法。
所以,懒惰、拖延,都未必是什么坏事儿。
Q3马老师,当前社会低头族越来越多,你认为如何做到远离手机?谢谢!
答:
确实低头族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远离手机呢?当一个低头族,到底有什么不好呢?也许你觉得,整天抱着一个手机,人际交流就少了,真有那么严重吗?
娱乐和获取信息,是两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而在今天,成本最低、最方便的方法,就是通过手机来满足这两个需求。
你可能会对比,说欧洲人就不抱着手机。但他们不抱着手机,和我们抱着手机,有什么关系?这有什么可以对比的?
二
评价别人,从自黑入手
相信你一定听过这样的忠告:不要随便评价别人。
因为分寸很难把握。
但分寸,其实本来就不是一个定量。
你退一寸,别人多少也会让步三分。
所以,当你想说别人“坏话”时,自黑,就是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退让方式,此所谓,“自制”分寸,自知分寸。
Q4马老师,你和张绍刚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主持人,您跟他的主持风格有什么不同,比他好在哪儿?
答:
我比较阴险,他比较天真;我比较圆滑,他比较耿直;我比较懒惰,他比较勤奋;我长得比他好看。
我运气还不错,他有点儿背,老是招人黑。
但其实真正接触下来,他比我可爱,待人接物都比我直接,是一个比我更值得交的朋友。
当然,如果你是夸别人,就不必自黑了,毕竟“损己抬人”,也可能会让对方不太好意思…
Q5 马东老师,请问纯粹从辩论技巧来说,您觉得蔡康永和高晓松谁更胜一筹?
答:
他们都不是专业辩手,但他们都——
第一,内在条理十分清晰;第二,知识储备非常深厚;第三,联想能力特别丰富;第四,他们都是老炮儿,接触过的人太多,对于对手是什么样的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漏洞,都很清楚,所以可以未雨绸缪。
所以在我看来,他们两个人的存在,本来就是自相矛盾——不管谁是谁的矛,谁是谁的盾,都是天生适合厮杀的一对。
只是两个高手用的武器不太一样,晓松用的是一个大板斧,康永用的是一条软鞭,这才是精彩的地方。
所以我真说不出来,谁的辩论技巧更胜一筹。
马老曾经这么评价“马晓康组合”:
我就是个逗逼。
我和高晓松、蔡康永私下就是这样的状态,康永哥是娱乐界的大哥大,高晓松是一个伪装成知识分子的娱乐分子,或者是伪装成娱乐分子的知识分子。
马老也曾经在《奇葩说》“30岁,是要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那一期当中,评价过高晓松和蔡康永:
他们同样可怕,虽然他们杀死你的刀完全不一样。
高晓松用的是斧子,他自圆其说的力量,能彻底把你带进去,所以他是一个领袖型的辩手。
蔡康永是一位朋友型的辩手,他杀你都没有刀,他是靠一杯水,但是是开水烫死你,关键是,他不是泼到你身上烫你,他是泼到你身上之后,这杯水才开始加温。
(那一期嘉宾是陈汉典,假扮小s充女神)
马东老师当时并没有评价自己。
但坐在高晓松和蔡康永中间的马老,其实不言自喻。
马东说话的方式,介于敌人和朋友之间,不敌对也不讨好,像一个不倒翁,你推他一下,他不会远去离开,反而更近“得寸进尺”三分,一脸“笑里藏刀”,一肚子“锋芒内敛”。
继续回来说夸人。
如果你想让对方不那么“不好意思”没话说,可以带上另一个人,一同夸赞(当然,不要随便乱比较,比错也尴尬)——这样对方除了说声“谢谢你”,还大有后续话题可接。
比如马老赞于谦老师的同时,也带上了郭德纲。
Q6在您看来,于谦老师的相声功底如何?
答:
不洒汤不漏水,有分寸,和郭德纲的相得益彰,相互谅解,他们两人在一起,是1+1大于2的效果,说相声的人最重要是要找到好搭档,这比找好媳妇都难。
于谦老师评价郭德纲说: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记得郭德纲早年和马老的访谈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郭德纲绘声绘色给马东讲当年侯宝林先生被同行陷害的过往,马东不说话良久,之后温和接了一句:
郭老师,等您老了,能把这些忘了吗?
这话的分量很重,但言语之间,也能看到马东不一样的温和厚重。
三
这些脑洞烧到天际的问题
不及马东功力的十分之一
回答脑洞问题的要诀是什么?
嗯,对,就是“以牙还牙”,在原本的脑洞之上,再进三尺。
别笑,这很考验功力的。
Q7马东老师,您觉得15年之后 你,高晓松,蔡康永三个人谁的体重最重,谁的收入最高,谁最耐看?谢谢
答:
高晓松最重,因为他不愿意耽误自己人生的每一顿饭;虽然他也很控制自己的身体,但他对吃的热情,远比对控制的热情高。
收入最高也应该是高晓松,因为他动力大,他想要吃好每一顿饭,为了吃到最好吃的,最贵的,就得使劲挣钱。
最耐看肯定是高晓松,如果你现在敢看他的话,再过十五年,又有什么不敢看的呢?而且他脸上可以看的点太多了,一张脸,半天都看不完。
Q8假如马季先生没有走,有机会能参加《奇葩说》做男神嘉宾,您希望那一期的辩题是什么?
答:
我会为他准备两个题目:
一个是相声会不会消亡;
另一个是为人父母要不要为自己的孩子设置人生路径。
但说实话,我真正想的是,我父亲走了有十年了,如果他能真正回来,参加一次《奇葩说》,我肯定不会害怕,我特别想听听他说:
人生到底是有意思还是没意思?
我特别想听他从那边带回来的答案。
Q9马老师,如果让您穿越到以下四个人身上(项羽、刘邦、吕布、姜子牙),您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答:
如果可以选的话,这四个人我都不会选,因为他们都活得不是很好。
但非要我选的话,这四个人,我选择的先后顺序是:
首先是吕布,毕竟他年轻气盛、颜值高、武功高强,是一世之雄,他的弱点就是比较笨。
其次是项羽,他有勇有谋,弱点就是有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
再是刘邦,他有很多很多优点,但最要命的是,他不要脸,为结果不择手段。
最后是姜子牙,他晚年算是比较好的吧。
四
谈到不寻常的“禁忌”话题
考验的是你的心胸和视野
如果说谁笑对死亡,谁就不受它威胁,那么马老绝对是做到了。
Q10马老师,我的问题有点暗黑。请问你有没有想过给自己谢写墓志铭,如果有写的内容是什么?
答:
我不觉得你的问题暗黑,恰恰相反,我觉得你的问题,非常非常光明。
说实话,我仔细想过这件事,想的结果是,我们不会有什么墓志铭。
因为,给自己写墓志铭,或者替别人写挽联也好,其实都是过自己的瘾,好像自己能够准确、客观又有文采地总结自己或者别人的一生,这事儿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应该连墓都不会有。
我不觉得,人生来此一遭,走的时候要留下那么多的痕迹。
痕迹要留也是他人的事。
所以我觉得,我大概,连墓或者墓碑这样的物质形式的存在,都不会有,遑论墓志铭了。
马老在这期的饭局上(明晚才播出),也用到了很多他巧妙的说话之道,比如——
要坑人,先戴高帽子
想要问对方坑人的问题时,可以先给这个问题带一个“高帽”:
具体情节和细节,请见周日晚8点在腾讯播出的《饭局的诱惑》
记得以前看过马老的一个访谈,讲到他离开央视,裸辞,记者问他是什么驱使他这么做。
他当时说:
是新鲜感。
中国人形容君子,有一个词叫“虚而有节”。
这个词,跳出它原本拘谨的词义来说,倒是可以用来形容马老——
竹子的中间是空的,为随时容纳“新鲜的事物”而准备,同时也“知止”,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绝不盛满,有“自知之明”。
这也是马老的说话之道,自有分寸,自知之明。
马东眼袋哲学系列文章前三篇
《马东给年轻人的9个建议》
《马东给年轻人的9条财务+职场建议》
《老司机马东走过的9条弯路》
彩蛋!
我们将从放出的所有精选留言中
随机选取十个人
送出马东老师的签名照和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