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个国际大熊猫日即将来临。
让我们暂停手上的工作,一起来吸~熊~猫~
点击观看猫片👇👇👇
这是熊猫上树。
这是熊猫下不来树。
这是熊猫吃笋。
这是熊猫夺笋。
大熊猫这么可爱,照顾它们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吧?
其实,幸福背后也有烦恼,熊猫饲养员的工作很繁重,且很难招到合适的人。
就像这则新闻写的:
熊猫饲养员除了需要能干体力活——铲屎、消毒、挖笋、运竹子、独自守夜,
还要时刻关注大熊猫进食、喝水、睡觉的情况,这关系到大熊猫的心情、健康和繁育。
饲养员会定时记录大熊猫的情况,如果需要更细致的观察,往往只能通过熬夜的方式来实现。
为了帮助饲养员全方位观察大熊猫,腾讯、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打造了全球首个大熊猫行为智能识别模型及智慧系统。
它可以识别大熊猫进食、喝水、睡觉等日常行为,并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月报等可视化数据报表。
在腾讯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导下,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班的同学们,借助腾讯云TI平台,快速完成2万余张大熊猫图片的行为标注。
大熊猫喜欢藏在犄角旮旯的地方,如何在有遮挡的复杂环境中准确识别大熊猫的行为?
项目组通过优化SlowFast算法,大幅提升了系统在遮挡环境下的行为识别能力,目前室内遮挡场景下的大熊猫行为识别准确率提升到了80%以上。
为了更精细化地照料熊猫,学生还在此基础上升级了系统,让AI能识别大熊猫每次进食的时间和食物种类,包括竹子、竹叶和人工辅食等。
大熊猫行为智能识别模型研发期间,腾讯云基于公有云、人工智能开发服务平台TI及一站式研发管理平台CODING DevOps等产品和资源,为项目组提供从底层算力、训练环境部署、数据标注到模型训练的全链路技术与平台支持,助力项目组学生们缩短算法模型训练时长,加速成果落地。
目前,该算法和系统公开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随着数据和算法的不断优化,项目组计划未来将「大熊猫行为智能识别模型」部署到大熊猫保护与研究基地,实时识别、统计、分析每一只大熊猫的行为并生成报告。
作为全球首个大熊猫模型,它还会不断升级。未来,结合大熊猫专业饲养知识,它还能辅助饲养员进行疾病预测、疾病捕捉,更好地守护大熊猫的健康和幸福。