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19:40,《2025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繁花‘巳’锦北疆春”》(以下简称内蒙古台蛇年春晚)如约而至。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晚会以非遗元素作为节目创排的重要灵感,
把历史底蕴、人文风情、自然风光与艺术巧思、先进技术深度融合,以家国情怀为笔、北疆文化为墨、民族团结为弦、赓续传承为脉、创新表达为彩、民生关切为情、科技赋能为要、全民联欢为本、融合传播为先、成本控制为重,用满屏新意奉上一道充满欢声笑语的文化大餐,让北疆文化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勃勃生机。
晚会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主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穿办好“两件大事”、完成五大任务的家国情怀,在大历史、大视野、大格局中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热情讴歌在党的领导下北疆大地发生的历史变迁、取得的巨大成就,主题鲜明立意新,提气鼓劲信心足。
晚会精心设计访谈环节,特别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代表、“国家的孩子”代表以及内蒙古籍奥运冠军及家人代表齐聚舞台。他们围绕内蒙古在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方面的成就畅所欲言,用亲身经历讲述着内蒙古的发展变迁。
安达组合深情献唱的《如愿》,将“山河无恙,烟火寻常”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莫晓伦的《心之寻》、乌兰图雅的《战马》等歌曲,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阿云嘎时隔多年再度登上家乡春晚的舞台,一曲《心灵沉睡的地方》更是道出无数游子对家乡的眷恋。这种细腻的家国情怀,在各平台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不少观众留言表示深受感动。
▍
亮点二:北疆文化为墨,绘就多彩画卷
时光与匠心,造就了多姿多彩的北疆文化,内蒙古台蛇年春晚聚焦聚力精品创作,努力搭建展示平台,不断擦亮北疆文化品牌,以春晚为纽带,让海内外观众认识、了解内蒙古,领略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内蒙古有着浩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北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体现出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
《悦舞内蒙古》把盅碗舞、安代舞、挤奶舞等极具内蒙古特色的舞蹈汇聚一堂,舞者们灵动的舞步、婀娜的身姿将北疆独特的舞蹈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歌从草原来 歌游内蒙古》作为大型群众性音乐综艺节目的延续,邀请年度六强及参赛歌手唱响家乡歌曲,从呼伦贝尔的辽阔草原到阿拉善的广袤沙漠,从赤峰的红山文化到巴彦淖尔的塞外粮仓,12盟市的独特风情随着歌声一一展现,让观众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北疆文化的多样与精彩。
《满庭芳·国色》将婺剧、豫剧、京剧、评剧四个曲种的经典唱段串联,在展现戏曲魅力的同时,也体现了北疆文化的包容性与多元性,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晚会紧扣民族团结主题,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展现内蒙古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生动诠释了“山同脉、水同源、文同根、人相亲”的文化氛围,而“融”的主题更是贯穿整台晚会。
晚会以歌舞节目《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开场,伴随着“回家过年的那一天心情真好,开往草原的高铁很热闹……”的音乐律动,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坐着火车穿越内蒙古12盟市回家过年的热闹景象,传递出凝心聚力、温暖人心的精神力量。
《奔腾内蒙古》把经典曲目《金蛇狂舞》《赛马》与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马头琴曲目《万马奔腾》大胆融合,宛如奏响草原与华夏大地文化交融的和谐乐章,让观众深切感受到各民族文化在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共生共荣。
敕勒组合的《大摇大摆》和梅林组合的《豪爽内蒙古等你来》同样别出心裁,将漫瀚调与传统草原歌曲有机结合,在欢快的节奏中展现出内蒙古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和睦共荣的美好画面,传递出一往无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春节在世代的传承里,始终保持着时代的活力。内蒙古台蛇年春晚在老传统和新风尚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在创意飞扬、碰撞融合中架起了一座纵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化桥梁,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让人们感受到内蒙古奔腾不息的时代脉动。
晚会巧妙融汇现代创意,赋予古韵遗风、传统文化、民族技艺以全新的表达方式。
当舞蹈遇见文物,以“中华第一龙”为灵感、融合XR技术的《玉·见》让文物“活”起来,带你探寻中华龙文化的起源,触摸中华龙文化的脉络;当戏曲遇见说唱,一支兼具时代感和古风古韵的融合单曲《看今朝》让古韵“潮”起来,激荡时代脉搏,唱响爱国情怀;当民歌遇见流行,一支将融合进行到底的歌曲联唱《大摇大摆+豪爽内蒙古等你来》让民歌“热”起来,尽显内蒙古的豪气、壮美和幸福。
▍
亮点五:创新表达为彩,传递生活温暖
相声小品作为备受观众喜爱的语言类节目,在春晚舞台同样不负期待。
节目紧紧围绕时代话题和社会热点,以小切口展现平凡生活中的趣味与精彩,带给人以情感共鸣与思想启迪。老面孔、新作品、趣表达,给春晚舞台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留下了值得一年回味的热点和经典。
本山文化传媒演员文松带来的《爱情变奏曲》笑点密集,幽默风趣的表演引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递着生活的小幸福;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携手内蒙古青年相声演员杨钰海带来传统相声桥段《蛇来运转》,经典的相声包袱、精湛的表演技巧,让观众领略到传统相声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网络达人老赵婆子团队带来的原创小品《这事怎么说》,以贴近生活的剧情、诙谐幽默的表演,为晚会增添了别样欢乐,也让晚会更具烟火气。
▍
亮点六:民生关切为情,引发心灵共鸣
人间烟火是中国年最暖底色,承载着北疆儿女对生活的热爱、团圆的期盼和未来的憧憬。
内蒙古台蛇年春晚热切回应一年来的家国大事与民生关切,选取有厚度、有温度、有热度、接地气的故事,用烟火气十足的节目勾勒出北疆幸福生活图鉴,于儿女情长中见中国力量,于家长里短中展现时代宏声,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在烟火中铺展,汇成时代长卷。
晚会灵活运用大场景和小场面,用大场景烘托节日氛围,用小场景烘托人情温暖,把百姓故事巧妙融入歌舞、戏曲、小品等节目形式,通过讲述百姓故事,传递时代温度,带给观众沉浸式丰富体验。
科尔沁夫、王璐的《回家》,用温暖的旋律和饱含深情的歌词,唱出了无数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在阖家团圆的时刻,这些歌曲让远在他乡的游子们感同身受,对家乡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也让每一位观众都沉浸在浓浓的温情之中。《若月亮没来》致敬每一个为梦想努力拼搏的人,这些歌曲在各平台播放量持续攀升,观众纷纷留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内蒙古台蛇年春晚不仅是一台文艺盛宴,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盛会。以科技融合艺术、以创意拓展内涵,晚会充分呈现内蒙古台“5G+4K+AI”技术创新成果,为观众带来巨大的视听震撼和艺术感染力。
晚会用一体化思维打造舞台视效,结合地屏、冰屏实现了360度舞美打造,从观众席后方和上方延伸出冰屏,与舞台主屏、地屏和装饰屏通过大屏巧妙融为一体,营造出极具沉浸感的穹顶视觉效果。大屏背景素材拓取节目的一环一扣,看似不经意,却已成为丰富背景的一部分,为观众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和沉浸式的视听体验。
晚会创新使用AR、XR等现代视觉科技,对舞台边缘、台阶、立柱等部位进行铺陈,辅之以新春氛围感十足的装饰元素,如灯笼、彩带、中国结、欢腾的年画娃娃等,使舞台在细节处尽显年味,让春节的氛围感拉满。
三个分会场也是各具特色,创意非凡——大气磅礴的“西辽河畔的交响”(通辽市分会场)、诚意满满的“千里边疆,乌珠穆沁”(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分会场)、跨越时空的元上都遗址(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分会场),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晚会将北疆大地多元一体的璀璨历史文化同台呈现,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