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技术交流、方法借鉴、成果展示、信息分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物理  ·  【物理笔记】学霸笔记力学篇全部汇总 ·  20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太空航行不再需要燃料? ·  昨天  
中科院物理所  ·  出生日期覆盖1-9所有数字的概率很小吗?莫非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从(土地²)到(产业³),这道产城融合题,泉州咋答?|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  · 公众号  ·  · 2024-10-23 17:58

正文


精彩抢先看

泉州市

是“晋江经验”发源地和民营经济重镇

面对建设用地紧张

勇于创新

成为全国盘活低效用地试点城市


通过连片改造与统筹提升

激活超10万亩城镇低效用地

丰泽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内

技术公司利用3D金属打印技术

推动产业升级


泉州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圈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宜居环境双赢

关键词:泉州市、产城融合、盘活低效用地



福建省泉州市是“晋江经验”发源地,也是我国民营经济聚集地和制造业大市。此前,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推进,建设用地日趋紧张,泉州面临两个难题:一边是新项目找不到地方上马,另一边是碎片化的土地、厂房被闲置。
2022年9月,泉州成为全国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城市后,以敢为人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率先开始探索实践,闯出一条产城融合新路。
从单独提升到片区规划, 低效用地盘活拓展发展空间
清源山麓,晋江北岸,青山绿水间坐落着泉州市丰泽区数字经济产业园。今年3月,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在这里正式投产。
走进该公司3D金属打印生产车间,设备正在开足马力生产——激光将金属粉末高温熔化,经氮气吹粉凝结,星火闪耀间,一个个厚度约0.4毫米的鞋子模具初现。“每双鞋子模具都要经过成百上千层的精细堆叠,如今只需在仪器上输入参数,3D打印机就能完成生产。”该公司总经理王磊介绍。
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的3D打印车间。
公司总部位于河北,为何跨越千里到泉州布局?王磊坦言:“这里鞋服产业基础厚、园区政策干货多、发展前景很广阔,值得托付。”
但是,泉州人知道,“基础厚、干货多、前景好”是闯出来、拼出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从一双鞋、一片布开始,泉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鞋服业由此起步。但是,随着鞋服业不断发展壮大,地块散、配套缺、效率低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一些入驻产业园的“僵尸企业”和低效企业,也对园区做大做强做优造成阻碍。
“过去的破解思路是‘零敲碎打’、单独提升,如今采用片区思维,通过统筹提升等举措对容积率低、效益低的地块进行连片改造。”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珏介绍说。

碎片变连片、“平方”变“立方”,“撬动”了泉州超10万亩城镇低效用地再利用。通过连片开发,全市打造了5个超万亩工业区、30个超千亩工业区。“我们通过定期调度、政策支撑、政金携手、数据监管等方式,有效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建设用地供给。”王珏说。
泉州市建筑服务产业园、石狮市灵秀“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晋江市集成电路(科学园)产业社区、丰泽区建筑产业园……泉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低效用地盘活释放出的发展空间。
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俯瞰图。
试点以来,在自然资源部、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泉州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盘活城镇低效用地3.76万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4.46万亩,争取近1.7万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带动7.1万亩建设用地开发,新增建筑面积2739万平方米,单位 GDP耗地率逐年降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园率提升至52.9%。
从零星分散到规模集约, 园区标准化建设释放“磁吸效应”
唤醒“沉睡”的土地后,园区要向哪些企业“敞开大门”?如何通过设置准入门槛倒逼企业生产方式提档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泉州通过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给出了答案。
每当天气潮湿燥热时,身处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即使不借助通风设备,体感也清爽舒适。“我们打造了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机械排烟为辅的节能型生产车间;厂区生产系统的水、电也实现能源节约化管理,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000吨。”该公司行政副总经理叶炜刚介绍说。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了解到,为突破土地资源有限的瓶颈、腾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泉州许多有厂房的企业通过自主改造提升利用率,没有厂房的企业则寻求购买或租赁适合的标准化厂房,还有的企业希望可以直接入驻标准化园区……
作为晋江市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首批试点项目,绿色高端面料整理微工业园通过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了“开园即入驻”“工业上楼”。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蔡晓旭介绍:“虽然这是一个微园区,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园区规划建设了4栋5层高的标准化厂房,配套1栋研发综合楼和2栋人才公寓,还有智慧立体仓库、污水处理站、固废仓库等,让企业拎包入驻、放心生产。”
“我们把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作为重新配置资源要素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主阵地,通过规划引领等举措引导重点产业链向园区集聚,持续做强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的泉州,上下游企业紧密“牵手”的案例不断涌现,互为补充、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圈日渐清晰。
产业园中的智能化“机器人”。
2022年7月入驻丰泽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后,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积极对接耐克、特步等运动品牌提供鞋模设计和3D打印业务,仅用两年就带动了威斯坦、大字三维等3D打印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金属、橡胶、尼龙全材料3D打印产业链。
“通过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有效带动了周边低效存量用地盘活,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全市标准化园区内工业用地容积率由以前的不足1逐步提升到2.5。”王珏说。
以产兴城,以城聚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在工业园区体验到“有家有业有同行、有诗有画有远方”。
数字园举办的“簪花走进数字 园•探寻非遗真魅力”吸引了园区年轻人参与。
丰泽区高新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胄介绍说,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例,针对园区从业人员以“白领”为主的特点,规划打造了体育休闲、咖啡轻食等生活场景,让园区“飘着咖啡香”。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工作圈就是生活圈。王珏表示,下一步,泉州局将全面整合各园区周边低效用地,合理布局工业用地空间,加快“工业上楼”,让泉州这座“值得托付”的城市更加宜业宜居、近悦远来。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